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来自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首席张忆东的一段话刷屏金融圈!
张忆东在朋友圈发文说,临近年末,连续出差满世界路演,一天最高5场会议,积劳成疾最后嗓子累到“完全失声”。最后他也感慨要注意健康,“人到中年,要可持续发展”。
曾经多年获新财富第一的明星分析师都能直接累垮,无疑也折射着金融圈员工高压工作的生活日常。
这几年,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圈人士扛着巨大压力工作也是常态。有券商高管累到“视网膜脱落”、基金经理连续工作重病、投行保代更是熬夜到“怀疑人生”,年薪百万的光环背后生活,实际上并没有旁人看到的那么光鲜。
在此,基金君也想替金融圈人士的家人们送上一句话:“高薪不易,务必珍惜身体”。
一天连续5场路演
明星分析师忙到“嗓子失声”
这两天,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的一段话刷屏了。临近年关,机构路演叠加,作为连续多年获新财富第一的明星分析师,张忆东奔波在世界各地,最终也累垮病倒,嗓子也严重到“失声”。
张忆东在朋友圈发文表示,2019年是难忘的一年,连续出差满世界路演,10月中旬开始劳动强度堪称铁人马拉松,北美巡回路演后是上海策略会,然后奔波于上海、北京、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广州。
就在三周前,嗓子疼的症状已经出现,但他却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继续“连轴转”的节奏。而让他彻底累垮的工作,则是连续从上海飞到深圳路演后,当天从早晨9点到下午6点,最后一场讲完,嗓子彻底“失声”。
最后, 不得不因病休假的张忆东自己也表示,“不论如何,2020年要劳逸结合,像中国经济一样人到中年,要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首席分析师如此高压工作的状态在券商投研圈内是常态。从分析师和研究员的朋友圈日常来看,他们的生活不是出差路演和调研,就是埋头搜集各种资料苦写研报中。如果遇到重大监管政策变化、行业利好出台等突发,还会有券商突击加班给出策略分析,并组织客户进行电话会议。
一家头部券商机构的研究员告诉基金君,A股分析师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高强度工作压力。“由于工作业绩考核主要和外部客户服务满意度有关,所以维护客户、增加投研服务就是我们的日常。如果长期不路演或者推荐股票,或者说不出市场和行业的变化,客户就会打电话过来质问,所以不敢丝毫有懈怠。”
深圳某制造业上市公司董秘笑称,每逢年底或者评奖季节,自己接待机构分析师的活动就会异常多,即便在吃饭时间,都要接上好几个研究员的电话。“有时候,和分析师们吃饭,我们常常会劝他们多吃点,光顾着饭局路演,一顿饭下来也没吃多少,这工作实在是辛苦。”
曾任职某券商研究所所长、后转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林生表示,由于投研的压力过大,不少分析师会选择工作几年后主动跳槽转型。“一般来说,很多分析师的去向,都会选择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或券商资产管理部门等买方机构,不仅是和买方机构数量扩容有关,同时买方机构诱人的政策和股权激励制度,很多做了卖方研究几年的分析师都会选择这个职业转向。”
除此之外,分析师们除了要出入不同场合路演之外,还需要拼命撰写研报、提供全方位的投研服务。数据统计显示,从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整个券商投研行业几乎每年都贡献了接近20万篇研报。
早在几年前,现在任职天风证券(行情601162,诊股)策略分析师的徐彪就曾经写文章吐槽过研究员的苦逼经历。徐彪表示,“卖方研究经经历,一把辛酸泪”。
徐彪在文中说,“卖方研究,看上去很光鲜。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入行几年,出类拔萃做到年薪百万甚至数百万的比比皆是。需知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这是一个充分甚至过度竞争的行业。”
最牛营业部掌门人“视网膜脱落”?
