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股王,上市16个月,全通教育(行情300359,诊股)(300359.SZ)股价曾达到467元/股,力压茅台,登顶沪深两市之冠。但是,在时间这面“照妖镜”下,全通教育原形毕露,市值自最高点535亿元缩水93%,股价也随之一泻千里,买在高位的股民还能解套吗?
从全通教育业绩的角度来看,恐怕很难。
日前,全通教育发布2018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8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5亿至-6.20亿,同比变动-1042.80%至-1035.26%。相关负责人表示,业绩下降主要是由于主营业务营收下降、商誉减值造成资产减值损失等因素。
如果说商誉减值是一次性的,那么业务上的“青黄不接”是较难走出的困境:全通教育原有的三大业务线业绩全面下滑,新业务还做起了创业公司常用的免费使用,即便如此用户依旧不及预期。
一边减持一边巨亏
2019年春节前,数百家上市公司同时曝出巨亏,其中商誉减值成了A股有史以来最大业绩“地雷阵”的背锅侠。全通教育市值仅在36亿元附近,却因商誉减值预亏6亿多元,可谓巨亏。有乐观的分析师认为,上市公司一次性计提大额亏损,对未来未尝不是好事,商誉由风险转为机会,一次性甩祸,几年无忧。
然而上市公司业绩巨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全通教育商誉减值6.5亿元真能换来2019年轻装上阵吗?显然这并不能改变其近两年业绩疲软的事实,老业务业绩无力,新业务没有成器,其2019年的业绩依然迷雾重重。
事实上,全通教育业务已经走入困境。自2017年起,全通教育的家校互动升级业务、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营、继续教育业务三大业务营收下降,业绩增长乏力。
也正是从2017年开始,全通教育的高管们凶猛地减持手中持股。
深交所公布的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显示,2017年2月至12月,全通教育董事林小雅减持495万股,套现8236.8万元;董事长陈炽昌减持1100万股,套现1.86亿元;此外,还有公司董事、高管万坚军,董事汪凌先后减持。进入2018年,万坚军再减持了193.5万股,累计套现1621万元,汪凌再减持214万股,套现1986万元。
2018年,陈炽昌分别在3月、5月和9月抛出减持计划。全通教育6月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大股东陈炽昌自公司上市以来减持金额约2.5亿元。
在全通教育股价一泻千里的情况下,高管们“清仓式减持”证明了管理层对于公司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全通教育在2017年究竟做错了什么?
新产品全免费用户不及预期
翻看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全通教育上市前的2012年-201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几乎在12%左右徘徊,2014年上市首年,全通教育营业总收入仅为1.72亿元,净利润为0.45亿元。但是随着2015年-2016的并购重组,全通教育业绩不断做大,业绩同比增长分别为128%和122%。
有教育人士曾经对媒体表示,全通教育并购的思路混乱,缺乏顶层设计,随意性很强;并购的标的之间业务协同性不强,缺乏有效的投后管理。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到了2017年,激进的并购与缺乏投后管理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就在这一年,全通教育开始“业绩变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5.52%,归母净利润6629万元,同比下降35.6%,扣非净利润仅为2600万,同比下降69.17%。
就在2017年,一位教育人士曾向媒体表达过对全通教育业绩的担忧:全通教育传统项目校讯通面临自身困境:更加方便的社交软件涌现;产品销售还涉及强买强卖,引发家长抗议,深圳、陕西等地出台校讯通限制政策;加上并购来的、贡献利润的主力军之一继教网,所处细分领域竞争激烈。
如今,全通教育的经营情况持续恶化,急需新的业绩增长点。
2018年三季报显示,全通教育营收为2.9亿元,同比下降32.95%。拉动公司业务增长的“三驾马车”家校互动升级业务、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营、继续教育业务全都营收下降,业绩增长乏力。
来源:全通教育2018半年报
为了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全通教育选择了押宝新技术在在线教育领域的新应用。上市公司做起了创业公司的业务,为拉用户也是各种免费。据了解,全通教育把智能作业批改、人脸识别技术、个性化推荐、AI等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在线教育中,其产品是全课网。全课网的推广模式主要是通过硬件免费送、软件免费用来吸引用户关注,进而为用户提供增值信息服务。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全课网的用户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全通教育的预期。
在2014年年报中,全通教育曾发布了一个宏大的计划:全课网将在三年内为200个城市、2万所学校、1亿多学生提供互联网教育服务。
但是到了2015年年报,全课网遭遇“运营承诺变脸”:仅有约1.6万所学校、19万名教师、811万名学生和719万名家长正在使用。
在2017年年报中,公司对全课网已经只字不提。如今,全课网真实的运营情况成了一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