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进程中通胀潮涌,继美国之后欧洲也难逃“魔咒”。本周,欧洲各主要经济体将陆续开始公布5月份通胀数据,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以及该地区第五大经济体西班牙率先公布了数据。数据显示,两国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均超过2%目标线。其中,德国CPI同比增长2.5%,高于外界预期的2.4%,创2018年11月以来最快增速;西班牙CPI同比增长2.7%,创近4年新高。
欧元区通胀预期自今年年初以来始终保持上升态势。虽然欧洲央行眼下并不认为通胀率突破2%会带来风险,仍按兵不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但通胀压力带来的市场波动不容忽视。受德国、西班牙两国通胀走高影响,欧洲主要股指周一普跌。截至收盘,泛欧斯托克600指数跌0.49%,报446.76点;德国DAX指数跌0.64%,报15421.13点,从上周的历史高点回落;法国CAC40指数跌0.57%,报6447.17点;西班牙IBEX指数跌0.8%,报9151.00点。
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欧元区通胀持续走高
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该国5月CPI同比增速初值为2.4%,创2018年11月以来最快增速,高于市场预期增速2.3%和4月增速2%,也高于欧洲央行的通胀目标水平2%。此前,德国央行曾表示,今年通胀有可能上升至4%的水平,这也是欧元创立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德国统计局称,德国5月通胀飙升,其主要原因在于能源类商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0%,其中汽油涨幅最高。能源服务中,公共事业(管道)燃气服务也比上月有较大涨幅。
事实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近期欧元区通胀上升的主要推动力。近期,大宗商品市场通胀预期持续升温,黑色系、有色金属、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显示,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全部商品指数上涨了67%,其中能源指数涨172%、原油指数涨170%。3月下旬起,欧洲疫情反复叠加巴西、印度等大宗商品主产区病毒肆虐,相关能化类商品下游部门涨价明显,能源类商品价格更是持续走高。
造成这一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美联储“开闸放水”下,使得普遍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全球防控疫情成果逐渐显现,经济加快复苏、需求恢复新增长。供需因素与流动性宽松叠加,引发了本轮能源价格上涨。对于通胀的后续走势,东亚前海研究所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郑嘉伟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可能继续走强,后续通胀或呈上行趋势,四季度上涨步伐或将放缓。
欧央行“按兵不动” 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立场
为应对疫情冲击,欧央行去年3月宣布实施高度灵活的紧急资产购买计划,此后两次扩大购债总规模至1.85万亿欧元。该计划将至少持续到2022年3月。在经济复苏前景乐观下,德国、西班牙两国超预期通胀数据的公布,使外界开始担心欧央行是否也会像美联储一样考虑政策转向的问题。欧央行下一次政策会议定于本月10日召开。不过,眼下看来,央行官员们对于实施量化宽松(QE)政策的立场仍未动摇。
欧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兼法国央行行长弗朗索瓦·维勒鲁瓦·德加洛直言,任何有关第三季度将减少货币政策支持的说法纯属臆测。他表示,欧央行目前不急于调整抗疫紧急购债措施(PEPP)。“我们将继续保持PEPP下的资产净购买,至少持续到2022年3月底,直到我们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危机阶段结束为止。6月会议之后,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判断和作出PEPP后续安排的决定,并可以在这项安排到期后调整其他措施。这些变化可能包括对存款工具或旧的债券购买计划的调整。”他进一步表示, 欧央行-0.5%存款储蓄利率不是底部,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使用分层系统限制对的负面影响,以支持利率在更长时间内保持低位。
欧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兼意大利央行行长伊格纳齐奥·维斯科也发表了类似看法。维斯科在公开讲话中表示,2008年至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显示,过早结束QE措施将会产生巨大风险,目前经济情况仍未明朗,因此有必要在更长时间內保持QE措施不变。维斯科敦促欧央行采用与美联储类似的2%对称通胀目标,称这将比目前的通胀接近但低于2%的政策立场“更明确”,并将加强中长期通胀预期的锚定。此前,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对有关政策措施即将转向的猜测予以否认。拉加德称,现在讨论缩减购债还为时过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品。
对于未来欧央行政策转向的时间点,荷兰国际集团ING宏观研究全球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表示:“随着整体通胀率的上升,欧洲央行如何与外界沟通QE调整将变得越来越复杂。”该机构认为,欧央行6月货币政策会议召开时,将有大约50%的欧元区人口已经接种疫苗,宏观经济前景也预期向好,但缩减PEPP的讨论不一定出现在本次会议上,而更可能在9月的会议上,预计欧洲央行将在年底之前尝试退出非常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