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外衣之下,疑点重重
公开资料显示,燕窝是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筑的窝,里面可能会夹杂着羽毛和其他杂质。2011年8月,“血燕事件”被曝光。
据悉,“血燕”因呈血色状而得名,原本被包装为燕窝中的极品,价格十分昂贵。但经浙江工商部门抽样检测后却发现,其中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50倍。
后经调查发现,血燕其实是马来西亚和印尼的不法商家把白燕窝添加亚硝酸盐后,放入盛满燕子粪便的箱子中熏蒸所得。一时间,谈“燕”色变,国家也停止了燕窝的正规进口。
直至2013年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才允许马来西亚8家燕窝生产商向中国出口燕窝。此后我国对正规进口燕窝均要求“一盏一码”,每盏燕窝都带身份标签。
而“小仙炖”鲜炖燕窝品牌于2014年成立。企查查显示,小仙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21日,法定代表人苗树。他是小仙炖品牌的创始人,也是改名为“林小仙”的林芙容的丈夫。
而公开资料显示,榕树堂前身“深圳利德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本从事体育用品的购销。2014年,公司发生主营业务变为滋补保健类中药材销售,随后公司高层及股东发生大范围更替。

在融资方面,2015年,燕窝互联网品牌小仙炖获得150万天使融资,据公开报道,名为林芙蓉的周大福珠宝销售员也在此时变成了“中医世家”养生传承人林小仙,并深谙中医滋补与现代医学。
2016年7月,小仙炖获得来自洪泰基金、周鸿祎等机构和个人的千万元pre-A轮融资,2017年4月又获得由知名演员陈数领投,梦泉时尚集团跟投的2000万元A轮。
得到资本青睐后,小仙炖通过铺天盖地的营销开始了自己的网红之路。先是在抖音等各大社交软件上携手网红做广告植入,后在小红书上做疯狂好物种草;在线下,利用分众传媒(行情002027,诊股)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重金”营销之下,“小仙炖”顺利出圈,成为国内滋补品行业的一匹黑马。虽然年度业绩从未披露,但仅在今年“双11”期间,小仙炖就宣布其鲜炖燕窝销售额破4.65亿元,同比增长263%,比传统领军企业燕之屋“双11”期间的全网销量高出一倍多。
不过剥开小仙炖“网红”的外衣后,显现的却是尴尬的一面。据我们了解,早在6月份,小仙炖就被质疑冒用了佳明佳公司名称和食品生产许可证,虽然小仙炖也发表了相关澄清声明,声称佳明佳所述内容严重失实。
但就2016年至2019年期间生产的小仙炖燕窝究竟“出自谁手”,小仙炖也一直未进行正面回应,今年则已于10月悄然和解,具体理由并未公开。
但代工贴牌背后存在的不确定性纠纷和产品质量把控问题却无法忽视,其不仅对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另外,有关业内人士称,网红产品的模式就是靠前期大规模烧钱炒作来迅速形成市场份额,这类企业更多是依赖外部融资才能维持,一旦后续融资不畅或无法登陆资本市场,企业价值和业务可能就会快速坍塌。
辛巴之后还有小仙炖,行业都是“智商税”?
虽然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227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3307亿元。
而另有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滋补养生食材成交额占比第一位的是燕窝。但由于资质参差不齐,且上游采购环节无法得到保证,大量的劣质、假冒产品充斥了整个市场,导致市场出现“昙花一现”的发展后,行业信任危机逐渐浮出水面。
上述打假人王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目前很多所谓打着燕窝旗号宣传的保健品都存在虚假宣传问题,甚至连燕窝本身的价值都并没有那么高。首先,即食燕窝产品本质上就是“糖水”。这次的辛巴售卖的燕窝和小仙炖燕窝都存在实际燕窝含量极少,涉嫌虚假宣传问题。
即食燕窝甚至不需要真的添加燕窝就可以生产,因为燕窝的功效成分是唾液酸,那么只要在即食燕窝中添加少量唾液酸,再辅以水、糖、海藻酸钠以及乳酸钙等就可生产。
其次,就连燕窝本身也是“智商税”。1颗鸡蛋的营养成分相当于30克干燕窝,全球只有东南亚而且是华人有吃燕窝习惯。
王海强调,所谓燕窝的功效经不起科学验证、检验。以往,燕窝本身具有类似“奢侈品”性质,价格门槛高,只能“骗有钱人”;但现在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燕窝制品已经能够“骗”到更多消费者,因此需要提高警惕。
连续负面舆论的出现,再加上辛巴被打假的连锁反应,使得“燕窝是否为智商税”的讨论甚嚣尘上,不过至今这一问题仍存在一定争议,尚无完全确定的结论得出。而小仙炖对相关质疑并未作出正面回应,对此我们将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