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11-13 1:24:01讯: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步入下半场,未来的竞争除了网联化、智能化,还有资本化。
近日,上海证监局网站披露,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马汽车”)正接受上市辅导,威马汽车计划于2021年初在科创板上市。如顺利进行,威马汽车将成为第一家科创板上市的新势力车企,届时,科创板将诞生新能源汽车第一股。而造车新势力的其他3家均已经在美股上市。
上市关头,10月份威马汽车销量创下年内新高,站上3000台大关,同比增长46.1%,且前10月累计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小鹏、理想已在美股上市。他们同样是营收在国内、消费在国内,但分享其成长盛宴的却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海外资本。新能源汽车不会走过去互联网走过的老路,威马汽车此番选择科创板上市,会充分让国内投资者分享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的资本红利。”11月11日,老虎证券投研团队何勇对《证券日报》记者称。
科创板将迎新能源车第一股
完成D轮融资不久后,威马汽车便开始冲击科创板上市,这也侧面证明了资本市场对其看好。
一直以来,科创板准入对象基本为国内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开数据显示,科创板自2019年7月22日开板后,到2020年7月21日,上市企业达133家。
截至目前,科创板暂未出现汽车制造领域相关企业,也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此番威马汽车若能顺利登陆科创板,将成为科创板新能源车第一股。
“和蔚来、小鹏在上市后国资大幅参投不同,威马是在上市前就完成了国资化,D轮领投方上海汽车属于上海国资百分百控股,而且大部分投资人都属于境内投资者。从股东需求来讲,科创板上市会是更好的选择。”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何勇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
在外界看来,威马汽车的科技属性在造车新势力领域已经凸显。在5G车用化、V2G反向充电、自动驾驶商用化等领域,威马汽车均有布局。
事实上,以威马汽车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在智能化与网联化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并将继续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构建发展“护城河”。
“科创板估值整体高于主板,而且造车新势力在海外被资本热捧,热度很可能传导到国内科创板。作为头部新势力中唯一拟在科创板上市的智能新能源车企,威马汽车具有稀缺性,可以参照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半导体设备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后的情形。”对于威马汽车上市后的估值逻辑,德邦证券汽车团队分析师韩伟琪对《证券日报》记者称。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对创新型企业有了更宽松的上市条件,现在的证券市场对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给予更友好的态度,所以,威马汽车在科创板上市,会对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起到示范作用。”
未来市场规模是目前5倍
政策利好不断,为新能源车未来业绩的高速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这意味着,即使整体的汽车销量不再增长,按照2019年2576.9万辆的销售规模计算,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万辆,是目前的5倍左右。
此前,国内发展如火如荼的互联网行业,也曾释放“5年增长5倍”的成长空间。但当时,国内资本市场制度尚不完善,很多高速增长的互联网头部企业都将资本红利拱手让给了国际资本市场。上海易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副总监王永远对《证券日报》记者评价称:“智能新能源汽车的资本化道路不应再走互联网发展的老路——运营在国内、消费在国内,上市却在海外。中国的科创企业,理应让中国民众分享其成长红利,这也是国内监管层创立科创板的初衷之一。”
即便国内资本看好新能源车发展,但新能源车行业内多家车企出现过召回等问题。“新兴产业在探索发展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毕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才短短几年,真正达到传统的汽车级别需要时间,即便传统汽车也有少数召回事件,需要给新事物包容度。”王永远补充道。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未来,该行业在A股中一定会走出行业龙头,让国内投资者尽享资本红利。
下半场竞争核心仍是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入下半场,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融合式发展成为下半场发展的主旋律。
新势力头部企业在智能化与网联化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并将继续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构建发展“护城河”。电动化与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式发展,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实现汽车强国愿景的必由之路。
进入2020年,造车新势力两极分化特征愈加明显。博郡、拜腾、赛麟等多家新造车企业陷入运营困境;而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头部阵营则实现稳定的量产与交付。
“威马、蔚来、小鹏这几家新势力车企今年先后完成国资化,在流动性上没有明显的长板或短板。前期的资金优势可以帮助车企拿到市场最初的红利,但下半场的核心要回到产品本身,车企需要用更优质的车型和性价比来俘获消费者信心,提高市场份额。”何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