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2-24 18:36:14讯:
今年以来,尽管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中国企业股票融资总额逾3103亿美元,继2020年2815亿美元后再创历史新高。其中,A股股票及股票挂钩发行融资达1737亿美元,同比上涨23%,占中国企业全球股票融资总量的56%。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融资业务的联席主管王亚军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中概股回归将持续活跃,但中美资本市场互相开放、融合的大方向不会改变,期待中美两方监管部门能在审计底稿等技术问题的分歧上达成解决方案。”
在他看来,未来赴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会越来越多,TMT和医疗将持续领跑中国企业股票及股票挂钩发行。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美股、港股上市的百济神州近期在A股科创板IPO,这也是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企业IPO,高盛为其保荐人。王亚军认为,未来将有更多优秀的国际化中国企业将会认真考虑科创板。
中概股回归将持续活跃
在王亚军看来,未来2-3年,会有更多企业选择赴港进行“二次上市”。
他对记者表示,“我们最早开始做在美中概股赴港上市是2018年的百济神州(2016年,百济神州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2018年赴港上市,2021年登陆科创板,成为首家三地上市企业),然后是2019年的阿里巴巴。当时中概股去香港上市是完全是出于资本市场的技术角度考虑,比如增加公司品牌力、离母国市场更近、增加额外融资渠道。但从2020年开始,很多中概股回到香港上市其实是出于更长远的战略性考量,即做一个战略备份。”高盛研究部估计,目前全球机构投资者持有中国企业A股、港股及美国存托凭证(ADR)的总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
“但这并不表明这些企业放弃了美国市场,各界期待中美两方监管部门能在审计底稿等技术问题的分歧上达成解决方案。”王亚军表示。
展望2022年,港股、A股都将是重要的融资市场,IPO数量和金额有望维持高位。王亚军称:“过去一般平均每年中概股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数量约100宗,美国约20-30宗,预计明年中概股上市可能大部分都会集中在香港,整体约为120宗左右,再加上约20宗在美中概股回归,所以明年中概股的IPO总量应在是140家上下,高于今年。除了上述境外的部分,A股发行明年将保持在400家左右。”
A股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未来,高盛认为A股市场将发挥更重要的融资作用。
2021年,A股市场的发展成果卓著。北交所的建立进一步完善和多元化国内交易所市场布局;扩大红筹企业上市试点和新三板精选层转板让国内股市结构更为灵活丰富;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新股发行定价规则和定价效率持续优化。今年以来,A股股票及股票挂钩发行融资达1737亿美元,占中国企业全球股票及股票挂钩融资总量的56%。
高盛2021年部分境内股票发行项目包括:百济神州35亿美元A股科创板公开发行(高盛作为保荐人并跟投),顺丰控股31亿美元A股定增。其中,首家三地上市企业百济神州在科创板募资200亿元。
王亚军认为,科创板的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入,发行量创下新高,今年已超2000亿元人民币。百济神州对科创板的意义在于,一家真正国际化的公司来到了中国新培育出来的市场化土壤中,它给A股带来了一种全新理念,也促进A股市场化改革往前更走一步。未来将会有更多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认真考虑到科创板融资。
2022年,各界都尤为看好新能源、半导体等景气赛道,它们既有政策支持,亦有高速增长的市场体量。王亚军认为,从投行角度来说,这将会带来很多融资和再融资的机会,目前也在关注这两个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但这两个行业仍在起步阶段,企业有各自的一些情况需要解决,才能走向资本市场。这也需要时间和中介机构的辅导培育。
鉴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国际投行纷纷加码业务布局。早在今年10月18日,高盛就宣布,中国证监会已对高盛成为高盛高华证券唯一股东的事项准予备案,这意味着高盛获得高盛高华100%股权的交易(此前为51%),已走完了最主要的监管流程。“无论A股、港股,还是美股,高盛致力于发挥我们在全球股票市场的业务能力,全力支持中国企业扩大的融资需求。” 高盛投资银行部全球副主席兼中国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蔡卫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挥集团专业能力服务中资客户,协助全球客户参与布局中国市场,支持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破发是成熟市场正常现象
一边是发行盛况,一边A股的“破发潮”也引发关注。截至12月10日,今年沪深A股上市首日破发新股增至11只,打新“包赚不赔”的神话不再。
早在今年9月,沪深交易所都发布了发行新规,报价从此前的需剔除“不低于10%”的高价调整为“不超过3%。剔除10%高价的规则,是为了遏制高发行价而制定,在打新的赚钱效应凸显,网下打新吸引各路资金积极涌入,IPO报价逐渐出现”抱团争议。新股发行定价规则的完善有利于企业融资,但破发现象开始引发投资人担忧。
“定价机制的微调是沿着市场化的方向更进一步。”王亚军对记者表示,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中,破发是正常现象,如果一个市场中的某种金融产品只赚不赔,也会造成价格扭曲。
“在香港市场上,今年下半年超过50%的IPO首日破发,在今年上半年市场风险情绪尚佳时,也有三成项目首日破发。”他提及,如果将来有些项目因定价问题而导致发行更困难,届时市场这个无形的手会调节,因此无需过度担心。
在王亚军看来,一个成熟的市场需要非常成熟的体制和投资人,中介(投行、审计等)起的作用则是保证信息的透明度,最终价格实际上是投资者给出的。“未来,中介要继续和监管密切沟通,推动发行机制更加市场化,并不断教育投资者。”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