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2-22 18:28:21讯:
套利本来是金融市场的一个正常现象,在信息透明充分竞争的套利交易中,套利空间被迅速填平,真正的市场价格被发现,资源被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
但是最近几年在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套利行为,却是利用不同市场上由于体制性原因形成的价差进行套利,资金在金融市场空转,金融企业可以在空转中实现价差收益,资金很难进入实体经济,即使进入实体经济,但是层层盘剥之后,融资利率已经很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小企业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之一。
1月份天量的金融数据引发市场关注,该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其中,票据融资额贡献较大,新增5160亿元;与此同时,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同比多1.56万亿元,在新增社融规模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达到3786亿元。
市场人士纷纷指出,这些票据巨大的融资额,主要是套利的功劳,这引发了高层关注。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当天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对此,央行认为,个别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和结构性存款套利,只是短期的少数行为,不是票据融资增加的主要原因。
套利行为的出现源于票据市场利率和银行结构性存款之间的巨大利差空间。
从去年到今年,央行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流动性极端充裕,今年1月票据利率开始下行,1月份商业汇票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3.67%,比去年12月下降16个基点,同比则下降157个基点;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3.6%,比上月下降29个基点,同比下降112个基点。而事实上许多银行的票据利率只有3%。如果一个企业从银行开出的票据承兑贴现利率为3.5%左右,企业获得资金后,可以投向结构性存款,1月份结构性存款的年化利率约4.5%以上,在扣掉0.05%开票成本与承兑贴现手续费后,这家企业能获得约40-50个基点的无风险利差收益。其实这个操作还可以放杠杆进行结构性操作,这样央行通过释放存款准备金形成的流动性不仅仅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还可能形成资金的期限错配的风险。
重要的问题是要搞清楚结构性存款和票据利率之间的利差是怎么来的,这个套利为什么几乎是无风险的。
2018年监管层发布“资管新规”打破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不保本了,本意是实现银行理财的净值化管理,但是由于银行理财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没有成立,短期难以完成理财净值化,只能以这种假的结构性存款来代替银行理财,作为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前的过渡性产品。结构性存款以保本+博取较高收益的特性,再加上属于一般性存款,一下子成为银行揽储的重要工具。
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个人结构性存款余额为42394.72亿元,同比增长71.5%。这其中,中小银行成为发行结构性存款的主力,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009.77亿元,同比增长49.9%,同一时期,有存款综合优势的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同比增速为38.1%,较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的同比增速低了近12个百分点。
中小银行由于网点不足,对资金的需求更加刚性,不得不通过高息保本的理财产品来吸收资金。
那么我们也要问个问题,为什么金融市场利率跟存款利率之间存在这么大的利差,事实上从2014年我国双顺差结束,外汇储备开始大幅减少,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也是银行流动性最根本来源的外汇占款开始负增长,商业银行就开始走上了资金的供需失衡当中,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受到汇率的限制,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开始变的愈加困难,只能以高息保本揽储。
结构性存款本质上是银行理财产品,是吸收的公众存款,银行对商业汇票的贴现事实上是一种短期贷款,两者的利差反映的是中国金融市场上复杂的机构性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需要央行逐步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