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北交所上市企业武汉蓝电(830779.BJ)交出一份“史上最差”年报,2024年营收、净利均双位数下滑,净利润下跌26%。尤其是第四季度,净利润几乎腰斩。
虽然从年报的经营情况回顾内容来看,公司对去年取得成绩还算满意,称“呈现稳健的积极态势”,但和2023年报披露的一些细节相比不难看出,公司已经急了,有以下几个信号:
一是团建不搞了,高管集体降薪。
二是最新经营计划开始以更大力度抓销售,明确提出销售人员规模同比增长40%,以及更加细化的销售区域管理。
三是募投项目停掉了,原计划在2024年底就完成的两大募投项目,实施进度才分别达到5.65%和2.72%。
“史上最差”年报
武汉蓝电主要产品是电池测试设备,用于对可充电电池或材料的性能测试,产品主要应用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电池或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的研发和质检,2023年6月在北交所上市。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显示,去年业绩规模整体还是不错的,营收1.75亿元,净利润7300多万元,但是下滑趋势明显,营收规模同比下降14.10%,归母净利润下滑25.93%,扣非后净利润较上年减少了25.62%。打破营收连续十一年正增长纪录。
公司强调,去年以“创新驱动·质效双升”为战略主轴,但从经营质量的结果来看,毛利率跌至近12年最低水平,经营性净现金流也同比下滑11.4%。
进一步从产品结构分析,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三大主要产品中,原第一大产品、也是毛利率最高的微小功率设备去年收入大降39.84%,毛利率排第二的小功率设备收入微增4.68%,大功率设备虽然实现15.70%收入增速,但由于收入规模相对较小、毛利率最低,也没能拉动业绩向上。
回顾2023年年报中,公司对2024年主要业务发展目标是,在立足于微小功率设备、小功率设备等已占据竞争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在大功率电池测试设备等领域的开发与销售。
现在结果是,优势业务没守住,潜力业务也没扛起带动增长的大旗。
奋力划桨难挽下滑之势
从财报来看,武汉蓝电为拼业绩做了不少努力,但似乎还是难挽下滑势头。
首先是销售队伍建设上,公司近年来对销售人员扩容最明显,2023年从29名增至39名,扩容34%。2024年再增9人至48人。截至2024年底,公司销售人数已仅次于技术人数,和生产人数并列。
其次是从公司2024年大事记来看,简直全心全意搞销售。在财报第二页年度大事记中,2023年还能看到公司从武汉远赴海南三亚、海口组织了为期5天的团建活动,到2024年没有团建了,全部都是到各处参加行业展会宣讲产品。
第三,募投项目也基本停掉了。公司2023年6月IPO募资2.6亿元,计划用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原计划到2024年底时达到可使用状态。但实际项目进度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2023年底进度是4.95%,2024年底进度是5.65%,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进度从0.85%到2.72%。
公司在2024年3月发布公告,已将募投项目使用日期延至2026年6月。
最后,董监高也全员降薪了。董事长吴伟薪酬从2023年的51.51万元降至49.93万元,总经理叶文杰薪酬从50.78万元降至49.88万元,董秘王雅莉薪酬从60.14万元降至56.59万元,等等。
为重回增长轨道,武汉蓝电继续在销售上发力。公司财报中披露的最新经营计划,对销售战略提出更加明确、更加细化的布局:
一是团队扩容,销售人员规模同比增长40%,建立四大销售组:高校销售组,企业销售组,大客户销售组,外贸销售组。
二是网格化管理,将原有的华北、华南、华东三个销售区域细化到了京津冀,华东、北方、东南、西南5个销售区域并配置相应销售人员,企业销售组细分到了7个销售区域,客户服务开发及管理更加精细。
三是数字赋能,上线OA管理系统,动态监控市场数据。
三管齐下,武汉蓝电能成功吗?时间自会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