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华西证券:华西策略:海南自贸港打造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三条投资主线布局

加入日期:2020-11-6 10:28:5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11-6 10:28:54讯:

  投资要点

  一个大国以一个省的区域来整体规划自贸港,全球目前尚无先例。海南自贸港的提出,赋予了海南岛极为重要的使命。作为未来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海南自贸港肩负建设探索更深层次制度型开放的战略重任,以及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历史使命。本地股、旅游、服务、高新技术产业最受益于海南自贸区建设持续推进。

  1)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定位,制度创新打造改开新高地。《总体方案》赋予海南自贸港四大战略定位,分别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体现了海南自贸港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税收安排、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等,都是前所未有的制度安排。

  2)基建、营商环境、免税购物将是第一阶段重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规划中,包含建设航空、航运枢纽、邮轮旅游试验区等在内多个基建目标,此外海南同时开始着手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海南整体基础设施水平。其次, 规划将建立特殊低税率体系, 同时市场准入条件大幅放宽,加强投资自由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落户,有效提高海南竞争力。另外,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基于正面清单管理给予免税、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有望大幅提升销售额。

  3)重点关注免税、旅游相关服务、基建等行业。当地企业直接受益更明显,建议关注海南当地公司;海南未来将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关注免税、旅游等特色消费服务行业;此外,从政策方案来看,机场、港口、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都需进一步完善,可适当关注相关基建行业。

  风险提示:

  1)海南自贸港建设不及预期。

  正文

  01

  海南自贸港五年计划发布,规划建设步伐加快

  1.1、海南自贸港发展历程

  回顾海南自贸区从提出到设立再到升级的发展历程:1)初步构想(2015年):2015年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发改委主任林回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南准备把原有的几个特别监管区整合在一起形成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两会期间提交。2)发布意见: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自此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中央重要部署正式得以提出。次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明确以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海南特点,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3)正式设立: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4)政策升级:2020年6月1日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海南自贸区正式升级为自贸港。

  1.2、分阶段实现发展目标,有序推进自贸港建设

  海南自贸港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建设制度集成创新的“试验田”。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根据《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建设三大定位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体现了海南自贸港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总体形成“6+1+4”体系。其中,“6”就是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1”就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别强调要突出海南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4”就是要加强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等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总体方案》给出了近期、中期与远期三个目标。第一个是近期阶段,从现在起到2025年以前主要是打基础、做准备,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第二个是中期阶段,2035年以前,主要是全面推进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见效,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第三个是远期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1.3、四大战略目标,五大重点任务

  8月14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披露的信息,经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同意,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了《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智慧海南方案》)。

  按照《智慧海南方案》规划,五年计划同样分为三个阶段。至 2021 年底,智慧海南架构体系基本确立,关键基础设施和核心平台初步建成,以 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国际通信建设取得初步突破,数字孪生城市覆盖重点区域,应用试点取得成效,虚实融合的治理模式启动探索,保障智慧海南建设运营的机制体制基本就绪。至 2023 年底,智慧海南资源要素体系和机制体制基本完善,对自由贸易港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驱动经济质量、服务质量、生态质量不断提升。至2025 年底,以“智慧赋能自由港,数字孪生第一省”为标志的智慧海南基本建成,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和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四个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除去上述四个战略目标对应的发展任务外,第五个重点任务为统筹部署智慧海南大脑支撑体系。即加快提升海南省、市一体化数据整合、治理和应用服务能力,构筑大数据资源“聚通用”枢纽。

  02

  零关税、低税率是海南自贸港第一阶段基调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是关于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11个方面共39条具体政策。同时《智慧海南方案》也包括10个重点工程共34个项目。涉及行业、体系较多,该报告将主要围绕“零关税,低税率”主基调就方案中与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免税购物三个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

