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8-19 6:37:47讯:
“要继续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高质量收官,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更大贡献。”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近日表示。
从“1+N”系列文件出台,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十八大以来,路线图更清晰、发力更精准的国企改革笃定前行。十年来,央企资产总额突破70万亿元大关;实现利润15.7万亿元,年均增长8%。央企户数从117家调整至98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超过70%。
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为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钥匙”——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持续优化,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不断增强。当前,国有企业正踏上新的征程,加速迈向世界一流企业。
巧施“加减法” 国企轻装上阵挑大梁
“2016年重组前,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两家企业面临产业链高度重叠、资源分散、资产情况错综复杂等问题。通过重组及后续兼并收购,整合后的中远海运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综合航运企业。”中远海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波说,经过一系列专业化重组,2016年至2021年中远海运集团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走出一条持续向上的增长曲线。
十年来,国企改革巧施“加减法”,推动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做“减法”——国资央企轻装上阵,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方面,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蹄疾步稳。十八大以来,先后有26组47家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或专业化整合,央企户数从十年前的117家调整至目前的98家。
“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快速、同步推进核心业务板块整合,在重组当年即完成了集团总部和集装箱、港口、油轮、干散货、物流、航运金融、装备制造七大核心业务的专业化重组及海外网络的整合工作。”冯波称,下一步,集团将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继续推动专业化重组,努力构建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生态,打造真正的世界一流企业。
另一方面,瘦身健体、“两非”剥离扎实推进。国资委介绍,已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累计减少法人占国企总户数的38.3%,管理层级全部压缩到5级以内。全面收官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万多个各类公共服务机构、1500万户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基本完成分离移交。
“集团‘两非’企业剥离进度达到100%,有7家‘僵尸’、特困企业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治理目标。各直属企业摆脱了大量历史包袱,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可持续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冯波说。
做“加法”——国资央企发力转型升级,孕育发展新动能。
从成果看,十年来,中央企业取得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从投入看,十年来,中央企业建成了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逾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从布局看,十年来,中央企业对新兴产业投入持续加大,2021年超过1.3万亿元,最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20%。
一系列“加减法”释放出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顶住超预期的经济下行压力,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
“中央企业将坚持全年净利润增速6.5%的底线不改变。”在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话语铿锵有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与“压舱石”,国资央企尽显本色与担当。
敢啃“硬骨头”
深层次改革破冰破局
105人次竞聘51个岗位,有4个岗位分别超6人竞争,这是中海油研究总院三项制度改革的竞聘现场。
“竞聘让青年骨干有了奔头,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年轻态’水平大幅提升。”中海油研究总院一位负责人表示。
十年来,国企改革瞄准痛点难点,迎难而上,在短板弱项、体制机制上实现更深层次破冰、破局。
一方面,破除利益固化藩篱,“真刀真枪”推改革。比如,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动三能机制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落地见效——围绕能上能下,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围绕能进能出,加快实施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市场化用工制度;围绕能增能减,推动完善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又比如,推动中长期激励政策工具广泛应用,上百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200家科技型企业实施了股权和分红激励。
37岁的中海油国贸新加坡公司原油贸易高级主管于伟,因为业绩和业务能力出色,成功竞聘销贸总监。“海外业务市场化管理导向更加鲜明,在团队组建、业绩考评和薪酬体系方面,销贸总监将有更多自主权,创新创效空间更大了。”于伟说。
另一方面,破解“叠床架屋”,着力改出新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力促进了经营机制转换。2013年以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2.5万亿元。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所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70%和54%。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持续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70%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有外部投资者派出的董事。一大批企业以混促改,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规范运作水平,深度转换机制,活力和效力显著提高。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江航装备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家混改试点中登陆科创板第一家企业,为军工企业从混改到上市作出了全流程探索,上市当天市值达净资产的23倍,国有资产大幅增值。
事实上,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已成为国企改革加速破局的重点方向。
国资委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户数占全市场的7.2%,贡献了全市场37.1%的营业收入、31.0%的净利润、23.3%的现金分红。2020年以来,国资系统共有38户企业在主板上市,51户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直接融资2574亿元。
“下一步要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必要的也可单独上市。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说。
通过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一批企业加速成长,一批企业浴火重生。202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从2012年的65家增加到96家,在船舶、钢铁、能源、建筑、水运、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转向“管资本”
投资运营激发新动能
鞍钢重组本钢、组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在一项项备受关注的重大项目中,中国国新、中国诚通的身影频频出现。这是国资监管加快向“管资本”转变的一个缩影。
2014年7月以来,国资委先后在央企层面改组组建了中国国新、中国诚通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国投、招商局集团等三批共19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
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中国诚通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资本引擎点燃国有经济新活力。
“目前,中国诚通已形成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两只国家级基金和债转股专项基金等,总规模超过6500亿元的基金体系,累计投资项目190余个,投资金额超过1500亿元,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供了资本动能。”中国诚通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表示,中国诚通将努力成为服务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工具箱”,着力打造对党绝对忠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中国国新则聚焦支持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走出去”打造投资生态圈,积极发挥基金培育孵化等功能,全力打造国资运营升级版。中国国新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国新累计向中央企业投入资金超过7000亿元。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236个、金额2751亿元,实现9个子领域覆盖。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正提速扩围。目前,中国宝武、国投、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国建材5家企业已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等12家企业继续深化试点。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宝武等5家企业在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后,将转向以产业资本投资为主。
不仅如此,国资监管也在加快变革,“授权”“放权”是两大关键词。印发实施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动态完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出台授权放权清单,对国资委内设机构职能进行再优化、再调整,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有力推动监管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
回顾过去十年,国企改革从改革元年次第花开,到关键之年纵深推进,再到收官之年击楫勇进……历史的时空中镌刻下清晰的改革路径,时代的大潮里激荡着强劲的改革动力。在新的赶考路上,国资央企破浪前行,必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