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4-7 2:24:14讯:
永创智能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包装设备领军企业,开拓机器人新赛道 投资要点 包装设备行业龙头企业,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包装设备领域,是国内液态食品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实现饮料、液态奶、啤酒、白酒等包装业务的全覆盖。公司产品体系丰富,涵盖标准单机设备、机器人、智能包装生产线、包装材料以及智能化软件系统,产品种类超过40种,规格型号达400多种,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公司定位中高端市场,客户群体包括伊利、蒙牛、雪花啤酒、百威啤酒、海尔、格力等知名企业。其智能包装生产线在食品、饮料、医药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公司产值在国内包装设备生产企业中排名稳居前列,2020年度行业排名第一。 营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稳定。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7.1/27.5/31.5亿元,CAGR达7.8%;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1-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32.1%/29.7%/29.9%。其中,智能包装生产线及标准单机设备是公司营收的主要增长动力,2021-2023年,智能包装生产线的收入分别为10.4/12.2/14.3亿元,YoY分别为44.2%/17.1%/17.1%,收入占比分别为38.6%/44.5%/45.6%,占总营收比重稳步上升;毛利率分别为34.4%/34.0%/33.6%,盈利能力较稳定。2021-2023年,标准单机设备的营收分别为10.7/9.5/10.8亿元,YoY分别为31.5%/-10.8%/13.0%,毛利率分别为29.7%/25.7%/27.9%,盈利能力较稳定。 市场规模稳步扩容,国产替代有望打开上升空间 全球包装设备市场稳健扩容,工业机器人前景可观。2023年全球包装设备市场规模为551亿美元,预计至2032年将以3.8%的复合增长率增至777亿美元。下游需求集中于食品、饮料和医疗三大领域,其中饮料占比为24%,是包装设备市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中国包装机械起步较晚,依托政策扶持与消费升级快速崛起。在“十四五”期间,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年均增长率预计在8%左右。其中,工业机器人作为产业智能化关键载体,2018-2023年的CAGR为10.9%,2024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为600亿元左右。 高端包装设备市场被海外企业占据主要份额,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现阶段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在高端装备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处于比较劣势,高精尖产品的性能及核心技术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生产现代化水平位居全球领先地位,其包装设备以产品序列全、更新速度快、领先的研发设计能力、先进的加工制造能力获得了国际范围的品牌影响力。以德国克朗斯、德国博世、德国KHS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包装设备企业,通过提供大型、成套、高精度的单机设备和智能包装生产线,占据了世界包装机械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占据了我国高端包装设备市场的主要份额。国内领先企业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产品凭借性价比优势,初步实现进口替代,并向德国、美国、意大利等机械制造强国出口。 募投项目进展顺利,产能有望进一步扩张 子公司永创智云在2021年开始筹划“液态智能包装生产线建设项目”,并在2022年正式启动实施。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6.11亿元,其中4.28亿元专门用于该项目建设,1.8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募投项目建设期约3年,达产后预计可贡献6亿元年收入。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公司对全资子公司进行了增资,并已在2025年初提前归还了部分闲置募集资金,确保了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流动性。 以智能产线制造技术为基础,积极开拓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依托智能装备制造技术,成立人形机器人子公司。1月22日,浙江涌创人形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在浙江省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公司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及消费机器人制造等领域。智能包装生产线制造技术需要融合机械加工、电气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工业机器人、图像传感技术、微电子等多种学科的先进技术。永创智能)