  首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规划中,包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邮轮旅游试验区等在内多个港口,有利于提升海南整体的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对游客、人才等各类人流的吸引力,从而为旅游、免税等对客流依赖度较高的服务产业奠定发展基础。海南同时开始着手超前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其次,建立包含鼓励类企业15%企业所得税、各类人才个人所得税最高15%的低税率体系, 同时市场准入条件大幅放宽,加强投资自由化,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国内外企业入驻、优质人才落户,有效提高海南竞争力。另外,提到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基于正面清单管理给予免税、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2.1、多个方案共同助力,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需求提升,短期内将有多个项目开工。相较于广州、上海、深圳等地,海南港口吞吐量相对较低,2019年中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海口港不及湛江东莞仅排22;万吨级泊位个数较少,海南省内前三大港口海南港、三亚港、八所港万吨级泊位合计仅为46个,远远落后于广州天津等大港。此外岛内的公路、铁路等货物运量均为全国倒数,预计海南自贸港的新规划发展将对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更多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海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预计人员流动将会进一步加大,海南机场旅客吞吐能力也有待能提升,目前4个机场的改扩建或新建已经在稳步进行中。

  具体来看,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得《总体方案》也提及要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8月14日发布的《智慧海南方案》的四大战略目标均有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任务。1)5G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现代化治理和智慧监管建设工程。3)国际旅游消费服务智慧升级工程。4)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海南已着手布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奠定发展基础。

  10月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公布更为细致的《海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规划期限为2020年至2025年。根据《规划》,到2025年,高速环岛、海口和三亚之间1.5小时快速通达,高速铁路客运量4000万人次;公路通车里程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00公里,“丰”字型+环线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到80个,“四方五港”分工格局更加完善;民用运输机场达到5个,建成以海口、三亚、琼海等机场为核心,其他机场和通用机场为补充的综合机场体系,成为通达全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枢纽。

  海南过去虽为经济特区,但经济基础仍较薄弱,其基建投资规模较为有限,我们认为在多个政策推动下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

  2.2、市场税收双重利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税收政策方面,《总体方案》指出:“2025年之前优化税收政策安排。从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目前对于鼓励类产业的企业范围尚待地方政府公布和确认,且并未明确提及减税政策开始实施的具体时间点。但根据政策导向来看,旅游业作为海南重点产业之一,旅游企业势必会享受到15%的优惠税率,但前提是需要在海南有实质性运营。此外,过去一年中海南就在深化对外交往与合作,推动现代服务业高度开放。因此我们认为鼓励范围大概率还将涵盖现代服务业企业。若该政策能顺利执行,相关企业利润提升幅度预计将超过10%。

  具体来看,海南自贸港税制(零关税,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5%,人才个人所得税最高15%)明显优于内地(关税总水平7.5%、企业所得税基础税率25%、个人所得税3%至45%累进),对比香港(基本零关税、8.25%和16.5%两档利得税、不超15%的薪俸税和15%的物业税)和新加坡(基本零关税、17%的企业所得税且前30万新元可部分免除、2%至22%的超额累计个人所得税)也有一定的竞争力。长期而言,海南自贸港税制的特殊税制安排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优质人才进入,提高海南竞争力。考虑到与内地税制相比海南特殊税制的巨大优惠,我们对海南自贸港未来持乐观态度。

  此外,市场政策方面,《总体方案》大幅放宽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准入。1)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市场主体承诺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备案,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2)实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投资自由便利将让营商环境成为海南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幅放宽的市场准入政策更有利于深化对外交往与合作,与特殊税制相辅相成,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进一步提高海南整体竞争力,推进海南国际化进程。

  2.3、免税额度再提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免税政策方面,《总体方案》指出:

  1)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2)对实行“零关税”清单管理的货物及物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3)清单内容由有关部门根据海南实际需要和监管条件进行动态调整。4)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离岛免税方面,离岛免税额度从3万放宽至10万,免税品类增加。

