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2-22 8:49:58讯:
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安宇飞
“根据湖北省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0011.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1月28日,武汉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正式宣布武汉迈进GDP“2万亿俱乐部”。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经济发展跃上2万亿元新台阶,这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GDP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也证明了国家以武汉为支点的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成功,不仅对武汉来说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更是中国经济光明论的有力印证。”
“踏进2万亿元门槛,这不仅是量变,也是整个产业结构向质的转变,即含‘新’量很高,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正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叶青向记者表示。
科技创新成为新支点
撬起2万亿元GDP
武汉作为超大城市,GDP达到2万亿元意味着城市经济发展已经达到新高度,这对武汉来说既是重要节点,也是新的起点,武汉经济增长背后的驱动力因素是什么?
叶青认为,武汉工业基础、制造业底子雄厚。钢铁、石化、汽车、造船等传统产业对武汉市GDP跃上2万亿元台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武汉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为例,武汉近年来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转型和汽车出口发展,为汽车产业增长找到了“新动能”。2023年,武汉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7%。武汉经开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武汉经开区整车产量将突破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40万辆。
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武汉市通过完善货物贸易促进政策,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汽车整车出口规模突破130亿元,增长超12倍,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起步快跑”,东风、东风本田、岚图、路特斯等出口提速扩量,累计出口超70亿元。
除了为传统产业寻找新动能,武汉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近几年,武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比如精密机械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等产业增长速度惊人。目前武汉着力打造的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及服务、生命健康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25%。”叶青说。
以脑机接口产业为例,这是集神经科学、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材料科学等于一体的前沿技术,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衷华脑机”已成为国内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是国内唯一拥有微针、植入系统、算法等全套产品线的高科技企业。
“大脑是人类最重要的未知领域之一,脑机接口就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外合作,开启转化应用‘下半场’,推动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和产业跻身国际领先行列。”衷华脑机首席科学家、董事长黄立表示。
据介绍,目前衷华脑机的脑机接口已植入大鼠、巴马猪体内,并成功采集和分析大脑电信号。
未来,公司脑机接口将可应用于癫痫、截瘫、植物人促醒、失明、失聪等治疗。
以衷华脑机为代表的企业在武汉“生根发芽”的背后,是武汉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武汉市经信局副局长李世涛表示,武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今年力争增长10%以上,支持光谷、车谷率先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着力在13个重点方向开辟发展新赛道,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0家、专精特新企业5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家。
面向人工智能新时代,武汉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计算“双中心”的城市,也将力争高点。李世涛说:“武汉要抢抓人工智能制高点,突破发展通用大模型,加速推进数实新融合。”2024年,武汉拟构建6个以上有影响力的行业模型。
在5G、大数据等科技的应用上,武汉也勇立潮头。据了解,2024年武汉拟新建成“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新建成5G工厂30家,新打造100条数字化产线、20家智能车间、10家标杆智能工厂,完成5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如果说汽车、钢铁、石化、造船这些传统产业曾经是武汉经济发展的支点,撬起了武汉GDP突破万亿元的体量,那么如今的武汉正把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当作新的支点,让城市的GDP站上2万亿元的新台阶,走向冲刺3万亿元GDP的新征程。
科教实力提供创新动力
带动经济增长质的改变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想要真正让高科技企业在城市“落地生根”,也离不开良好的科教土壤。
叶青表示,武汉的科教实力排名全国第三位,武汉是全球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和高端人才资源,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武汉有2所,还有百余所科研院所、92所高校、15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4家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500多个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载体……高校成果转化以及校友经济为武汉注入新活力。
百思通,是国产大飞机C919机身材料的供应商,2023年12月将总部由常州迁到武汉,并与武汉理工大学联手取得了航空航天领域树脂基体产业化的突破。据百思通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刘伟介绍:“百思通2012年创办于常州,为何选择落户武汉,并计划追加投资建设工厂,主要是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加上近年来武汉的科技与工业基础发展快速,且拥有常州所不具备的人才及科教资源优势。公司落户武汉,不时有政府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如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也是在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下完成申报。”
衷华脑机所在的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集聚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近期,衷华脑机计划推出“云脑”计划,与全国医疗机构合作推进脑机技术应用,并在光谷建设脑科学创新中心。
除了科教实力强大之外,武汉也舍得砸“真金白银”鼓励技术创新。2月20日,武汉市政府发布了《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旨在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科技企业培育“最初一公里”问题。
《措施》表示,要促进高校院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包括开展在汉高校院所服务地方贡献度评价,将人才留汉使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发展等情况作为地方对在汉高校院所建设用地、财政资金等支持的重要依据,择优给予最高3000万元综合奖补。
秦尊文表示,武汉经济增长的背后实际上产业结构已发生质的改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发展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由此可见,武汉是基于产业升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支撑下实现的2万亿元,主要是基于科技创新驱动获得的,含“新”量、含金量比较高。
讲好“货到汉口活”故事
区位优势需进一步发挥
500多年前长江中游的汉水改道,成就了位于长江汉水交汇处的汉正街,由于货物运输方便,商贾纷至,书写了“货到汉口活”的商业传奇。如今面向新时代,“货到汉口活”的故事依然在延续,如何让GDP走向下一个“万亿”,需要武汉进一步发挥其区位优势。
1月份,武汉印发《武汉市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围绕“一带一路”内陆地区新节点、长江经济带高水平开放新门户、国际创新开放合作新引擎、全球现代产业发展新重镇、全国制度型开放新样本五大具体目标,列出53项具体任务清单,加速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
近年来,中欧班列成为武汉重要的开放载体和平台。数据显示,中欧班列(武汉国际运输线路已达52条,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15座城市。
“争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规划建设5个枢纽经济示范区,培育10个进口商品集散中心,争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今年武汉提出一系列目标举措,加速迈向新时代的“九州通衢”。
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武汉的步伐正越迈越快。2023年7月,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加之此前获批的港口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武汉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3个以上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279万标箱,位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家战略聚焦叠加,武汉之于中部,已经相当于上海之于长三角,不过在协同发展的能力上,长江中游城市群仍有提升空间。
“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乃至成渝等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协同发展的深度、强度尚存在差距和瓶颈,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带头者还需立足差异化定位、有序化协作、一体化发展,发挥协同效应,激活各城市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链韧性和整体竞争力。”叶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