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7-15 21:55:19讯:
伦敦金融城市长艾思林(PeterEstlin)7月12到访中国,他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称,“除了沪伦通,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既鼓励更多英国企业来中国,也呼吁更多中国企业通过英国拓展其业务。这是此次行程的核心目标。”
艾思林还透露,伦敦希望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IPO和发行债券的新中心,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与中国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建项目方面的合作。
期待“沪伦通”进一步推动资金流动
6月17日,历时近4年的“沪伦通”终于以华泰证券全球存托凭证(GDR)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正式落地。
在沪伦通机制下,符合条件的中英上市公司可依照对方市场的法律法规发行DR,并在对方市场上市交易。
“过去两周,华泰证券GDR交易量巨大,上市第一天就达到13亿美元,现在这一交易额逐渐稳定下来。其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巨额资金,这点颇令我们欣慰。”艾思林还告诉记者,“我们接下去需要做的显然不仅仅是促使更多中国企业有机会通过发行GDR在伦敦上市,我们同时也特别鼓励英国企业通过发行CDR在上证所上市。”
在沪伦通机制之余,艾思林还期望伦敦能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IPO和发行债券的新中心,并希望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合作。
他向记者介绍称,“英国非常自豪能够吸引750家中国企业来英国发展,这些企业也正获得长足增长。平均而言,它们的收入增长了12%,为中国经济贡献了90亿英镑。因此,中英合作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就新股发行(IPO)而言,他称,今年尚无中国企业在伦交所推行IPO,但“实际上,因为如今有了沪伦通机制,我们不一定要谋求单方面的上市。在上海和伦敦谋求联合上市也可以成为企业接下来募资的首选机会。”
而在债券发行方面,他告诉记者,在绿色债券领域存在全新机会。在这一领域,不仅仅应该关注企业募资问题,还应鼓励企业更多发行绿色债券来支持气候改善。
为中国逐渐开放金融市场点赞
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伦敦金融城如何看待这一开放过程,众多金融机构又从中看到哪些合作机遇呢?
艾思林称,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令英国深受鼓舞。“例如,我今年3月来到中国时,很高兴能够见证瀚亚投资(Eastspring),即英国保诚集团亚洲总部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与此同时,他称,我们也看到一些中国金融机构希望扩大规模,其中一个扩展领域为在伦敦设立金融科技孵化器,以更好地运用伦敦的国际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并利用伦敦在金融科技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其在中国本土的业务带来利益的同时,促进其国际业务增长。
艾思林对记者称,作为深化与中国资本市场合作的一部分,我们热衷于拓展金融科技市场,这是加强中英双边合作的又一个机会。
“中国在金融科技方面拥有巨大的产能,而英国拥有强大的相关专业知识。”他称,“伴随金融科技领域的大量创新和增长,我们正看到越来越多英国企业和复星集团、蚂蚁金服以及其他中国重要的金融机构构建伙伴关系。”
此外,艾思林还指出,绿色金融也是中国和英国都非常热衷于发展合作的领域。比如可再生能源方面:电池技术和风电场等。
“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不仅仅是对双方制造业技术要素的组合,也鼓励金融方面的合作。”他称。
“一带一路”倡议可促进多元化合作
除了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之外,艾思林还向记者表示:“其他合作领域还包括基础设施方面,中英在这方面的合作应围绕着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的愿景。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不仅可以发展英国和中国之间的双边关系,还可以建立起多边关系。”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真真切切地注重通过基础设施发展将一系列国家聚集在一起,是一个绝妙的愿景。他指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非常多元化,能够真正助力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发展,同时也令那些拥有专业知识和服务的英国企业得以在中国扩展业务。
他向记者透露,印尼正在寻求与中国方面合作开发一个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或许将使用人民币进行融资,鉴于伦敦的国际资本市场地位,相关的融资很可能会通过伦敦完成。
对于英国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的具体角色,艾思林表示:“英国看到的主要机会显然在协助融资方面,此外还包括在相关建筑、质量调研中提供一些建筑方面和特定方面的专业知识。”
他进一步指出,这正是英国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之处,在国际资本市场中,伦敦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其不仅能提供融资服务,还能提供相关融资安排,比如评估政治风险、建筑风险、信用风险等。英国可以协助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同时确保这些项目能够实现可持续融资。
“资本市场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险,而许多寻求融资的企业通常会通过伦敦市场来为广泛的风险进行保险。这是英国政府热衷于为全球资本市场提供支持的又一个领域,即为其中一些融资提供信贷担保。这方面的服务对中国企业很有益处。”他称。
脱欧影响有限,英国接近充分就业
对于英国脱欧对英国经济的影响,艾思林坦言,脱欧作为英国与欧盟之间的政治性安排相当令人沮丧,因为其已持续了三年,而目前仍然不清楚其确切的情况和发展方向。
“但英国企业和机构会去做也是其擅长做的,就是为脱欧的各种结果做好准备和计划。基于此,伦敦金融城和英国服务业企业已为任何结果做了很多提前准备。上述两者是英国经济的很重要的部分。”他称,“这种提前准备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一些较大的机构确保其在欧洲大陆建立起卫星分支。也因此,一些相关工作岗位外移出英国,但每有一个工作机会移到欧盟,英国就会萌生出五个新的工作岗位。”
他笑称,英国如今的经济状况实际上处于比脱欧出现前更有利、更强劲的境地。多年来,英国均录得创纪录的资本流入,尤其是风险资本的流入。这些资金主要流入了一些创新领域,不仅是金融科技领域,还有网络技术、健康与生命科学、创意和媒体以及可再生能源等多领域。
总体来说,他指出,英国目前已接近充分就业。这一情况部分得益于监管机构与市场合作,在维持现行标准之余,还在上述领域出现创新时协助构建起适合运用于未来的新标准。
“所以,实际上我非常有信心,虽然英国脱欧令人沮丧,但我们正在寻找获取可超越英国脱欧的数字经济的发展,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正是在这些领域,我们能够看到激动人心的机遇,也是我们希望能够加强中英合作之处。”他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