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3-31 16:33:40讯:
本报记者 徐一鸣 见习记者 张文湘
在被首次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低空经济”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3月27日,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的科技”)正式获得2000万美元国际融资,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品有望于2026年实现量产。据记者获悉,在政策和产业资本的助推下,eVTOL和低空经济正一步步走入民众日常生活。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时的科技创始人兼CEO黄雍威。黄雍威表示对中国eVTOL产业充满信心,如能发挥在“三电”产业链上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中国企业有望在未来低空经济的角逐中脱颖而出。
时的科技创始人兼CEO黄雍威
围绕商业化研发倾转旋翼构型
黄雍威曾担任空客中国总工程师等重要职位,并参与负责多个中国飞机工程项目,拥有超过二十年的国际化航空飞行研发经验。2021年5月份,黄雍威创立了时的科技,并选择倾转旋翼eVTOL作为公司eVTOL产品的主要方向,而时的科技也成为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倾转旋翼载人电动飞机的创新企业。
记者了解到,跟传统的直升机相比,eVTOL使用的是新能源电池,采用智能电机并通过降噪设计。目前,eVTOL主要有多旋翼、复合翼以及倾转旋翼三种构型。相比之下,倾转旋翼eVTOL具备速度快、载重比高、成本适中,性价比高、适航条款比较清晰等特点,被认为更具商业竞争优势,因此成为全球的主流技术。
时的科技介绍称,目前在美国上市的eVTOL公司中,有4家采用的都是倾转旋翼的构型设计。国外企业最初技术路线选择较为多样,而如今头部企业基本上都转向倾转旋翼构型。
“eVTOL可以理解为小型飞机电动化升级,所以要研发成一架eVTOL,有造飞机的能力是基本功。”黄雍威介绍称,eVTOL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密集型综合集成产品,产品结构、强度、飞行安全等方面综合设计能力,是一家eVTOL研制企业基础实力的体现。
2023年8月份,时的科技E20 eVTOL框架机完成试飞;同年10月份,E20 eVTOL完成首轮飞行测试,首飞测试采取的无人驾驶模式。而这也是中国首次倾转旋翼载人电动飞机的首轮试飞,首飞成功标志着E20 eVTOL的设计、研发、制造、飞行的全面贯通。
据悉,尽管首飞试验采取的是无人驾驶模式,但后期公司产品仍将配备飞行员,选择有人驾驶的技术路线,以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更快推进商业化落地。
商业化提速
时的科技表示,本次获得的2000万美元独家战略融资,将用于加速产品研发和适航取证的进程,本轮战略投资机构计划在中东地区打造“空中出租车”应用场景,稳步开拓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市场。而在此之前,时的科技已经完成蓝驰、德迅、远翼投资、昆仑资本、KIP资本等知名机构的多轮融资。
黄雍威介绍称,eVTOL的商业化应用,前期主要聚焦景区空中游览,城际出行,未来主要应用于30公里—150公里的空中短途运输服务,这个距离正好覆盖很多都市经济圈,能有效促进城际城郊的融合,eVTOL可以跟现有出行方式形成差异化竞争,是现有交通方式的有力补充。
“而最终,我们要实现为所有乘客提供服务,从繁华市中心到各个区域都可便捷出行。开辟商务出行和城市通勤蓝海市场,使用场景不受限,出行更便利。”黄雍威如是说。
2023年11月份,时的科技与东部通航战略合作,共同推进E20 eVTOL在深圳市盐田区的示范运行。时的科技向记者介绍称,与公司合作的部分通航公司,目前已经有相关的直升机运营业务,公司的eVTOL可以无缝衔接进入客户的运营体系。
时的科技表示,公司目前已经获得民航局飞行体型号合格证(TC)受理申请,并参与完善国内eVTOL法规,目前公司在手订单约数百架。而根据公司的规划,2026年将完成TC取证并进入量产交付。
中国eVTOL产业蓄势待发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推动下,eVTOL和其背后的低空经济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28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四部委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业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市场规模。
2023年10月份,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四部委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eVTOL的试点运行。近年间,深圳、上海等地也出台多份支持eVTOL发展的文件。
与此同时,多家企业纷纷入局,参与eVTOL市场的争夺。入局的企业包括波音、空客、贝尔等国际知名飞机厂商,吉利、大众、广汽等车企,以及Joby、Archer、时的科技、亿航智能等国内外专注研发eVTOL的科技企业。据美国垂直飞行协会(VFS)发布的最新统计,全球有超过700个eVTOL设计研发项目,涉及全球48个国家的347家公司或创新机构,其中235个项目为倾转旋翼构型布局。
分析人士认为,eVTOL具有绿色能源、垂直起降、低噪声和低成本等优势,可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并推动航空业绿色转型,对社会长远发展和经济价值都有深远意义。摩根士丹利预计,2040年城市空中交通的市场规模将近1.5万亿美元。而黄雍威则预计,2035年eVTOL国内产业规模可达5000亿元。
目前,美国和欧洲企业在eVTOL领域布局较早,对中国企业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如果后续产业迎来爆发,国内eVTOL产业能否复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壮举,也吸引了行业人士的目光。
黄雍威认为,国外eVTOL产业在航空产业链、适航标准等方面都相对较为完善,而国内企业则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上具备明显优势,伴随C919的发展,国内航空产业链也得到了加强,eVTOL在发展过程中,如能取长补短、平衡发展,有望凭借着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从而完成对海外企业的反超。
“在产品研发阶段,eVTOL企业就应该考虑怎么走出去的问题,就要符合国际通用标准,正向开发,符合规范。目前,国内eVTOL产品安全性并不比国外差,但在产品速度、寿命和一些核心参数上要落后于国外产品,中国企业要发挥产业链和人才等优势,逐步地完成产品迭代,慢慢地建立世界范围内的信任。相信中国eVTOL产业最终一定能走向世界,中国制造的电动飞机也能卖到全球。”黄雍威如是说。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