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高层人事频频“更迭”光大证券走向何方?

加入日期:2022-5-6 20:36:3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5-6 20:36:34讯:

  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董事长、监事长双双同日辞职,这是光大证券继2013年“816乌龙指”案件、2018年MPS项目爆雷后经历的第三波高层动荡。经历接二连三的高层人事冲击之后,光大证券何时能走出泥潭?

  其实光大证券的高层人事变动从来都不只是光大证券的问题,但却深刻的影响着这家老牌券商的未来。

  5月6日上午,光大证券召开会议,宣布了光大证券新任党委书记和党委副书记人选,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原副行长、董事会秘书赵陵,光大集团内控合规部/法律部原资深专家梁毅接任。

  而赵陵、梁毅即是4月19日,原董事长闫峻被撤、监事长刘济平降级之后的人事补充。与董事长、监事长一起被“处罚”的还有光大证券总裁刘秋明被诫勉谈话;纪委书记范洪波被警告处分;副总裁王忠、副总裁梅键被“批评教育”。

  据悉,此次光大证券高层遭遇“团灭”的主要原因系因违反中央的八项规定精神。原董事长闫峻目前被认定的问题主要涉及违反八项规定,包括违规在北京宴请、违规报销等,是否还涉及其他情况,还待后续调查处理;刘济平作为监事长,被指监督管理履职不力。

  其实这不是光大证券第一次高层遭受震荡。2013年“816乌龙指”事件,总裁引咎辞职;MPS项目爆雷,董事长等多名高层辞职;一次次的风险暴露,是对光大证券内控和投资决策的“拷问”。

  高层“团灭”,

  董事长、监事长纷纷离职

  闫峻总结了徐浩明的“乌龙指”事件、薛峰的MPS事件,本以为任期内“不闯祸”就能坐享其成,但在诱惑和任人唯亲面前,闫峻却出了差错。

  4月20日,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闫峻、监事长刘济平因工作调整原因辞职,并由公司董事、总裁刘秋明先生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光大证券走向何方? src=http://getimg.jrj.com.cn/images/2022/05/weixin/one_20220506195343047.png>

  闫峻1970年出生,河南郑州人。先后毕业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闫峻进入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工作,他曾先后就职于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流通贸易信贷处副处长、营业部副处长、处长、副总经理等职务。

  2007年11月,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被批准开业,当时闫峻作为副总裁成为该公司的首届领导班子成员。

  离开工银金融租赁后,闫峻去往工行江西省分行担任副行长。2015年他被调回工行总部,此次他担任的是工行专项融资部总经理。

  闫峻的职业生涯在离开工行进入光大集团后开始迎来高光。2018年到任光大集团后,先在集团“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担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转机出现在2019年。因为MPS风险事件,彼时光大证券董事长薛峰等高层在2019年前后相继被追责。2019年1月17日,光大集团党委会研究决定,由闫峻代替薛峰担任光大证券党委委员、书记一职。

  从银行系统转岗至券商系统,跨行业转岗的他在一开始到任光大证券后“广纳贤才”,面向社会和公司内部,公开招聘多个关键岗位人才,意图为光大证券带来新鲜血液。但没过多久,闫峻开始“任人唯亲”,在重要岗位上“换血”,培养自己的心腹。

  其中包括审计、合规口等多个专业岗位均受波及。而大刀阔斧的人事变动造成内部人心浮动,议论纷纷,多年业务骨干开始纷纷离职。

  2020年5月,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离职去了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8月,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离职也前往了中金公司;12月,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胡雅丽、所长助理兼家电消费组首席分析师金星、副所长兼石油化工首席分析师裘孝峰等又先后离职。

  上述离职人员都曾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骨干,他们的“出走”对光大研究所元气造成不小损伤。

  胡雅丽走后,曾担任光大证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党委组织宣传部部长等职务的王汗青成为新任所长。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研究所是一个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部门,而从王汗青过往的履历中可以看出,其并没有参与过研究业务,这在券商研究所中非常罕见。

