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4-2 0:56:59讯:
本报记者 吴晓璐 长期破净公司纷纷开启了估值保卫战。 3月31日晚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等4家上市公司发布估值提升计划。《证券日报》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4月1日,累计100家上市公司(包含B股上市公司)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其中超六成为国有企业。 从上市公司发布的估值提升计划来看,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执行性,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提升公司估值。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行业估值修复的共性在于强化投资者预期管理,通过制度化市值管理传递长期价值,同时结合股份回购、控股股东增持等市场化工具增强信心,但根本仍在于经营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此外,监管层也需完善配套机制,如专项再贷款支持回购增持,引导长期资金配置破净优质标的,形成政策与市场共振。 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 根据去年11月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以下简称“市值管理指引”)规定,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并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上述100家上市公司均触发该情形。 例如,万科表示,自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万科A股股价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即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28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2022年经审计每股净资产21.05元,2024年3月29日至2024年12月31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2023年经审计每股净资产21.15元,属于应当制定估值提升计划的情形。 从企业性质来看,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上述100家公司中,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共64家,占比超过六成。 从百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估值提升计划内容来看,主要是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包括聚焦主业高质量发展,合理优化分红回报安排,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积极开展投资并购等多方面内容,以提升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杨超表示,估值提升计划主要有三方面特点,首先,以聚焦主业为根本,传统行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产能优化等方式实现“老树发新芽”;其次,政策工具运用显著深化,增持回购再贷款、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手段成为标配,部分企业明确将分红比例与回购资金之和锁定在净利润的30%至40%区间;最后,国企示范效应突出,多数央国企通过制定分红规划、海外并购等举措,为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市值管理方式。 “估值提升计划主要是围绕市值管理指引提出的要求,制定相对具体的、符合本公司能力和需要的行动方案,如推进产品线开发、寻求并购、承诺提升分红等。”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上市公司披露的估值提升计划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公司估值偏低时触发规定,上市公司及时出台估值提升计划,将较为宽泛的市值管理制度和方式落实到公司的具体业务上,且有相对具体的时间安排,有助于公司按照计划执行,也有助于股东和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 给予市场和投资人信心 谈及估值提升计划对上市公司估值修复的作用,市场普遍认为,短期内对公司估值有一定提振作用,长期有效性仍取决于执行效果。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对自身估值的重视程度提高,对资本市场上投资人的交流和引导会明显增加,披露的估值提升计划也会给予市场和投资人信心。 杨超表示,部分公司股价在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后上涨,反映出投资者对政策导向和公司主动管理市值的认可。然而,长期有效性取决于执行力度与基本面支撑。若企业仅将计划作为短期炒作工具,缺乏盈利改善或战略落地,则可能加剧市场疑虑。 记者注意到,部分上市公司在发布估值提升计划的同时,还发布了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根据市值管理指引规定,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专家表示,市值管理制度与估值提升计划各有侧重。 “市值管理制度旨在构建常态化治理体系,估值提升计划则更多是阶段性纠偏工具,二者共同服务于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但前者侧重长效机制的建立,后者更强调特定情境下的应急响应。”杨超表示,估值提升计划通常聚焦短期股价修复,侧重短期可执行性,需明确时间表并定期披露进展,但若缺乏基本面支撑易陷入“治标不治本”的困境。 从具体内容来看,市值管理制度是总领的长期制度性文件,估值提升计划则是触发市值管理指引规定时制定的具体执行方案。李求索表示,估值提升计划更多的是应对当前需要,在估值偏低时提出适用于本公司的具体行动方案。“如市值管理制度中提出要加强业务水平,估值提升计划则可能具体说明加快哪些地区市场或具体产品线的发展、具体向何种技术增加投入等。” 目前,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陆续披露中。根据市值管理指引所定义的长期破净公司(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的上市公司)来看,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超180家上市公司属于长期破净公司,其中银行、房地产、建筑装饰行业公司数量居前。 李求索表示,上述行业长期破净公司数量较多,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市场对盈利的预期偏淡,二是资产不确定性较高。 上述行业如何有效修复估值?从银行来看,杨超认为,银行长期破净与其资产质量预期密切相关。提升估值需以资产质量优化为核心,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经营效率,并探索中间业务增长点以降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此外,强化资本管理能力、提升分红比例以增强股东回报的确定性,亦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