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回暖逐步加快,如今再迎政策利好。
9月15日,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靳军号通报,放宽部分国内航线航班的准入政策,主要有两方面措施:一是放开核准航段每周最大航班量限制;二是放宽涉及“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
消息一出,市场热议不断,放宽航线航班准入政策后,将会给整个民航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
“这样的选择应该是经过精心考量的:既要让身强力壮的头部参与者在获得额外支持后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以强带弱,实现整个民航业的一次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于占福(负责交通运输与航空航天制造业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政策最大的初衷是在资源供给端减少约束,为国内经济和航空运输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做好支撑。
机票价格加速市场化
记者了解到,民航局方面在9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两方面措施:一是放开核准航段每周最大航班量限制。其中,核准航线是指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之间及其连接部分国内繁忙机场的客运航线,目前共49条。二是放宽涉及“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此前根据要求,航空公司申请涉及北上广直达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以下机场航线,需满足“在北上广其中一点通航点数达到15个”的附加条件。调整后,2019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到200万的32个机场至北上广航线,将不受通航点数量的准入门槛限制。
民航专家綦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放宽国内航线航班准入政策是民航行业主管部门在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服务构建国家双循环新格局的重大政策优化。这种方式可以改变此前部分中小型城市机场没有直航北上广的局面,激活全新市场需求,促进拉动国内航空消费。
民航专家林智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放宽航线航班准入政策将从多个方面促进民航市场发展。首先,该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导向。原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共有49条核准航段,对每周最大的航班量有“不能超过多少班”的限制。随着限制解除,航空公司可以投入更多运力,新增更多航班。旅客也将收益,由于航班选择数量更多,票价会更便宜。
此外,随着航班量放开,一些商务航线就具备了完全市场化票价的前提。在此前航班量未放开的情况下,如果票价完全放开,容易造成天价机票,航班量放开后才有机会实现真正的价格市场化。
“该政策也是阶段性政策,预计国际航班复航和加密后,该政策可能退出。但这也是支线机场跨越式发展的良机,可持续航空市场培养起来了,即使政策退出,市场也会促使航司想方设法维持运力,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市场主体。”綦琦提醒称,目前,也要看到该政策的阶段性和枢纽支线市场的不确定性。国内航司和支线机场切勿盲目跟风,开航前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功课,要和地方文旅资源联动。
头部航司迎来“红利”
梳理此次的政策不难发现,“北上广”三大机场是放宽政策的核心。
于占福表示,按照航空业发展的规律,头部航线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和速度,是实现总量增长的最佳保障。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头部机场和航司因为普遍面对运行资源约束,不得不放弃了很多潜在的航空业务量机会,而此次政策的放松也给头部机场和航司带来了新机遇。
“北上广三大航空节点以及相关航司,既会在资源上有所松绑和实际获利,同时也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推动使命。而此次政策调整,堪称一次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实现引导职责的精妙融合,显现了相当的行业管理智慧。”于占福表示,政策放宽后,中国三大龙头航空机场进一步获得资源增量。同时,实现龙头机场与其他中小型城市直接对接,有利于实现航空连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林智杰认为,对于航空公司而言,政策可以把运力配置在效益更好的市场,有利于航空公司提升收益水平,稍微弥补疫情期间的亏损。同时,对三大航的利益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热门航段航班量放开,三大航现有商务航班的收益会被摊薄。
飞友科技CEO郑洪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疫情不同时期航班恢复与城市规模的关系角度看;本地人口越多的一线城市及大城市,疫情前期对航班影响小,但疫情末期航班恢复阻力大;本地人口越少的中小型城市,疫情前期对航班影响大,但疫情末期航班恢复阻力小。而在放宽政策后,可以较好地缓解这一状况,小城市的机场至北上广的航线,将不受通航点数量的准入门槛限制。通过这种方式,中小型城市机场航运需求量与一线城市机场直接对接,有利于拉动一线城市及其他城市中小机场的吞吐量,进而促进各个城市航班进一步复苏。
“放宽航线航班准入政策后,整个推动的过程并不会畅通无忧。”于占福表示,在政策放宽后,后续的责任和挑战将更多地落在航空公司的肩上。后疫情时代,民航业的格局也处于重建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恢复到疫情前的基准水平,如何借助新的资源保障,如何借助政策支撑实现自我造血,都是需要直面的挑战。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