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中泰策略:如何把握2023年市场节奏及投资机遇?

加入日期:2023-1-8 15:00:3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1-8 15:00:33讯:

  一、2023年市场展望:先抑后扬,否极泰来

  全球流动性:美联储鹰派或持续,强势美元仍对全球流动性形成制约。美国经济2023年迈入衰退已是定局,但就此判断美元指数快速下行和美联储快速转向或过于乐观。原因在于:1)美国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自20年疫情以来获得修复,2023年美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概率较低;2)通胀是总统能否连任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控制通胀框架仍或是2023年美联储主要目标,2022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表明终值利率的高度与持续时间超市场预期。

  宏观经济:国内疫后经济修复一波三折,股市风格或先成长后价值。受冬季传染病多发,今年春运提前,老年人疫苗接种比例有待提高,B.A.5和B.F.7等多种奥密克戎变种毒株传播,以及各种药物、医疗器械的准备仍需加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疫情在2023年上半年,特别是春节前后对于经济的影响是不应低估的。同时,欧美经济的衰退,使得出口这一支撑去年经济最核心的动能在2023年也将出现弱化。复苏节奏“一波三折”也使得2023年上半年政策支持的科技与高端制造风格上或更加占优,最迟2023年年中后,我国消费等出现一波明显的“疫后修复”也是必然。

  宏观政策:更精准有力,或更注重定向宽松的“有的放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这意味着2023年“专项贴息再贷款”等与财政政策配合程度更好的定向宽信用政策的力度或将超过市场预期,这也将驱动2023年二季度起,经济、通胀与长端利率整体将呈现上行态势。

  产业政策:全球科技政策加码,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政府主导的定向刺激主要方向或将与高质量发展与供应链安全等密切结合,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新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与新基建或将成为“专项贴息再贷款”最主要的投入方向。

  改革角度:政治局会议对于反腐力度的强调明显大于以往,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亦高度强调,此外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或央企估值提升将是2023年牛市的产业主线。

  财政逻辑:2023年国企财政取代土地财政成为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中游和下游的央企或将复制2016年上游煤炭等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逻辑,通过龙头产业集中度提升,进而提升利润率,同时内部股权激励等改革加速,提升业绩释放与分红率,进而增加财政收入并提升央企股权价值。应优选当前中下游行业中,央企处于前十大龙头但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行业,如:医药等。此外,保险的资产持有中以低估值央企为主,亦将显著受益低估值央企的估值修复进程。

  投资建议:1)大势研判:“否极泰来”将是2023年走势最为准确的形容词。所谓“否极”:2023年一季度,由于市场四季度对疫情放开后经济修复,政策方向,美联储与美元指数,中美等过于乐观的预期需“纠偏”,市场或依然将处于整体调整之中;所谓“泰来”:2023年二季度后,市场或将开展一波盈利与估值双升的指数级别牛市,核心动能在于2023年年中后“疫后复苏”叠加“政府定向刺激”的超预期。2)市场风格:2023年上半年“熊末牛初”阶段,市场风格或偏高分红板块(如电力等)以及政策主导的科技和高端制造(如军工、计算机、机械等);2023年年中后,伴随疫情逐步“常态化”和政府定向刺激效果逐步显现下,经济、通胀、长端利率的回升,市场风格或将回到央企低估值蓝筹,此时,权重股当中保险(利差扩大低估值资产重估),制造业龙头的配置价值值得重点关注。此外,参考国际经验,疫情放开后的长期、复杂的影响,医药板块将在2023年全年维持高景气度。

  二、投资建议

  就配置方向而言,依旧维持国产替代、券商、电力等不变,关注超跌的机构重仓股的弹性,以及部分消费股细分:

  1)信创军工或是贯穿今年市场的主线,即便从产业周期角度看,今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计算机炒政策和订单预期最好的时机;

  2)全面注册制下相关配套设施和利好政策或相继落地,利好资本市场发展,建议关注权重股中的券商板块;

  3)稳增长-新基建相关的电力、特高压、电网改造等板块目前处在底部阶段,同时也有不错的景气度,值得关注;

  4)超跌反弹板块可以关注博弈中美、中欧关系缓和而受益的板块,如:光伏,具有相对确定性;

  5)消费股建议关注中药和供销社两个既有长期方向,又明确受益疫情预期的品种。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刺激与宽松、国内疫情超预期、中美货币政策超预期、统计误差及数据更新不及时带来的结论误差。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