href=/603901/>永创智能(603901)作为国内智能包装产线龙头企业,在包装工业机器人方面已经充分积累减速器、伺服系统的技术优势,可顺利应用于机器人研发制造。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33.3/38.8/44.9亿元,EPS分别为0.11/0.42/0.5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9.9/22.3/17.0倍。公司产品开拓进展顺利,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有望走入成长快通道,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低于预期风险,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中海油服 深海科技蓬勃发展,公司业绩稳健未来可期 投资要点 事件:2025年3月中旬,《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明确提出推动其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9.5%,归母净利润同比+4%: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83亿元(同比+9.5%);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4%)。其中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6亿元(同比+0.3%,环比+31.5%);实现归母净利润6.9亿元(同比-6.4%,环比-18.8%)。 公司四大业务板块表现亮眼:1)钻井服务:2024年,公司运营48座自升式钻井平台、14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受中国南方片区台风季影响,2024年公司钻井平台作业日数为17502天(同比-1.3%)。但公司平台日费同比提升,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日费7.5、14.3万美元/天,同比+1.4%、+7.5%。2)油田技术服务:“璇玥”高端油气技术装备品牌成功发布;“璇玑”系统规模化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海弘”完井系统实现软件、工具和实验检测平台全系列规模化应用,有效提升我国海上完井产业自主化水平。3)船舶服务:公司加强船舶资源池能力建设,年度作业规模大幅提升,接连斩获大额度、长周期、高价值海外项目;成功开拓东南亚市场新客户,全面强化海上船舶服务统筹能力;首次进入非洲市场圆满完成船舶服务项目,市场渗透力进一步加强。4)物探服务:公司合理配置国内外装备资源,有效释放物探作业产能,2024年物探海外项目新签合同额、海外收入均创历史同期纪录。公司自研“海脉”成功入选我国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海经”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圆满完成东南亚海外地震勘探技术服务作业,获得海外市场充分认可。 中海油海上油气资本开支维持高位,公司直接受益:2025年中海油计划资本支出总预算为1250-1350亿元,其中,勘探、开发、生产资本化支出预计分别占16%、61%、20%;中国、海外预计分别占68%、32%。中海油保持稳健的资本开支水平,将增加海上工作量,有利于增厚公司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项目开展&钻井平台交付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43、47亿元(此前为44、52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为50亿元。按2025年4月3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16、14、13倍。考虑中高油价背景,叠加深海科技蓬勃发展,油服行业持续高景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和油价下行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作业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华天科技 销售放量推动24年营收利润双增,技术创新2.5D产能释放助力25年持续发展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44.62亿元,同比增长28.00%。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16亿元,同比增长172.29%。扣非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110.85%。 点评:2024年集成电路步入复苏增长周期,公司把握机遇,实现业绩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把握集成电路行业复苏增长机遇,实现经营业绩同比大幅提升。公司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保障产品质量,推动境内外销量增长,完成多项技术开发与量产,推动集成电路封装量大幅增长。华天江苏、华天上海已进入生产经营阶段,为扩大产业规模奠定基础。 深化客户管理,保障产品质量,推动境内外销量增长。公司积极巩固销售部门联合技术部门和各子公司共同负责制的市场开发管理模式,加大客户开发和客户关系维护力度,集中资源保障重要客户的订单交付和服务工作。公司坚持质量底线,实施“客户—制程—原材料”的质量联动管理机制,通过开展供方持续改进项目和精细化参数管理与拦截能力提升以及零缺陷质量管理活动,强化过程管控能力,提升封装产品质量。