  而这样的职务任免只是冰山一角,在闫峻主政期间,他还把多名中后台职能部门负责人调到前台做业务负责人,中层轮岗常有发生。这样外行指挥内行的管理方式引得员工颇为不满。

  此外,闫峻治下的光大证券,对心腹犯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020年末,仁东控股(行情002647,诊股)闪崩经历14个跌停,多家券商合计近30亿元踩雷仁东控股的融资业务。

  其中仁东控股的股东许俊杰在光大证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持股数为448.56万股,按照彼时60多元的高价,持仓市值达超2.7亿。后期连续的跌停也让融资账户中的持股无法出售。

  据第一财经报道,仁东控股融资业务一案,使得光大证券不得不计提大额信用减值损失。而王振作为信用业务部负责人,是闫峻的旧部,造成公司损失后其未受到过重处罚。

  细数闫峻在任3年,其虽然没有犯过前述两位一把手那类业务上的大错,但在其任期内,费用管控漏洞严重,多个重要岗位培养心腹,一言堂等桎梏不断消耗光大证券多年积攒的家底,使其在经营上表现平平。

  闫峻掌舵三年,行业排名原地“打转”

  旧伤未好又添新痕。

  一把手频繁更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光大证券的经营。

  自2013年“816乌龙指”事件后,公司高层经历一轮替换,此后光大证券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方面均位进入行业前十。

  根据中证协数据,营业收入方面,光大证券2014年在行业中位于第11名;2015年维持在第11名;2016年营收同比下降超四成,行业排名则降至第15名。

  2017--2020年,光大证券在营收方面的排名一直徘徊在12-15名之间,起伏不定的营收也再未超越2015年,直到2021年营收才勉强超过2015年。

  而净利润因受MPS项目的影响,更是一落千丈,从2014年的第12名,下降至2019年的第39名。直至2021年净利润仍未达到2015年的水平。

  2019年正是闫峻开始掌舵光大证券之年,而在闫峻掌舵这三年,光大证券一直在为MPS项目计提减值损失,用了三年时间,营收勉强在2021年超过2015年,但净利润却遥遥无期,行业排名同样维持在原地。

  根据2021年年报,光大证券全年录得营收167.0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4.84亿元,在券商中排名16位。

  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是从2018年起,当年净利润仅为1亿。此后,光大证券连续三年为MPS项目计提负债,三年一共为MPS项目计提损失45.52亿元。2020年8月,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光大资本被判向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支付31.16亿元、向华瑞银行支付4亿元,合计35.16亿元。

  2021年财报显示,光大证券为 MPS等风险事件计提预计负债52.84亿元,如此高额的亏损严重蚕食了近几年光大证券的净利润。

  “816乌龙指”事件;MPS项目爆雷;董事长、监事长等高层违法八项规定;接二连三的风险暴露不仅是对光大证券风控和投资决策的无形“嘲讽”,更是对其的警钟。

  闫峻离职,

  光大证券的高层震荡或许刚开始

  从“816乌龙指”事件到MPS风险爆雷,刚走出至暗的光大证券却又违反了八项规定。

  2013年,光大证券因“816乌龙指”事件,导致经营管理层发生巨大变动,原总裁徐浩明引咎辞职。

  时任光大证券党委副书记的薛峰临危受命,承担起光大证券党委书记、总裁、副董事长等职责。

  用了两年时间,借着2015年牛市的春风,光大证券从“816事件”中走出来。2016年11月,薛峰一肩挑起光大证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三大职务。2017年10日,薛峰辞去光大证券总裁职务,继续担任党委书记和董事长。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上半年,MPS风险事件爆发,光大证券内部随即经历了一轮高管大换血。

  2019年4月,光大证券董事长薛峰宣布辞任,由党委书记闫峻接替薛峰担任公司董事长。同年8月,首席风险官王勇离职;10月,执行总裁周健男辞职,合规总监陈岚离职。与此同时,当年离职的还有副总裁熊国兵、王翠婷、董事居昊、业务总监潘剑云等。

  值得一提的是,陈岚于2008年12月出任光大证券合规总监,至2019年已长达11年之久。熊国兵于2010年5月出任公司副总裁,辞任时也任职有10年之久。

  2020年初,原中民投资本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秋明接任光大证券总裁职位。刘秋明的到任给这场高层震荡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如今,随着董事长和监事长的双双离职,光大证券的高层震荡何时才能停止?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