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2021年尘埃落定复盘年初新能源泡沫“口水战”抱团资金所到之处估值与股价齐飞

加入日期:2021-12-31 14:47:0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2-31 14:47:01讯:

  财联社(北京,记者陈俊岭)讯,从“最良心基金经理”千字檄文炮轰新能源泡沫,到陈宇微博开怼“此时退兵?讲不讲武德”,再到卢洋撰文“揣着明白装糊涂!新能源车有加速赶顶迹象”……

  经过长达一年的多空厮杀,曾被看空者断言“未来只能以股价大跌来消化估值”的新能源赛道“接着奏乐接着舞”,而被他们视为低估值的金融地产股、港股,则在一片喝彩声中跌入“估值陷阱”。

  截止12月31日,在上一年暴涨231.2%的基础上,新能源概念“总龙头”——宁德时代2021年再度大涨68.15%,成为过去一年极致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赛道王者。

  站在2021年最后一天的时间节点,再来回顾年初围绕新能源估值泡沫的“口水战”,孰对孰错,都已无需争论。尽管参与这场“隔空对战”几家私募,都称不上“顶流”,但话题的影响力却旷日持久。

  杨东“千字檄文”炮轰:我们的账算不过来!

  2021年1月8日,财联社刊发《“最良心基金经理”又喊话,千字檄文炮轰新能源泡沫:未来只能以股价大跌来消化估值》,不经意间引爆了一个让众多机构纷纷卷入、并吸引无数吃瓜群众的热搜话题。

  在这篇针对新能源1006字的千字檄文中,杨东接连使用了“爆炒”、“冷酷无情”、“破产”、“非黑即白”、“保持谨慎”等肯定式词汇,对时下炙手可热、“赛道正确”的新能源,予以不容置疑地发问。

  对于当下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行业,宁泉资产的观点先扬后抑——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光明和鼓舞人心的。不过,新兴行业面临的竞争往往更加激烈和冷酷无情。

  “也许个别强大且幸运的领先企业可以通过时间来化解估值,成为最终真正的王者,但大多数被爆炒的新能源股票恐怕未来只能以股价的大幅下跌来消化估值了。”宁泉资产称。

  宁泉资产援引《掘金绿色投资》一书提到的几十家新能源公司,目前这批公司有一半以上已经破产或接近破产,在未来巨大的变化面前,付出这么高的估值去购买新能源热门股票,我们的账算不过来!

  神农陈营长“开怼”:此时退兵,讲不讲武德?

  “好不容易赶上三十年一遇的大牛市……此时退兵?讲不讲武德,有没有信仰?”就在新能源概念人心涣散之时,2021年1月10日晚间,神农投资陈宇以“陈营长”之名再次吹响了“集结号”。

  这篇《大战方启,岂能退兵——写在友军宣布撤离光伏,新能源,智能车之际》,含标题仅639字的“集结号”中,陈宇连续使用了十多个问号和感叹号,旗帜鲜明地继续看多新能源。

  对于“泡沫论”,陈宇怼起来也掷地有声——我们的股市,就是要让战略新兴产业有“长期”泡沫。光伏,新能源,智能车都是产业突围的新方向。不把钱投给他们投给谁?不让他们有泡沫让谁有泡沫?

  “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赶上了注册制,超级结构大牛市!”陈宇认为,从估值的角度看,若干领军行业呈指数型爆发式增长。新股机会层出不穷,个股成长百花齐放。

  “好不容易赶上三十年一遇的大牛市。买房的钱,固收的钱,存款的钱,还有那些炒垃圾票的钱都往这上面涌——此时退兵?讲不讲武德,有没有信仰?方向对了就是干!” 陈宇当时称。

  格雷张可兴“力挺”:此价位无法判断未来!

