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6-12 16:11:11讯:
(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电新&公用:从“百家争鸣”到“三足鼎立”,技术+资源+资金提升储能系统集中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1年以前储能系统集成商为“百家争鸣”,到2022年竞争格局呈现“三足鼎立”。2021年之前储能系统集成布局者众多,除了独立的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外,动力电池企业、光伏逆变器企业、PCS等企业纷纷进行横向和纵向一体化布局,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2022年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暴涨,储能系统毛利率暴跌至10%+,经历一次行业洗牌,当前储能系统集成商主要分为三类:(1)第一类为以比亚迪、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2)第二类为以阳光电源为代表的逆变器企业;(3)第三类为以海博思创为代表的独立储能系统集成商。根据36氪氢测算,在技术壁垒不断提升,客户粘性和资金实力越发重要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22年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CR5占比为54%,较2021年提升13pct,CR3为38%,较2021年提升8pct,行业正在经历从“百家争鸣”到“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技术:把控电池安全、掌握关键电网技术的集成商容易持续获得先发优势。储能系统集成并不是简单的物理连接和电芯堆叠,是一个数字化贯穿的过程。集成商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来把控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性能状态,降低电池的衰减速度,平衡经济性和安全性,同时储能系统是以电力电子为核心,随着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储能系统参与电网系统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频次增多,其拓扑结构也直接影响储能电站的转换效率、电能质量和响应速度,如高压级联拓扑结构可以减少簇间环流,转换效率比低压方案高5%左右,当前一些系统集成商如阳光电源研发构网型并网技术,让变流器及储能系统具备主动调节能力,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特性为电网注入强度和惯量,为电网的稳定性提供支撑作用,因此储能集成涉及电力电子、电化学、热管理等技术,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PCS一体化企业和电芯一体化企业优势较大。 资源:集成商下游对接央国企,具备渠道资源优势和国企属性容易拿到订单。储能系统集成商上游对接设备供应商,下游对接以五大四小、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为主的央国企。通过利用原业务的渠道资源更容易拓展储能集成业务,比如原逆变器制造企业下游同样是对接运营商,客户同源。国有企业获取订单方面同样容易获得竞争优势,比如作为国企的中车株洲所,2021年国内出货量未进入前10,2022年储能系统出货量近3GWh,排名国内第二,实现质的跃升。 资金:高现金流,低负债率有利于企业扩张储能系统产能,加速市场开拓。2023年5月份2小时储能系统EPC中加权平均报价为1.655元/Wh,较2022年下降8.5%,1GWh对应16.55亿元资本开支,由于集成商下游面对的是央国企,议价能力较差,收款速度慢,导致通过产能扩张来提升市场份额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要求更高。比如科陆电子,2019年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第二,由于公司有息负债较高,2021-2022年净利润持续为负数,宜春基地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公司2020-2022年储能系统出货量跌出前10。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如阳光电源2019-2022年储能系统国内外出货量稳居第一。 国内市场:更看重系统价格,强制配储政策驱动运营商将亏损风险前置,集采+低价中标成为主流。当前电源侧风光项目依旧实施强制配储政策,截至目前全国25个省份实施该政策,由于储能盈利模式仍然不成熟,对于运营商而言配储成本为沉没成本,难以通过参与辅助服务来收回投资,对价格敏感度较高,新能源+储能的IRR普遍小于8%,因此运营商在经济性不佳的情况下将亏损风险前置,通过集采的方式来压低储能系统价格,价低者得标现象普遍,近几年储能系统产能扩张较快,进一步加剧供给侧竞争,头部企业通过规模优势和技术研发降本,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实现出货量及市占率的提升。 海外市场:更看重技术和品牌带来的可融资性,头部企业认可度更高。海外业主对于储能系统的价格敏感度较低,更加关注储能系统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国内产品进入海外市场首先要进过一些列的认证,如美国市场的UL9540A,欧盟CE认证等,而可融资性是美国IPP选择中国企业产品的重要考量因素,2022年中国7家储能系统集成商进入BNEF可融资性评级榜单,阳光电源、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位居前三。阳光电源和比亚迪作为第一批进入美国市场的储能系统集成商,2022年各自主打产品Sungrow Power Titan 和 BYD CUBE T28在美国均实现GWh级出货。 展望1:政策推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高储能系统性能要求,行业加速洗牌。2023年以前储能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强制配储政策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低价中标导致储能系统质量下降,难以被电网调用,根据中电联调研,2022年电源侧新能源配储日均利用次数仅为0.2次,电网侧独立储能利用次数仅为0.4次。进入2023年,成本端价格不断下降,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不断推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如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来发挥储能灵活性调节作用,以容量电价+容量租赁+现货市场套利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低质量储能系统盈利能力、安全性较差,行业加速洗牌。 展望2:技术驱动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PCS一体化企业走的最前面。2023年有300多家企业参与ESIE2023,其中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过半,温控技术基本采用液冷,同质化严重,以PCS电力电子技术切入储能集成领域的一体化企业如阳光电源、科华数能、华为等等纷纷推出DC-DC簇级管理产品,减少电池簇之间环流,提升全生命周期放电量。消防方面部分企业推出配置PACK级别探测及灭火的产品,来满足最新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安全规程》要求,在同质化产品中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展望3:海外市场增加营收弹性,头部企业强者恒强。美国IRA政策首次将独立储能纳入抵免范围,推动储能发展,根据WoodMackenzie数据,到2031年美国电化学储能容量将达到636GWh,22-23年CAGR为40%,是全球第一大市场,占比36%,当前在美国市场大规模出货的中国系统集成企业主要为阳光电源、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与客户建立起合作关系后可以进一步增加客户粘性,形成进入壁垒,强者恒强。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比亚迪】、【阳光电源】、【科陆电子】、【南网科技】等。 风险:储能政策和需求不及预期,价格竞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