截至2024年末,公司境内和境外销售收入分别达到92.68亿元和5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75%和16.16%,存储器、bumping、汽车电子等产品订单大幅增长,新开发客户236家,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优化工作稳步推进。 先进封装技术研发和量产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技术创新能力卓越。AI催化CoWoS背景下,公司持续进行先进封装技术研发及量产,完成了2.5D产线建设和设备调试,FOPLP技术通过客户认证,汽车级Grade0、双面塑封SiP封装技术开发完成,基于TMV工艺的uPOP、大颗高散热FCBGA、5G毫米波AiP、车载激光雷达产品均实现量产,超高集成度uMCP具备量产条件。2024年,公司共完成集成电路封装575.14亿只,同比增长22.56%,晶圆级集成电路封装176.42万片,同比增长38.58%。此外,2024年公司荣获授权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持续推进生产自动化,深化降本增效,华天江苏、华天上海已进入生产经营阶段。公司积极推广实施公司及子公司在检验、上料、配送等方面自动化建设的方法和经验,完成WLP、FC产线全线自动化建设,推动公司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聚焦工艺优化、材料降本、损耗改善、国产化应用、管理提升等方面工作,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和经营效益。截至2024年末,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部建设完成,产能正逐步释放,新生产基地华天江苏、华天上海已进入生产经营阶段,为公司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尤其是先进封装规模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资建议:集成电路行业处于上行周期,公司2024年业绩增长喜人,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由8.94/13.03亿元上调至9.57/12.45亿元,新增 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5.95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易受半导体行业景气状况影响,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技术研发与新产品开发失败,商誉减值风险 振江股份 2024年年报点评:在手订单超百亿,新能源+燃机+机器人再塑一体两翼 事件:2025年4月3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46亿元,同比增长2.71%;归母净利1.78亿元,同比下降2.99%;扣非归母净利1.73亿元,同比下降5.13%;基本每股收益0.97元。利润同比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公司尚和海工受长期合同到期及行业需求等影响,利润同比大幅下滑;公司新建的美国光伏支架工厂、南通基地一期尚在投产初期,新增折旧摊销、人工等,尚未体现规模效益,短期影响了合并报表利润。 分季度来看,24年Q4公司营收为10.53亿元,同比下降6.35%、环比增长12.62%,归母净利与扣非归母净利分别为0.13亿元/0.0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76.65%/96.16%、环比下降67.75%/95.90%。 新能源主业经营稳健,在手百亿订单提供有力支撑:分业务来看,2024年公司风电业务实现营收24.69亿元、同比增长7.92%,毛利率23.84%、同比减少1.03pcts;光伏业务实现营收9.01亿元、同比下降6.68%,毛利率为12.30%、同比减少0.81pcts。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足,截至2025年2月底在手订单25.83亿元,其中风电设备22.65亿元、光伏设备1.06亿元、风电运维0.39亿元;另有到2030年的在手框架订单约有146亿元。此外,根据公司年报,目前美国光伏支架工厂投建完成,客户已恢复下单,预计25Q2批量出货;沙特光伏支架工厂预计25Q2正式投产;新设立的德国海外风电工厂,目前已经完成初步交割,预计25Q3投产;随着公司持续扩大全球市场布局,新能源主业有望持续增长。 燃气轮机+外骨骼机器人构建新增长点:1)燃气轮机具有高发电效率、高稳定性、高灵活性的特质,适配数据中心电源解决方案;公司具有深度绑定海外客户的渠道优势,针对海外燃气轮机客户配套生产了燃气轮机发电机底座、外壳等钢结构产品。2)外骨骼机器人在工业、户外运动、康养等领域有巨大发展潜力,公司已与研发团队共同成立海普曼机器人公司,专注于外骨骼机器人的智能控制算法及仿生学设计的研究,2024年已有4项专利申报,主要涉及上肢助力外骨骼、腰部助力外骨骼的总体技术和核心部位的组件技术。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分别为55.7、68.8、81.3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1%、23%、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5、5.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76%、44%、29%,以4月3日收盘价作为基准,对应25-27年PE为17X、12X、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海天味业 2024年年报点评:24年顺利收官,25年势能延续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9.0亿元,同比+9.53%;实现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12.8%;实现扣非净利润60.7亿元,同比+12.5%。