  新能源一枝独秀,“天下苦秦久矣”。当两极分化行情演绎到了极致,旁观者要么缴械投降,高位接盘;要么承受煎熬,继续坚守低估值。而当时敢于“揭竿而起”的杨东,也得到了私募同行的“力挺”。

  2021年1月8日下午,在格雷资产2021年线上投资者交流会上,一位投资人发问:“我们是否参与当下市场热点的一些股票?比如说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板块?”。

  对此,价值投资派私募管理人张可兴当时回应——“我们在元旦之前清仓了,所有新能源汽车龙头股票,实际上不是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电池的龙头股票。”

  早在2020年年初,张可兴就逢低买入了少量新能源汽车龙头股票。涨了差不多一年后,他觉得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至少在当时这个价位上,已经无法看到未来。

  “今年最大的机会,可能在港股,我相信港股一定会有向南下资金去投资港股龙头股票这样的趋势,就是在港股里去做龙头股票的抱团这样的动作,我相信一样会出现。”张可兴当时称。

  不过,从长期来看,张可兴对新能源汽车还是相对比较看好的。只是,他们无法对当下的估值做比较准确的判断,所以就做了清仓的动作。“我认为现在泡沫还是比较大的,无法判断未来。”他重申。

  卢洋隔空“喊话”:新能源车有加速赶顶迹象!

  “从A股盘面看,沪深300创业板指在白酒、医药、新能源车的龙头公司带领下,有加速赶顶的迹象。”2021年1月12日晚间,泊通投资创始人卢洋撰文称。

  2021年1月4日,创业板指涨幅有3.7%,其中宁德时代贡献了超过50%,这让卢洋想起了2007年后期的一幕。所以从2021年第一周开始,他们适当降低了一些仓位,尤其是一些短期涨幅过大品种的仓位。

  为什么年初消费股炒出这么大的泡沫?卢洋认为,这波泡沫的崛起是2016年后价值投资逐步占据上风,这种情况本来是很合理的,但凡事过犹不及——目前,高估值消费蓝筹性价比到了最坏的时候。

  如果只是性价比坏了并不可怕,时间是解药;只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食品、医药、新能车的龙头股都是大市值公司了,甚至是权重股。为什么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当我们的基金都去认同消费股的未来,外国人高位套现,通过期指做空逃顶,等跌下来继续买回来,这个过程是不是很熟悉?”卢洋称,2015年创业板崩盘的情况再重演,由谁来给亏钱的股民出气呢?!

  一场无关“孰是孰非”的论战

  无论是“价值严重透支”的新能源赛道,还是被视为“最后一块洼地”低港股,站在今时今日的上帝视角,再来审视2021年年初这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孰是孰非已经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卷入这场“口水战”的几家私募机构,都称不上的绝对意义上的“顶流”,甚至有几家连“百亿私募”的称号都难以匹配,但他们当时对于“赛道”和“估值”的理解却引人深思。

  一边是“高处不胜寒”的新能源赛道,一边是估值洼地的港股。在一众券商分析师“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感召下,年初港股市场的火爆场景至今仍令人不胜唏嘘。

  今年1月,在充裕的流动性下,机构抱团资金所到之处,估值与股价齐飞,迅速填平所有肉眼可见的“洼地”。何况已成上升趋势的港股,正被数千亿挥师南下的资金虎视眈眈。

  在某金融人才招聘公众号上,曾以“黑马”逆袭2020年度股基排名第一和第三的两家公募——汇丰晋信基金和创金合信基金几乎同一时间放出招聘“港股投研”的招募令。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年初就有民生加银、国泰基金安信基金等多家基金发布了港股投研岗位的信息。更早一些时,天弘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和谐汇一等基金也曾广招港股研究员。

  “港股的丰富度相较A股更高,既有低估值的银行股,又有世界领先的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公司——而这正是A股缺少的核心资产。”对此,少数派投资当时称,2021年看好港股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

  另一家布局港股的私募管理人更是直言不讳地称——“也许我们布局有点早了,但是近期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超额收益,开年以来跑赢了指数非常多,我想这种趋势才刚开始……”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