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黑马点睛 >> 文章正文

开源证券:5月金股一览

加入日期:2022-5-8 16:49:1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5-8 16:49:11讯:

  2022年5月金股推荐

  开源金股,5月推荐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核心观点

  【策略】

  策略:再论反弹,简析成长“切换”价值的时点与逻辑

  4月市场为何显著调整?3月15日我们撰写《A股何以开启“进攻”?流动性剩余回升所至》报告,看好A股或有一轮趋势性反弹。然而,不幸四月遭遇“打断”,究其原因:期间新增关键性变量:“疫情”,其核心影响主要有三:(1)疫情进一步全面削弱了经济的复苏动力,包括:制造业停工停产、基建开工推迟、房产销售的“小阳春”被耽搁、居民消费能力下滑及居民消费抑制等。(2)疫情或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从而形成潜在的资本外流及国内货币政策丧失“自主性”等风险。当前我们需要思考:为何2022Q1在美债收益率上行背景下,而人民币汇率依旧坚挺;但4月人民币汇率就出现了明显贬值?参考2020Q1国内CPI在疫情影响下曾出现过脉冲式上行,主要因供给短缺及物流限制等问题,令食品及服务业CPI价格较快上涨。这意味着本轮疫情或亦将推升短期国内通胀水平,叠加海外“缩表”预期上升,中美实际利差将可能出现明显收窄。基于我们对人民币汇率的框架:当前中美的经济预期差、两国的名义收益率利差及两国通胀水平均有边际收窄的势头,故期间人民币汇率存在较强的贬值压力。一旦人民币走贬,将不仅导致资本外流风险,甚至可能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例如,2018年国内经济本已不容乐观,再加上中美实际利差明显收窄,国内货币政策选择“跟随”美国加息。最终因政策无法逆周期调节而导致国内经济筑底周期被拉长,分子端盈利或被市场进一步下调。(3)疫情或导致更多活期资金流向服务业,从而挤压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剩余。基于报告《3月社融与中美利差“倒挂”剖析:难改A股反弹趋势》的核心结论,服务业短期借贷需求旺盛,令1~3月新增短融规模累计增速升至320%,创新2018年以来新高。从而导致我们衡量流动性剩余的核心指标:“M1%-短融%”再次收窄。

  展望5月我们判断:反弹可期。期间相信美国“缩表”叠加俄乌局势反复,依然会令市场情绪面波动,但“疫情缓解”才是关键。一旦疫情如期5月缓解,经济与居民活动恢复至常态,将带来以下逻辑质的转变:(1)制造业、服务业复产复工,或令分子端盈利预期修复;(2)CPI预期“见顶回落”,中美实际利差有望再次扩张,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望缓释;(3)国内货币政策重回“以我为主”,更多货币空间打开,例如:降息的概率依然存在,或进一步增强分子端盈利修复预期;(4)流动性剩余(“M1%-短融%”)有望再次扩张,分母端估值反弹的驱动力(行情838275,诊股)将明显增强。

  反转未至,不言底部。基于《开源金股,4月推荐》报告的结论,三大核心政策:一是针对防范地产风险的政策;二是压制PPI,促进制造业降本增利的政策;三是控制疫情的政策。即便疫情得以缓解,只要地产下滑风险尚存,制造业仍旧因为成本高企而不愿生产、投资及扩张,那么即便市场反弹,或仍与底部无关,待流动性驱动力衰减、反弹过后仍需维持谨慎。

  风格何以成长?短期反弹若至,流动性驱动下,不难理解成长风格或将明显占优。中长期而言,倘若反转到来,我们当以何种风格应对?还是成长。我们取八大因子,包括:10年期国债收益率、CPI、PPI、PPI-CPI、净利润增速、M2增速、社融增速、创业板估值,构建风格框架,判断不同经济周期下的风格变化:1、经济复苏,成长风格;2、经济加速,成长风格;3、经济滞胀/过热,价值;4、经济衰退,价值;5、经济萧条(通缩),成长。故我们得到两大核心判断:一是2022年初至今A股主线风格为价值。倘若经济进一步恶化至衰退,价值风格不变,直到“通缩”风格方有望切换成长;二是倘若迎来反转行情,风格也将有望切换至成长。主要基于:(1)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抬升,不仅分子端该年盈利上修,透支盈利的确定性也将增强;(2)国内经济复苏初期,流动性偏宽松,叠加宽信用,有利于成长分母端估值修复甚至扩张;(3)当前创业板指交易PE_ttm分位数已降至28.1%的历史较低水平;此外,成长风格中,包括:国防军工、能源金属、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热门行业的“透支久期”亦降至2年内的较为安全的估值水平,受贴现率上行的影响已较为有限。

  5月配置建议六成进攻成长,四成防御价值:考虑疫情最差的时候或已经过去,未来有望迎来趋势性边际好转,情绪指标“场内ETF基金”净赎回亦从3月14日-320亿明显收窄至近期的-50亿,反映市场情绪好转,空头动力逐步衰减。具体配置三类方向:一是成长属性周期,包括:“新半军”、高端制造业等产业链。受益于:(1)Q1估值挤压明显,二季度有望估值修复甚至扩张;(2)Q1期间盈利下修预期已基本充分反应,Q2财报季横向比较下其盈利增长确定性仍然较高,且贡献幅度更大;(3)与M1“双属性”相匹配,即便后续“反弹”切换至“反转”,亦将受益于顺周期逻辑,无需调仓。二是疫情后周期修复逻辑。包括:互联网物流平台,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产业链修复等。三是食品饮料等必选消费的防御逻辑。2022Q1食品饮料因缺乏“稀缺性”,而不具备防御属性,4月以来(1)伴随着疫情冲击,服务业等企业现金流出现短缺,食品饮料,尤其白酒充裕的现金流便成为了“稀缺性”;(2)在疫情影响下,制造业等企业停工停产,亦导致其分子端盈利纷纷进一步下修,食品饮料,尤其白酒的盈利增长确定性便再次显现出“稀缺性”。

  风险提示:疫情防控效果低预期、地缘政治恶化、美联储货币收紧力度超预期。

编辑: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