单季度看,24Q4实现营业收入65.0亿元,同比+10.0%;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17.8%;实现扣非净利润14.6亿元,同比+17.1%。 全年收入符合预期,Q4营收提速。24年收入表现符合预期,Q4在渠道备货提前下有所提速,具体来看:1)分产品,小品类增速亮眼,老品量增稳定,价受消费环境影响有所下滑,24年酱油实现收入137.6亿元,收入/量/价增速分别为8.9%/11.6%/-2.5%;蚝油实现收入46.2亿元,收入/量/价增速分别为8.6%/8.1%/0.4%;调味酱实现收入26.7亿元,收入/量/价增速分别为10.0%/13.5%/-3.1%;其他产品实现收入40.9亿元,同比+16.8%。2)分渠道,24年线下/线上分别实现收入238.8/12.4亿元,同比+8.9%/39.8%。3)分区域,24年的东部/南部/中部/北部/西部分别实现收入47.9/50.8/56.1/64.0/32.5亿元,同比+10.1%/12.9%/11.0%/8.0%/8.8%。经销商数量方面,截至24年末公司共6707家经销商,较年初净增116家(增加725家,减少609家),其中东部/南部/中部/北部/西部分别938/894/1447/1954/1474家,较年初分别净增60/65/-6/-7/4家。 成本红利释放推动盈利改善,全年利润目标顺利达成。24年/24Q4公司实现毛利率37.0%/37.7%,同比+2.3/5.3pcts,预计主因:1)成本端主要原料价格下降,成本红利释放;2)精益管理、提升人效、技术改进等措施下公司持续提质增效。费用方面,24Q4销售费用率6.6%,同比+1.7pcts,预计主因Q4加大费投抢占市场份额;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7%/3.6%/-2.9%,同比+0.04/+0.03/+0.6pcts。24Q4实现归母净利率23.5%,同比+1.6pcts;扣非净利率22.4%,同比+1.4pcts。 四五计划有序推进,看好龙头分额提升。国内消费需求扩容、用户诉求多元化、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公司坚持多品类协同发展策略,用沉淀多年的技术优势打磨产品,踏实将每一个细分品类做好,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选择平台,同时也反哺公司持续拓宽发展赛道。25年为公司四五计划的攻坚之年,公司产品、渠道、终端建设等全面改革效果持续显现,看好龙头份额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6.0/325.5/357.1亿元,同比+10.0%/+10.0%/+9.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9/76.9/84.5亿元,同比+10.2%/10.0%/9.9%,当前股价对应当前股价对P/E分别为32/29/27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持续承压,食品安全风险等。 锡业股份 锡、铟产量同比提升,扣非净利润显著增长 事件:2025年4月2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419.7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2.5%;扣非净利润19.4亿元,同比+40.5%。其中第四季度实现收入127.6亿元,同比+46.6%,环比+22.2%;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48.6%,环比-66.7%;扣非净利润4.9亿元,同比+25.5%,环比+9.1%。经过减值测试和认定,公司2024年累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6亿元,合计报废资产2.7亿元,对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锡、铟产量同比提升,锡金属市占率增加,继续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公司锡锭/铜产品/锌产品/铟锭生产量分别为7.8万吨/13.0万吨/14.6万吨/127吨,同比分别为+19.4%/+0.8%/+7.2%/+24.5%,锡锭、铟锭产量同比提升显著。公司2025年生产目标为:产品锡/产品铜/产品锌/铟锭产量分别为9.0万吨/12.5万吨/13.2万吨/102.3吨。2024年公司共投入勘探支出1.01亿元,全年新增有色金属资源量5.24万吨,其中锡/铜金属分别新增1.76/3.48万吨。2024年公司锡金属国内/全球市占率分别为47.98%/25.03%,同比分别+0.06/+2.11pct,自2005年以来公司锡产销保持全球第一。 期间费用率减少,精铟全年价格大幅上行。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合计为3.72%,同比-0.53pct;其中第四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合计为1.92%,同比-3.74pct,环比-2.78pct。2024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9.59%/3.44%,同比分别为+0.44/+0.12pct,同比小幅提升。根据SMM等数据统计,2024年沪锡主力合约全年均价为25.37万元/吨,同比+12.8%,锡矿静态储采比较低对价格形成支撑;精铟全年均价为2.61元/克,同比+48.3%,地缘加剧推动稀有金属精铟价格大幅上行。 资产负债率显著降低,股利支付率小幅提升。至2024年年末,公司长短期借款分别为58.1/12.0亿元,同比分别为-29.4/-9.