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热点 >> 文章正文

约翰逊入职中国钻石公司,年薪涨4倍?公司辟谣:毫无事实依据,已举报!-财经

加入日期:2022-7-17 9:18:1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7-17 9:18:13讯:

  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乔·拜登当日在沙特阿拉伯吉达会见了伊拉克总理穆斯塔法·卡迪米。声明表示,美伊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中重申了组建伊拉克新政府以响应伊拉克人民的意愿和尊重伊拉克民主和独立的重要性。

  拜登还在沙特西部城市吉达会见了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纳哈扬。

  据阿联酋国家通讯社报道,两国领导人讨论了双边战略关系和如何进一步开展合作以“实现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对未来的愿景”。

  其他热点新闻方面,网传“约翰逊辞去英国首相职务,加盟中国某钻石公司“。16日晚间,该公司发布公告,指出传言毫无依据,已在相关网络平台就该虚假文章进行举报。

  约翰逊的个人推特账号显示,他目前仍在履行首相的职责。

  石油增产恐难如愿

  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沙特或将“空手而归”

  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5日下午抵达沙特阿拉伯西部城市吉达,开始对沙特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当晚,美国沙特两国签署了18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内容涉及能源、投资、通信、太空和卫生等领域。但在美国政府寻求的石油增产方面,沙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表态。

  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此次访问沙特更多是向美国选民做出姿态,即美国政府正在努力解决国内的经济困境,而即便在海湾国家获得“象征性”的石油增产,对降低美国油价也是作用有限。

  阿联酋经济专家 纳伊勒·加瓦布拉指出,石油价格的上涨与美国的严重通货膨胀有很大关系,因此拜登此次访问的一大重点就是希望沙特和阿联酋等国提高原油产量。但这两个国家产量提高空间都不会太大,特别是在疫情发生至今的两年里,石油行业一直没有足够的投资来保障增产。

  拜登本次中东之行的另一个重要议程是改变地区内盟友对乌克兰局势的中立态度。对此,专家认为,拜登可能会在16日举行的多边会议上做出一些承诺。但出于对美国中东政策的不信任,加上中期选举可能对美国政局产生的变数,海湾国家当下在乌克兰问题上将会继续秉持中立。因此拜登为此次访问设定的几个目标均难以实现,最终很有可能空手而归。

  沙特政治分析人士 苏莱曼·阿基里表示:“我并不认为拜登在这些问题上能有太多的成果,因为与俄罗斯关系交恶并不符合海湾国家的利益。特别是双方同样都是‘欧佩克+’机制内的成员,而这一机制代表的是俄罗斯与海湾国家共同的经济利益,这也意味着海湾国家将继续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相对中立的立场。”

  央视新闻总台记者李超评论表示,当地时间16日下午,美国总统拜登将与中东多国领导人一同参加在吉达举行的“安全与发展”峰会,但在外界看来,相比一些不断重复的空洞承诺,美国可能更需要改变长期以来煽动对抗和分裂的中东政策。因为只有这样,中东地区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安全与发展。

  美国总统拜登与伊拉克总理卡迪米会

  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乔·拜登当日在沙特阿拉伯吉达会见了伊拉克总理穆斯塔法·卡迪米。

  声明表示,美伊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中重申了组建伊拉克新政府以响应伊拉克人民的意愿和尊重伊拉克民主和独立的重要性。两国领导人还讨论了如何共同推进中东地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扩大美伊在能源现代化和经济改革方面的协调。美伊两国领导人重申了对《美国与伊拉克共和国友好合作关系战略框架协议》的承诺。

  美国总统拜登在沙特吉达会见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

  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沙特西部城市吉达会见了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

  据阿联酋国家通讯社报道,两国领导人讨论了双边战略关系和如何进一步开展合作以“实现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对未来的愿景”。

  美国媒体则报道称,拜登就穆罕默德就任阿联酋总统向他表示祝贺,并邀请他在今年晚些时候访问美国。此次会面是穆罕默德就任阿联酋总统后首次与拜登会面。

  

  进一步加强行动!俄国防部长最新部署

  俄罗斯国防部16日发布公告称,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视察了在乌克兰执行特别军事行动任务的俄军“南部”和“中央”部队集团。俄国防部消息称,绍伊古听取了关于当前战场局势以及俄军战斗任务进展的报告。绍伊古要求部队在各个方向进一步加强行动。

  约翰逊入职中国某钻石公司?辟谣来了

  7月15日,中文网络流传消息称,据美联社报道,约翰逊当日已经在唐宁街10号正式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并将以全职身份出任中国某钻石公司的欧洲总代理。这个职务的年薪是75万英镑,而他担任英国首相的年薪仅仅15.7372万英镑,几乎相当于首相年薪的5倍。

  16日晚间,网传约翰逊入职公司发布澄清公告,指出该传言毫无事实依据、内容完全虚假,系该文作者杜撰。该文发布行为与我司及我司的子公司均无关系,我司已在相关网络平台就该虚假文章进行举报。

编辑: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