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3-31 22:26:03讯:
继君实、信达所自主研发的PD-1单抗药物获批上市后,3月27日,作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制的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利妥昔单抗纳以1648元/支的价格,被广西相关药品采购平台纳入医保。国内创新药逐渐开启了黄金时代,生物制药则是其中的重点领域。
2018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建议批准上市1类新药9个,建议批准进口原研药59个,建议批准中药新药2个。CDE官网还显示,截至3月28日,共有 450 个药品的临床注册通过默示许可获批临床。
一边是药品审批流程加速,一边则是国内药品降价对仿制药市场的影响,以患者需求导向的肿瘤、慢性等疾病的创新药物,将在未来几年呈现更大格局。
2009~2023年全球医药费用支出及增长趋势。图片来源:艾昆纬(IQVIA)
药企如何实现创新
根据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药品临床服务和数据方艾昆纬(IQVIA)的调研结果,2019年,全球药品支出预计将接近1.3万亿美元,至2023年,全球市场仍将保持5%左右的增长水平,这意味着支出将超过1.5万亿美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创新药在发达市场的应用、新兴市场药品市场准入和使用扩大等。
其中,至2023年,美国市场药品支出预计将超过6000亿美元,而日本或因缺乏仿制药的激励政策,其药品支出市场将呈-3%~0的负增长。
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药品支出增速预计在2023年将放缓至3%~6%。究其原因,是“政府将持续扩大农村和城市居民的医保覆盖,推动公立医院系统改革,同时,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艾昆纬的报告如此分析。
在我国药品支出成本进一步缩减的情况下,各类药企该如何进行产品研发和落地?
“中国医保支付,从2009年的1700亿元到去年的1.4万亿元,增长了近8倍;因此,在过去10年,所有在医药领域的赢家,一定是在医保领域的赢家。”东方高圣创始人陈明键认为,那些从现在开始就注重新商业模式的药企,将会是创新药领域的真正赢家。
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到药物研发、批量生产,再到渠道分销,每一步都成为了医药企业的重要选择。
比如,诉求催生下的新商业模式,曾一度颠覆业界的认识。以目前仍一针难求的HPV九价疫苗为例,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智飞生物作为疫苗生产商默沙东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独家代理商,将在未来3年采购四价及九价疫苗超180亿元。至今为止,HPV疫苗的接种为自愿自费,并没有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研发则始终是国内药企的痛点。“中国本土的创新药,在本国市场上的销售仍存很大挑战。”华平资本合伙人成若之认为,“中国做创新药的企业需要先过生产这关,能够稳定地、低成本地供货,就已经能形成较高的壁垒,也能够将大部分竞争对手挡在门外了。”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
患者需求也直接导向研发。“未来中国老龄化必定带来健康产业的巨大需求。”海特生物董事长陈亚表示,“一方面,针对儿童有对应的疫苗、抗生素,针对遗传及罕见病有基因编辑的逐步实现;如今最大的问题是老龄化,如糖尿病等代谢疾病、肿瘤类疾病等。”
目前我国糖尿病人群已达1.14亿,居世界首位。以国内糖尿病领域的第一个原创新药“谊生泰”为例,它是仁会生物研发的国家一类治疗用生物制品。根据该企业2月发布的年报,预计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029.5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3.77%,其市值在新三板也一度达到了80亿元。
仁会生物董事长桑会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谊生泰’经历了长达17年的研发后于2016年底上市。经过2年多的市场检验后,该药物有望在今年国家药品目录调整后被纳入医保覆盖范围。”记者从仁会生物了解到,该公司已在3月28日与券商签署《A股市场上市综合服务框架协议》,相关股票发行事宜正在筹备中。
另据IQVIA报告,未来5年中,随着大量生物仿制药上市和应用,生物类似物竞争强度约为目前的3倍。接下来的十年,欧洲国家对生物类似物的推广和应用仍将快于美国。
而在中国市场,生物类似物的第一梯队布局已经完成。其中,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用于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而信达生物的PD-1单抗——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的适应证则是霍奇金淋巴瘤,且该药也从3月10日起陆续在30个省份、107个城市、162家DTP药店上架。
“PD-1的布局到了后阶段其实是适应证的布局,适应证会决定药物销售规模的大小。”光大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林小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PD-1慢慢会变为肿瘤的基础性用药,未来会找到联合用药的市场布局。”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
科创板促药企转型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科创板上市的5套标准对生物医药企业重点提及,如要求“公司最近3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医药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
在上交所3月27日发布的第二批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申请受理名单上,有2家医药公司,其中微芯生物专注于临床新分子实体药物研发,其2018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55.85%;而特宝生物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质及其畅销修饰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已开发完成4个治疗用生物技术产品。
“目前科创板中的医药创新因素体现在几方面,创新药如单抗、PD-1,创新型医疗器械如第一批受理的安瀚科技旗下的胶囊胃镜产品,以及前沿疗法如细胞治疗等。”林小伟说。
另有多位买方机构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医药行业的二级市场在2018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估值分化,未来中国市场一定会为全球最大的药品消费市场。
“对于医药企业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既然我们是看涨,那就不应该再按照传统的估值体系去评判。到目前为止,估值体系仍然处于再重建的过程中。”汇添富医药投资总监周睿说。
对于新药估值的专业方法,林小伟解释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模式是“风险修正后的现金流折现法”,即在项目未来上市后,针对其销售量进行折现而计算出净现值。其他的还有成本分析法、类比分析法以及实物期权法等。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
同时,在医保控费的长期趋势下,药企发展更注重价值导向,即“挤掉药品耗材水分,支持高临床价值新药和高性价比仿制药,支持医疗服务价值回归”。
分析师普遍对我国创新药发展持乐观态度。“中国有没有钱做创新,和仿制药的利润没有关系,只和创新药的回报率有关。”海通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分析,“从整个A股市场数据来看,药企在仿制药这部分的研发费用只占到了营收的30%左右,因此,仿制药利润下滑对药企影响并不大。”
综合来看,创新药的大规模实现,还需要医药流通、商业保险等环节的介入,而这些都与企业估值息息相关。“未来在我国一定会形成非常完整的创新药链条,使上下游企业能够有衔接一致的估值体系,需要有一个过程。”礼来亚洲基金副总裁林亮表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