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0.2%,同比-9.1pct,持续下降;2024年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累计为4.8亿元,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33.1%,股利支付率小幅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25.7/28.6亿元,公司锡金属资源禀赋优势显著,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供应端超预期释放,需求不及预期。 宝信软件 全年业绩承压,IDC和PLC业务有望回暖 核心观点 全年业绩承压,四季度利润下滑较大。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36.44亿元(+5.64%);归母净利润22.65亿元(-11.28%),扣非归母净利润21.98亿元(-8.91%)。单Q4来看,公司收入38.88亿元(-5.11%),归母净利润3.35亿元(-50.89%),扣非归母净利润3.13亿元(-48.91%)。24年钢铁行业整体承压较大,导致利润整体下滑。 核心业务保持平稳增长。分业务来看,软件开发及工程收入99.10亿元(+6.31%),毛利率下降1.02个百分点;服务外包收入36.56亿元(+4.73%),毛利率下降5.33个百分点;系统集成收入0.65亿元(-30.13%),毛利率下降0.63个百分点。 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费用率同时下降。公司24年毛利率34.77%,下降2.15 个百分点。费用率方面,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0.08、0.44、0.55 个百分点。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6.71亿元,同比下降较多。在日常关联交易上,公司24年和宝武集团实际完成了63.99亿元;2025年预计和宝武集团关联交易为96.35亿元,相比24年实际完成额增长较大。公司预计25年关联交易合计为114.7亿元。 宝之云受益于AIDC产业增长,PLC国产化有望加大力度。宝之云华北基地成功中标互联网巨头项目,园区建设规模和交付需求相当于宝之云罗泾基地总容量,有望带动IDC业务重回增长节奏。PLC方面,公司突破各关键技术,首发天行系列全栈自主可控T3、T4PLC产品,实现从操作系统、到运行时软件、再到编程环境的全栈自主可控。公司同时加强机器人领域投入,推出首台人形机器人概念机,完成二代人形机器人开发,探索工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AI”应用场景;开展图灵机器人首台套应用推广和国产化替代,在钢铁、有色、3C电子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风险提示:钢铁行业IT支出下降;IDC拓展不及预期;国产化替代缓慢等。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由于24年公司整体业绩下滑,钢铁及其他下游行业IT开支均承压,下修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8.00/33.11/38.04亿元(原25-26年预测为36.26/44.23亿元)考虑到公司依然是钢铁行业信息化和大型PLC领导者,AIDC产业趋势明确,公司获得互联网大单,25年有望恢复增长,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比亚迪 3月销量点评:销量环增17%,兆瓦闪充打造油电同速 投资要点 3月销量38万辆、同增25%、出口持续强劲。比亚迪)
href=/002594/>比亚迪(002594)3月销37.7万辆,同环比+25%/+17%,含海外销7.2万辆,同环比+88%/+8%,继续保持强劲态势。公司3月推出超级e平台,打造10C兆瓦级闪充,大幅提升快充性能。此外,公司3月接连发布新车,包括腾势N9/秦L EV/海狮05EV/仰望U7,搭配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助力后续销量持续向上。公司25年e4.0平台+智驾平权+dmi出海,我们预计公司销量530-550万辆,智驾占比60-80%,出口翻番至80万辆+。 插混份额略降至55%、高端品牌新车持续发布。比亚迪3月插混乘用车销20.5万辆,同环比+27%/+6%,占比55.3%,同环比+1.7/-5.5pct;纯电乘用车销16.6万辆,同环比+18.7%/+33%,占比44.7%,同环比-1.7/+5.5pct。高端车型方面,腾势销12620辆,环增48%;仰望销133辆,环增27%;方程豹销8051辆,环增63%,高端品牌持续发力,腾势N9售价38.38万起,搭载天神之眼B,仰望U7售价62.8万起,搭载天神之眼A,方程豹钛3售价13.98万起,搭载天神之眼C。结构方面,比亚迪3月本土销量32.2万辆,同减6%,海外销7.2万辆,同增88%,高端销量2.1万辆,同减30%,出口+高端化进一步贡献增量。 3月电池装机同增73%、二代刀片10C倍率超预期。比亚迪3月装机20.3GWh,同环比+73%/+22%,1-3月累计装机52.5GWh,同增77%。二代刀片最大充电倍率10C,降低电池内阻50%,路径产热降低50%,高温寿命提升35%,综合性能超预期。