券商高管被工作累垮
不仅是券商分析师的工作强度大,对于券商高管们而言,看似光鲜的金融高管身份,同样意味着接受了一份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背后的辛苦和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一位熟悉券业的知情人士透露,前几年,曾经的最牛营业部国信泰然九路营业部掌门人张定军因工作过度劳累而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情况。后来休息了一段时间,身体才休养好。
在证券圈,张定军的名声远播,这位券业老兵摸爬滚打20多年,一手打造出的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泰然九路营业部,因盈利和营业规模快速激增而称霸全国,一度被称誉为“最牛营业部”。2018年,张定军确认离开国信泰然九,引来市场热议。
如今张定军转身创业,成立围绕券业人士职场培训的机构,并写下了不少对券业、对年轻人和对人生的思考。
除了张定军之外,也有券商高管出现因工作强度过大而累垮的消息。就在去年,有券商投行总经理因连续加班多日而生病住院、最后选择隐退二线,放弃高强度压力工作。更有券商机构一把手在证券行业辛勤耕耘12年,并积极促成公司IPO工作,但随后病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令人唏嘘不已。
一位在中型券商任职保代的的人士透露,“保代行业工作很辛苦,忙起来就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概念。在企业上市阶段提供服务,帮企业做材料、做方案,有时候每天都要工作几个小时。没有项目的时候,还需要不停的学习,实时更新上市公司的公告、证监会的通知。”
更有投行员工坦言自己的生活日常,“永远在熬夜、害怕被淘汰,家庭生活无法兼顾,每天在写材料中度过,有时候坐在马桶上都能睡觉。”
基金经理看研报直不起腰
每天焦虑“能不能涨一点”
如果说券商投行和分析师们的日常过度劳累之外,作为买方的基金经理们的日子也并不轻松。尽管在外人看来,基金经理等同于“年薪百万、站上人生巅峰”的代名词,但在业绩考核的高压下,基金经理做投资,也往往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一位掌管上百亿资产的大型公募基金经理曾经向身边的人诉说自己的日常,“每天看研报、刷股票、开讨论会,周末不上两天班的话,就好像弥补不了对客户的亏欠,每天都在焦虑产品净值能不能多涨一点。”据身边的人透露,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位基金经理甚至把家搬到了公司边上,以方便自己随时加班。
而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的勤奋程度更令人“感到害怕”。公司内部的人透露,熬夜加班是日常工作常态之外,长期伏案工作已经达到那种“直不起腰”的状态,依然坚持在看研报、做投资,付出的健康的代价非常之大。
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如果一段时间基金业绩表现不好,基金经理就会遭遇公司和客户的质疑,害怕赎回,让基金投资经理时时感受到“怀疑和焦虑”。上述基金公司总经理曾放出名言:“如果我死了就算了,但凡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一定要把投资者的钱赚回来。””
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今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自白称,“快要新年,生物钟又要调整成每天只有5个小时的睡眠状态了。虽然现在公司对组合考核的周期拉长,但持有人因为信任投资,持有人每年都有自己的目标,任何时候我都不希望因为我的原因导致持有人没有完成他们的目标。”
基金行业压力之大,也让不少基金经理选择离开。据基金君此前统计,根据Wind数据,年内已有218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93家基金公司,离职率达到10.4%。而在去年同期,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为166位。
而从过往数据可以看到,近几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同期(截至当年11月22日)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142人、150人和166人。
监管趋严、业绩考核压力加大、客户预期强烈、行业竞争激烈,无疑都在加剧基金行业投资人的工作压力。更有基金经理调侃称,“做二级市场太惨,压力之大容易秃头。”
健康不易切勿透支身体
“拥抱转身就在的幸福”
除了这些站在光环下的明星分析师、券商高管、基金经理们之外,一线的金融圈员工承受的压力更大,薪资上涨速度永远跟不上、年终奖常常递延、客户还会被竞争者撬走,偶尔还会因部门调整而面临着被裁员、调岗等风险。
一位刚投身金融工作的90后员工向基金君透露,“过去看电视感觉投行人生活节奏快、学习东西多、出入机场酒店,接触的人脉也是顶级资源。但进入行业后发现反差特别大,很多调研项目都在三四线的县城中,一出差就是一个月,酒店变成家,每天也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连做梦都在写材料赶进度。”
在他看来,如此投资消耗自己的身体,公司承诺的高薪看上去并没有太多价值。“就算年薪高达百万,但是从工作强度来看,时薪也很一般。如果没有非凡的体力,根本撑不下去。”
也有私募基金经理坦言,自从出来自己做投资之后,很多情况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因为市场行情不好,持有人的钱发生较多损失,曾经判断失误有产品差点爆仓,感觉压力太大。“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吃安眠药,周末还会找心理医生咨询,及时疏解才慢慢调整好了状态。”
事实上,金融圈过劳工作、加班熬夜已成常态,长期脑力劳动强度大、生活不规律、缺少运动等,让不少人士出现了“年轻谢顶、肚腩增大、三高”等亚健康症状,甚至还患上抑郁症的情况。这几年,有媒体消息频频传出金融圈人士因过度透支健康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让不少圈内人士看到后震惊不已。
金融圈工作看似风光无限,但每个人都有道不尽的辛酸故事。有时候,透支健康、消耗生命力换来的高薪工作,到底值不值得,一度也引发了行业的热度讨论。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业的高薪待遇往往会吸引一批优秀的人才加入,而这些精英对自己工作要求更好,往往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平衡工作和生活更重要。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除了强调绩效之外,更要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营造长期的工作环境,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消耗个体健康和精力的方式。
一位投资圈从业20年之久的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在经历过身体出现严重问题而不得不放下工作修养之后,就会注意到健康的重要性,时常提醒自己和行业朋友,有空多健身、多运动。“在这个行业中,并不是看谁跑得快,而是看谁坚持的久。”
在此,借用某位投行高管的家属的文字,提醒金融圈奋斗中的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停一停,歇一歇,拥抱一下转身就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