  7月1日起实行的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策将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提升至10万元,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以及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多种免税品类购买不限购买件数。海口海关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统计表显示,7月份免税购物金额为248741万元,8月份309499万元,9月份302336万元。今年1-6月份,海南免税购物金额为749373万元,但7-9月份三个月的免税购物金额就已达860576万元,远超前六个月的业绩,政策红利效果明显。

  岛内免税方面,海南本地居民或成新增免税潜在消费人群。

  根据《方案》,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对实行“零关税”清单管理的货物及物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清单内容由有关部门根据海南实际需要和监管条件进行动态调整。针对岛内居民购买进境商品免税,对应的正面产品清单地方政府尚未明确公布确认,但我们预计以日常消费品为主,主要是给予岛内居民更多的消费优惠支持。从海南省居民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对比可见,海南本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低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消费潜力。

  多因素共同发力,海南“离岛免税”和“岛内免税”销售额将有望大幅提升。7月1日施行新政以来,政府也一直在推动让更多的免税经营主体的进入海南。除中国中免(601888.SH)外,凯撒旅业(000796.SZ)、南宁百货(600712.SH)、岭南控股(000524.SZ)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已透过公告表示正在推进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项目。

  03

  投资建议:三条投资主线布局

  3.1、建材、港口类企业

  随着半年来各项规划方案的陆续落地,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起步,尤其是海南自贸港建材、港口类企业将充分受益于海南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来看,在10月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正式公布《海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后,环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等重点项目将率先启动建设。按照初步规划,2025年基本建成内通外畅、服务优质、功能完备、智慧低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对海南自贸港、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支撑引领能力明显增强。

  从国务院和海南省的规划来看,机场、港口、公路,以及光纤通信网络、电网、供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将进一步推进,海南省基建空间可期。海南自贸港建材、港口等企业,特别是海南本地企业将充分受益:海汽集团海航控股海峡股份

  3.2、旅游、免税类企业

  首先,对于免税行业,海南自贸区政策对于离岛免税额度提升、品类增加以及所得税率的下调等多项政策,直接利好目前海南离岛免税唯一运营商中免,本次政策也尚未提及离岛免税牌照政策放开,暂时不必担心岛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未来自贸区政策完全实施之后,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也将整体做大海南离岛消费市场,支撑免税长期成长。此外,王府井拿到国内第8张免税牌照后,其股价一路飙升。王府井的股价回春显然让国内其他同行亦看到了希望,公开信息显示,今年7月以来,包括百联股份岭南控股、鄂武商、大商股份欧亚集团南宁百货友阿股份中百集团步步高东百集团海印股份等在内的12家公司先后提出了相关免税牌照的申请,上述公司或一定程度受益。

  另外,对于旅游产业,《方案》中提出: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水平,支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加快三亚向国际邮轮母港发展,支持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吸引国际邮轮注册。设立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支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海南整体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升级,对于人流的吸引,以及企业在当地的不断迭代升级,均提供了发展基础,拥有海南当地优质旅游资源的企业料将长期受益。主要包括:宋城演艺(三亚项目受益于所得税率下降与海南旅游市场向好)、凯撒旅业(总部迁至三亚,与三亚市政府深度合作,免税业务持续推进)、首旅酒店(旗下南山景区位于三亚)等。

  3.3、高新技术类企业

  重点关注航天科技、海洋经济、热带农业和育种、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战略目标。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来看,海南工业基础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极为薄弱,所以首先应规避依赖基础工业体系和产业链的一般制造行业。在产业选择上,重点应关注:一是目前海南有基础平台的产业,如《总体方案》列出的是文昌国际航天城、三亚深海科技城、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分别对应航天科技、海洋经济、热带农业和育种、生物医药;二是政策点名要重点发展的战略行业,如《智慧海南方案》提及的“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和“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四个战略目标。在数字经济领域,海南能够利用通信资源和业务开放的政策优势。在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传媒等更依赖人力资本的行业,海南可以更好发挥个人所得税优势。

  04

  风险提示

  1)海南自贸港建设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华西证券

编辑: 来源:华西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