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A股量能跌破万亿,变盘时刻真的要来了?

加入日期:2025-5-28 8:12:15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5-28 8:12:15讯:

  近期,A股市场惊现成交额跌破万亿大关的现象,超五千只个股在低迷交投中艰难挣扎,一场无声的“信心危机”正悄然蔓延。表面上大盘指数跌幅有限,但不足万亿的成交额,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深刻反映出市场流动性的匮乏与投资者情绪的极度低落。在这一敏感节点,明日持续缩量的市场将如何变盘,成为万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妨从资金担忧、技术信号与政策预期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当前局势。

  
  作为“政策市”,A股目前正陷入“旧利好消化殆尽,新利好尚未落地”的尴尬境地。今年5月,降准降息、关税优惠等政策曾推动指数从4月的3000点强势反弹至3400点。然而,随着政策预期逐步兑现,资金失去了进一步做多的动力。如同电影散场后的影院,3400点附近的获利盘纷纷了结,市场向上的牵引力随之消失。如今,投资者迫切期待新的政策信号——无论是刺激消费的重磅举措、支持科技产业的关键文件,还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新动向,都可能重新点燃投资热情。但在政策落地前,谨慎观望已成为市场的主流态度。

  
  当散户还在钻研K线图寻找投资机会时,量化交易早已凭借算法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动。不可否认,量化交易为市场提供了一定流动性,但高频交易带来的“镰刀效应”,却让普通投资者苦不堪言。散户追高买入时,量化程序已完成套利离场;散户忍痛割肉,量化又反手做多。这种交易上的“不对称战争”,严重打击了散户信心。虽然完全取消量化交易不现实,但如何引导其从“短期套利”转向“中长期价值投资”,已成为监管层亟待解决的课题。限制交易频次、提高透明度等措施,或许能助力市场回归健康博弈生态。

  
  当前市场存在一组矛盾现象: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居民储蓄却屡创新高。这背后揭示的是A股赚钱效应的流失。散户缺乏对冲工具,只能在单边上涨行情中获利,而在震荡或下跌市中,往往成为“待宰羔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构可通过期权、期货对冲风险,散户却只能承受账户缩水。这种制度性落差,让场外资金对A股望而却步。数据显示,2023年A股散户人均亏损超5万元,而量化基金平均收益率超15%。当“投资”异化为“投机”,“价值”让位于“套利”,市场自然陷入“死水微澜”的困境。

  
  从大盘分时图来看,近期走势堪称“磨人”:早盘小幅冲高后迅速回落,午后神秘资金护盘拉起,最终收出“探底回升”的十字星阴线。看似每日上演“V型反转”,实则低点逐步下移,如同“温水煮青蛙”。5月29日低点3332点,5月30日降至3328点,空头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侵蚀多头防线。更值得警惕的是,MACD指标出现日线级别的“水上死叉”,通常被视为中期调整的信号。若市场不能尽快放量突破,指数或将向下方3316点缺口乃至120天均线(3324点)寻求支撑。

  
  回顾历史,A股成交额跌破万亿往往是变盘前兆。2022年4月,成交额缩至8000亿后市场暴力反弹;2023年10月,跌破万亿后指数触底回升。“地量见地价”的规律屡试不爽。当前的成交额萎缩,本质是多空在关键位置的“静默对峙”:多头依托60天均线构筑防线,空头则以缩量消耗对手耐心。一旦成交额跌破8000亿“极限冰点”,反而可能触发抄底资金入场——毕竟,市场不可能长期维持低活跃度。

  
  技术层面,3316点的缺口如同磁石吸引着指数。“缺口必补”是A股的传统规律,不过与急跌补缺口不同,当前市场更可能以“阴跌+护盘”的方式缓慢回补,既能避免恐慌情绪蔓延,又能完成筹码换手。

  
  随着端午假期临近,市场对管理层释放“稳市场”信号的预期愈发强烈。无论是高层表态、行业利好政策,还是量化交易规范措施,都可能成为扭转市场情绪的关键。有观点认为,即便明日指数继续调整,政策底与市场底的共振已越来越近,投资者无需过度悲观,转机或许就在眼前。

  
  与此同时,近期资本市场热点事件不断,也为A股变盘增添了更多变量。美股科技股近期涨势强劲,道指涨近600点,纳指飙升2.5%,标普涨幅超2%,这一态势有望对A股科技板块形成联动效应。中国诚通召开金融和基金业务大会,明确将重点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等领域,其麾下的国调基金、混改基金等“万亿级武器”,或为国企改革、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板块注入活力。此外,我国首个海上光伏电站“中广核烟台招远400MW海上光伏”全面建成发电,实现“发电+养殖”双收益,光伏组件、电力设备、海工装备等相关板块也迎来利好。这些热点事件交织下,A股的变盘方向充满更多想象空间与潜在机遇。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