25年看,我们预计动力自供260GWh,外供25gwh,储能40gwh,电池实际出货325gwh,同增3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对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531/651/781亿元的预期,同增32%/23%/20%,对应PE20/17/14x,给予25年28x,目标价48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销量不及预期、下游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盛弘股份 2024年年报点评:业绩略超预期,AIDC带动业绩弹性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30.36亿元,同比+14.5%;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6.5%,数字略高于业绩快报结果(业绩快报披露归母净利润4.2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7亿元,同比+9.5%。24Q4营收9.41亿元,同环比+2.5%/41.7%;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环比+22.1%/+77.8%、 电能质量:24年稳增、25年AIDC有望拉动高速增长。24年实现收入约6亿元,同增13%。25年因国内外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自主开发HVDC以及海外数据中心的能源配套产品,有望开发新增量。 充电桩:保持龙头优势、25年欧洲收入占比将继续提升。24年实现收入12亿元,同增43%。25年欧洲、东南亚等市场拓展兑现,我们预计保持较高增速。 储能PCS:国内价格战营收及盈利短期承压、25年有望扭转。24年实现收入近8.6亿元,同比下滑6%,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是1)国内24年储能pcs价格战,2)海外欧美储能需求有所下滑。25年公司加大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开拓,叠加国内工商储继续上量,我们预计25年公司储能PCS业务盈利有望进入拐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海外储能存在关税风险,我们下调2025~2026年业绩预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6.8亿元(前值为5.9/7.3亿元),同增31.3%/21.4%,27年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增19.7%,对应PE为18.2/15.0/12.5x。考虑到充电桩、储能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公司将充分受益高增,同时公司产品、研发、渠道上具有多方优势,盈利弹性较大,同时AIDC带来业绩弹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关税风险。 中科飞测 公司点评:高研发投入利润短期承压,受益“国产替代”产品放量可期 25年4月4日公司发布24年年报,实现营收13.80亿元,同比+54.94%;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同比-108.21%;公司24年收入端增幅显著,但受高研发投入及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利润承压。 经营分析 市场空间辽阔,国产替代正当时,看好公司订单继续增长。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据SEMI报告,预计2024年度中国大陆地区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到490亿美元,同比+33.7%,是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量/测对于芯片生产的良品率保障至关重要,在设备采购金额中占比约为13%,是仅次于刻蚀、薄膜沉积和光刻的前道设备,当前主要被美国企业垄断。截至24年12月30日公司合同负债6.3亿,存货中发出商品7.5亿,公司在手订单充沛且销售强劲,客户国产替代诉求强,看好后续公司订单持续增长。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高筑核心技术优势。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4.98亿元,较2023年同比+118.17%,研发费用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反应公司持续向更先进工艺进行研发布局。当前检测设备中难度较高的明/暗场设备公司已完成样机研发,并已批量出货至多家国内头部客户开展产线工艺验证和应用开发。 量检测设备产品布局全面,平台型企业已初步形成。当前,公司已有七大系列设备批量量产并在国内头部客户产线应用,技术指标满足国内主流客户要求,公司各系列产品市占率稳步快速增长。公司在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持续保持全面的竞争优势,截至24年底,已累计交付超300台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覆盖超100家客户并且持续开展面向最前沿工艺的产品研发,保证其核心产品竞争力。展望未来,随着明/暗场等多款新产品的放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提升。看好公司在25年进入订单及业绩加速兑现阶段。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20.37/29.49/38.33亿元,同比增长48%/45%/30%;归母净利润2.0/3.4/5.9亿元,同比增长NA/70%/72%,对应PE为117/69/40倍,对应PS为9/8/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半导体周期波动,下游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新产品进展速度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