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本届投洽会的一大亮点是首次在投洽会上设置的“走出去”专题展区——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专区。该展区的展览总面积990㎡,主要邀请中国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领域的重点企业,以及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参展设展,展示“中国投资”和“中国建设”的发展成就及优秀案例。
上述展区的“中国投资”部分,主要展示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农业产业、商贸物流和科技研发5个类型的代表性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情况、特色优势、企业社会责任等情况。参展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都有代表性,比如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是我国唯一一项落地正实施的全产业链综合农工商项目,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是商贸物流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是中国政府宣布在非洲建设的第一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中国比利时科技园是中国首个在欧科技型境外经贸合作区。
在上述案例之外,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0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4%,连续11年稳居世界前三。另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24年1—6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以美元计为853亿美元,增长13.2%。其中,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的5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以美元计为726.2亿美元,增长16.6%。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在投洽会上表示:“从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转向对外投资高速增长并不是中国的特例,全球所有大国在从经贸大国走向经贸强国的过程中,都在完成着从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向对外投资高速增长转型和激励的过程。”
但这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就离开了中国。张威举例表示:“纺织行业这些年一直向东南亚、南亚地区转移,但相关国家对中国纺织品行业的依赖度依然非常高。中国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重新参与国际分工,在加强全球供应链合理分工以及布局配置。”
“在改革开放之初,东南亚尤其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四小虎’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几十年来,中国的发展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完全进入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快速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着自己一席之地。同时,东南亚国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世界经济波动,在发展上落后于中国。因此,在目前新阶段下,双方在经济和投资上也是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国家是需要中国的技术和资金的,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谋求跟其他国家更深一步的合作。”马来西亚—中国科技促进委员会执行会长田光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因此,不难发现,当前中国企业正在从单纯出口产品转向企业全面出海的新阶段。在投洽会的一场论坛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风险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王东表示:“从促进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几年全球产业链变化很大,以往出口模式在很多国家受到了阻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中国企业不仅仅是通过出口的方式,更多的是需要‘走出去’,比如说到海外建厂。”
海外欢迎中国投资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不断加大在海外的投资,也涌现了一批极为成功的出海案例。
“滴滴出行是国内互联网行业中较早出海的一批企业。我们从2018年就开始出海,目前已经在全球14个国家开展出行、外卖和金融业务。巴西是我们第一个出海的国家,2018年1月,当时全资收购了当地一家出行平台,目前已是巴西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埃及则是我们进入中东的第一个市场,目前基本占到了1/3的市场份额。”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副总裁陈楠说。
匈牙利中资企业商会会长单位代表、中国银行(中东欧)有限公司副总裁朱丹介绍,近年来,中国和匈牙利两国的经贸和投资往来不断走深走实,2023年两国的经贸额已经超过145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73%。“投资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匈牙利投资,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大,投资覆盖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截至2024年6月,官宣即将到匈牙利投资的金额已经超过200亿美元。中国成为匈牙利最大的外资来源国。”
朱丹进一步表示,在上述投资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是新能源汽车、电池以及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都将在匈牙利建厂投资,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恩捷股份等。
“此外,还有一大批上游企业——零部件配套供应链企业也即将到匈牙利进行投资。这种上下游客户集体高质量的抱团出海,将在匈牙利形成一个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朱丹说。
中国企业大规模远赴匈牙利建厂也离不开当地的支持。匈牙利投资促进局投资促进部主任Martina Almasi介绍,自2014年以来,超过50个中国投资项目在匈牙利落户,创造3万个新增就业。“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中国的投资创造新的就业,希望能够提升匈牙利的竞争力,中国企业也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产业。”
Martina Almasi进一步表示,匈牙利政府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了大量支持。“首先,我们有非常优惠的税收制度,我们的公司税率在欧盟是最低的且极具竞争力。第二,我们在东欧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能够为中国的投资者发展欧洲市场提供门户。第三,我们有非常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我们的公路网、航空、运输网以及工业网络。另外我们也有非常高素质的人才,可以满足中国投资者的诉求。我们将始终支持希望能够在匈牙利拓展商机的中国企业,为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进入匈牙利市场。”
在投洽会上发布的《中国双向投资报告2024》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国际化运营能力不断提升,在开展对外投资经营的过程中,也为东道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了当地就业和税收、为当地培育了技术人才等,与东道国各方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出海面临多重挑战
2024年3月,中国贸促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面对全球跨境投资疲软,超八成受访中国企业扩大和维持对外投资意向,较2022年上升近一成,超九成企业看好未来对外投资前景。
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中国企业出海的意愿极为强烈,但由于中国企业当前仍处于出海早期,在这一过程中不免遭遇一些挑战。
“第一是近两年全球经济放缓,包括美元加息、能源上涨等众多不利因素对提供本地服务的公司带来了很大影响。第二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比如互联网行业,基本就是中国和美国企业竞争,美国企业有先发优势,我们要抢占他的先发市场,同时部分国家有一些后起的互联网优秀代表。第三是一些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储备不像发达国家或中国这么雄厚,我们可能需要溢价招聘一些本地优秀人才。”陈楠说。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晓良也表示:“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如文化差异和适应性等挑战方面,我们也做了相应的准备,对进入的国家和目标客户做了调研和研究。但同时也面临人才的缺乏,以及技术壁垒和标准差异等。有的东西在中国可能已经是理所当然,但在国外可能就不适应了。因此,在当地建立相应开发中心、研究中心,为当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研发出相应的产品,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些客户的需求。”
陈楠进一步介绍,滴滴出行是用中国技术+当地团队的模式来解决本地化问题。“以巴西为例,我们在巴西一共有700多名员工,本地化率超过了98%。中国是全世界应用领域最复杂的国家,我们有14亿人口,互联网普及率也很高,这给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带来很大的便利。我们在当地遇到的很多客户需求,其实我们在中国都遇到过。可以用中国技术解决掉,这是做好本地化的关键之一。同时,我们在当地的市场、营销、服务都是用本地员工来做,这就是典型的把中国的技术与当地相结合的案例。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出海,用我们中国积累成熟的技术再跟当地应用相结合,用当地的产品经理来开拓当地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企业掀起出海浪潮,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大,金融领域的配套服务保障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王东介绍,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时会面临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对于中信保而言,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产品就是海外投资保险,当面临国别风险时,海外投资保险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保障。
朱丹也表示:“我们可以为出海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一开始调研选址,到注册成立,再到原材料采购,最后投入运营,中间涉及大量的政治、经济、法律、税务等各方面问题,所以也需要大量的信息来给企业在每个环节的决策中提供支撑。”
同时,朱丹表示,一旦企业决定出海建厂投资,他会需要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比如所有企业‘走出去’都会面临货币错配的问题,因为不同币种由于汇率波动,有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产品,通过货币的调期等操作来降低这种风险。通过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为企业出海提供相应的支持。”
前述《报告》也针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出了以下三项建议:一是主动对接各类对外投资政策。企业在选择对外投资方向时,尽量向鼓励开展的类别靠拢,避免向限制、禁止开展的类别投资。加强与境外高新、先进制造业企业投资合作,提高境内审批成功率。二是努力践行合规经营。深入了解目标国家或地区关于跨境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全面掌握目标国家或地区在市场准入、行业监管、外汇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三是加大履行社会责任力度。平衡好企业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因时因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主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有益于当地社会民生的公益活动,树立可信赖、负责任的企业良好形象,回馈当地社会和人民。
责编:万健祎
校对:冉燕青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