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3-18 21:10:50讯:
春节返工后,固收基金经理李默(化名)拿到年终奖后主动提请了离职。同一时间离职的权益基金经理彭乐(化名)则不一样,他管理的产品今年以来录得负收益,据说被迫“下课”。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50多位基金经理离职,是近三年来的离职高峰。
今年以来结构性行情明显,公募基金整体业绩也并不差,为何会有大规模基金经理离职?
基金经理业绩分化显著
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共有来自42家基金公司的51名基金经理离职。相比之下,2019年和2018年同期分别有37家和26家基金公司发生过基金经理离职。
具体来看,今年前2个月有43位基金经理离职,也高于2019年前两个月的37位和2018年前两个月的20位。
深圳某市场分析人士称,一般而言,熊市中基金经理业绩考核不达标是导致大规模离职的主要原因,但2019年至今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明显,公募基金整体业绩也并不算差,为何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基金经理离职?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说出了其中原因。“2019年以来,市场整体赚钱效应较为明显,但实际上结构性行情当中是科技板块等几个领域涨幅较多,而非科技类的股票涨幅较差,这导致了基金业绩出现严重分化,回报率的首尾差距一度达到40%。因此,有不少基金经理在考核压力下被迫离职。”杨德龙说。
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在有统计数据的5028只权益基金(剔除2020年内成立的新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中,有2199只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但回报率在10%以上的只有233只,最高回报率为26.48%(在头部回报的基金,大多是科技主题基金,如国泰CES半导体ETF今年以来回报率为25.10%)。
相比之下,在录得负收益的其余基金当中,有445只今年以来的亏损在10%以上,最大亏损达到了36.01%(尾部收益基金,以有色金属、煤炭等周期主题为主)。
主动谋求更好发展
记者获悉,深圳某中大型公募的权益基金经理彭乐在今年一月离职,他管理的一只混合基金曾在2017年获得了近30%的回报,但今年以来该产品却录得负收益。从彭乐去年四个季度的持仓情况来看,其重仓的前十大股以水泥、地产、机械制造、保险等板块为主,并未看到市场主线的科技成长股的布局。
同时,数据显示,该公司随后离职的另一基金经理,其累计在岗时间为2年60天,剔除专户产品外,任期内其所取得的最好回报率只有7.02%。
“大体而言,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短期业绩容忍度不高。”某权益基金经理杨和(化名)对记者表示,投资业绩是基金公司的经营基础,公司股东对经营业绩有季度和年度考核,自然也会对基金经理形成短期业绩压力。“可以说,在2019年至今这波行情中,如果没参与到科技和消费等核心主线上来,投资业绩基本赶不上平均线,被迫下课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作为案例验证,记者获悉,北方某公募的一只权益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成立以来的4个完整连续年度业绩均不佳(该基金2019年全年净值增长率为15%,在1800多只同类基金中排到1300位之后,截至目前的净值只有0.5157元)。正因如此,该基金从成立至今,已轮换过5位基金经理。
杨德龙还指出,除了被动下课外,今年以来市场行情火爆,主动谋求更好发展平台(如“公奔私”)而主动跳槽的基金经理离职情况,也并不在少数。
记者发现,年初时,深圳某公募发布旗下一名绩优固收基金经理的离任公告。经咨询,该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基金经理已从公司离职。“他管理的债基在2019年取得了不俗业绩,外面挖他的公司很多。年后回来拿到年终奖和奖金后,就提出辞职了。人往高处走,其实也是正常的。”
需给考核机制更多空间
“基金经理群体是基金公司的核心资源,对公司发展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绩优基金经理能够提升公司的业绩规模和品牌效应,向来是各家公司必争的稀缺资源。相应地,基金公司若能为基金经理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给他们的个人风格带来包容度,给予职业荣誉感和相应的薪酬待遇,基金经理自然也会留下来。”杨和表示,与“奔私”相比,基金经理在公募平台实际上会更为专注,因为不用操心公司经营和中后台事情。因此,如果公募基金公司能在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上给予足够空间,是可以留住绩优基金经理的。
记者获悉,杨德龙于2016年加盟前海开源基金,之前在南方基金有过一段时间的投研经历。他表示,前海开源基金是业内最早实现管理层及核心投研团队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且对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实行“三年滚动”考核,即当年业绩只占50%权重,上一年和前年分别占到30%和20%。
另外,杨和还提及,公司考核与激励机制是一方面,同时还要考虑公司内部的竞争情况。“尤其在一个大中型公司内部,如果大部分是优秀的基金经理,则每个人的发挥空间会被压缩。时间久了,就会向外谋求出路。”有能力奔私是少数的,更多的会跳到一些规模稍小的公募平台,去获得更为灵活的考核机制和发挥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