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学元在致辞中表示,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持续优化国资监管体系,加快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全力攻坚改革难点堵点,全市国资国企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2024年,全市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7%,投资项目489项、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新增AAA主体信用评级国企3家、总数达5家,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国资国企改革任务,为全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明表示,国有企业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更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主阵地。财达证券作为国有上市金融机构,一直致力于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中介与桥梁,并在企业投融资、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江苏省作为财达证券重要战略性服务区域,一直也是公司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公司不断深化江苏市场展业,持续提升服务层级,先后为江苏省企业完成逾百亿元的债券发行,多只债券利率创发行时历史新低。后续财达证券将继续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提供更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
邢军在致辞中谈道,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基本遵循,也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构建“技术-资本-制度”的高效协同机制。远东资信作为我国首家社会化的资本市场评级机构,开辟了信用评级领域多个第一和多项创新。未来,远东资信将矢志不渝地推动信用理论研究与创新,不断更新迭代评级模型,积极服务地方国企信用能力提升,为地方金融生态的优化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
康文哲表示,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与国有企业转型息息相关。近年来,中国民生银行通过定制化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了一批国企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资产整合盘活实现“轻装上阵”,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等新赛道迈进。同时,联合政府、国企、券商等各方机构构建“产融生态圈”,紧密贴合地方国企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并购上市、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需求,助力区域产业集群升级。
会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以DeepSeek事件为标志,中国科创崛起正在重塑中国资产的估值,中国科创企业正在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展现独特优势。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在主题演讲时表示,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强调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在此背景下,不同层级的投融资平台与其他国企整合发展也呈现出不同趋势。其中,区县级投融资平台与其他国企整合,聚焦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业务,向公益性、服务性和政策性国有企业方向发展,并建立现代公共企业制度。省及中心城市实力较强的投融资平台,与其他国企整合,向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转型发展,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引领产业发展。其他投融资平台向产业化方向转型,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并需要处理与民营企业的关系。
财达证券债券融资部董事总经理罗强在进行“地方国资平台产业化转型及债券融资实务”主题演讲时表示,地方国有资产平台可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划转产业类公司股权,以及整合注入优质、创新资产三大渠道实现产业的有效整合。在“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背景下,提出地方国有资产平台需重新校准航向,整合城市公用事业综合运营、建筑施工、产业投资、文化旅游等经营性业务,提升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偿债能力,逐步形成清晰的主营业务定位和稳定经营能力,避免“拼凑式转型”。同时,国有企业平台也要重点布局尝试科技创新债券、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CMBS/CMBN等创新品种。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作题为《评级视角下城投资产整合的方向与趋势》的分享。他强调,城投重组整合的出发点应建立在打造现代国企的基础上,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展望未来,城投资产整合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实现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信用重构;二是加强产业化整合,提升整合有效性;三是强化内部管控和公司治理,优化结构布局与功能协同。城投资产整合需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度融合,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融资端”向“价值创造端”的转型升级,迈向现代化新国企。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江苏分所副所长马建华作题为《国家出资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财务问题和审计重点关注领域》的分享,对国家出资公司的概念及特点、国家出资公司重要财务问题、审计关注重点领域以及财务造假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单位的专家还就盘活存量资产的背景政策和工具、资产证券化市场概览和实施路径、传统ABS以及不动产持有型ABS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两场圆桌论坛,与会嘉宾分别围绕主题“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的难点、路径与模式”和“资本运作新范式:并购重组与产业升级路径”展开交流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