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难于上青天——苦涩的调侃体现了找车位的无奈,停车难已是城市病中最让人头痛的症结之一。
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但同时城市中可供使用的土地面积有限,如何在节约空间的情况下解决停车难问题备受关注。
在3月26日召开的“2019中国国际城市停车产业博览会”的“国际停车北京峰会”上,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就增加供给而言,立体车库是很好的解决路径,此外,车库也可以是投资品,推进停车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有利于解决停车难问题。然而,停车泊位产权化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障碍,业内人士表示,让车位像房子一样流通,要考虑学习借鉴的市场化路径与方法。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少婷 摄
产权分割难题待解
停车难是城市的通病,停车难引起的乱停放问题又是城市拥堵的重要成因,解决停车难问题对优化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缺乏供给是造成停车难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理事长许中志介绍,目前我国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为1:0.5,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需求超过5000万个。以北京为例,北京小汽车的保有量为564万,停车位总数是427万个,停车位缺口137万。
俗话说,缺啥补啥,增加车位供给是解决停车难最直接的方案。“在现有的土地集约式条件下,增加停车泊位的有效供给,立体车库就是非常好的解决路径与方向。”孙晓波表示。
近年来,我国的立体车库发展速度较快,但所占比例相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北京大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项目官尹立群介绍,我国立体停车的比例在整体的停车当中只占到了2%,而发达国家应该能达到15%-20%,日本路外停车占比能够达到60%多。
相较于平面车位,立体车库节约了土地,但建设投资成本并不低,尤其是地下立体停车库。建造朝阳大悦城(行情000031,诊股)配套地下立体停车场的北京中岩智泊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晓青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地下立体停车库的造价在13-20万/个不等。
建造成本高昂,使得引入社会资本的呼声更强,但在停车位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道路上,产权一体化问题成为障碍。“其实现在政府方面也有很多车位沉睡着,因为没有土地所有权。”四川省川投航信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明介绍,在产权未明的情况下,特许经营权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但解决问题的核心还是产权分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也提出“停车位要像房子一样带证流通”。
“要把产权登记与产权分割,产权交易,就像房地产造房子、卖房子一样进入市场流通,这样我们的投资才可能真正有实现平衡的可能,才可能有一定的合理利润,只有这样才真正可以把停车行业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来,停车行业走入市场化发展,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通道。”武汉停车协会会长孙晓波表示。
脱离价格谈供需是“耍流氓”
缓解甚至解决停车难问题,增加供给是最直接的方案,但见效程度却不一定如人们预期一般。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中国交通项目主任刘岱宗提示道,要有更理性更客观的对停车位进行评估。
刘岱宗举例称,在美国,平均每辆小汽车有8个停车位,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做的研究显示,美国很多城市停车位供给高的已经是2.5倍于实际需要,但仍有很多人都在抱怨找不到停车位。
如此看来,不断增加供给并非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良方。“脱离价格谈供需,这是耍流氓,永远是不充分的。”刘岱宗指出。他以重庆解放碑商圈为例,2010年时,这一地区的停车位数量是陆家嘴(行情600663,诊股)1.5倍、曼哈顿的2.1倍、伦敦金融城5.3倍,即使是在高峰时段也有停车场处于不饱和的状态,其停车难的症结在于停车场满载率高,车辆长时间停驻于车场内,而这一问题是定价造成的。
“我们需要的是便宜的停车位。”刘岱峰认为,制定有效的停车动态价格机制有利于解决停车难问题,这其中有四大原则:一是减少路内停车需求,二是减少周转效率,三是平衡停车位时间上的不平衡和空间不平衡,四是确保应急者有真正快速可以找到可用的停车位。
其中可以被借鉴的是纽约的“80%满原则”,即靠价格来调整需求,保证80%的车位被占用,同时留下10-20%以供急需。“如果车位成天都被占用,停车位供不应求,说明价格太便宜,当然供不应求,如果经常是空的,又说明太贵了。”刘岱宗阐述价格制定的标准。
但价格动态调整的原则目前难以在我国推广,因为国内停车场价格由政府部门统一制定。“进入停车市场的时候要按照市场规则招挂牌,但经营的时候不行,政府管制价格。这样投资方怎么能够获得投资平衡?”一位与会嘉宾表示,我国也应当推动停车收费市场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