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9-28 10:30:53讯:
2018年9月30日是第十七届发审委任满一年的日子,按照规定要进行换届,发审委委员每年至少更换一半,委员最多可连任一次。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27日,第十七届发审委共审核了260家次企业的首发申请(IPO),过会企业有140家,通过率为53.85%。
第十七届发审委是证监会于2017年9月30日聘任,因为是主板(含中小板)发审委委员和创业板发审委委员首次合并,也被称为首届“大发审委”,一共包含63名发审委委员,其中42人为专职委员,21人为兼职委员。这63名发审委委员,多达33人来自证监会、证监局、交易所等监管系统本身。
低通过率的背后是发审委严格执行审核标准。有市场人士认为,IPO审核通过率创出历史新低,困扰市场多年的IPO“堰塞湖”渐退,而从长远来看,送审企业和新股的质量提高,利于A股市场发展。
首届“大发审委”共审核260家次企业的首发申请,通过率为53.85%
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届“大发审委”首次亮相,审核5家企业的首发申请,最终4家获得通过,1家被否,通过率达到80%。
第一届“大发审委”的首次审核结果似乎并没有让市场“松口气”,紧接着在2017年10月18日的发审会上,就通过1家,否认1家,通过率达到对半。
最让市场大跌眼镜的是,2017年11月7日,6家企业上会,而只有1家获通过,5家企业被否,包括云南神农农业、上海锦和商业、成都尼毕鲁、山东玻纤集团、国金黄金。在11月29日还出现了“零通过”的罕见一幕,否决了三家企业的IPO申请。
自2017年10月17日以来证监会审核通过率统计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27日,第十七届发审委会审核了260家次企业的首发申请(IPO),过会企业有140家,通过率为53.85%。被否企业87家,占比33.46%,暂缓表决或取消审核企业33家次,占比12.69%。
这一数据也创下历史新低。数据显示,在2015年与2016年,发审委IPO审核通过率分为89.01%和89.82%,2017年全年通过率受新一届发审委影响,降至76.31%,而2018年初至今,这一数据已经降至52.69%。
2014年以来IPO审核通过率
此前有投行人士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态度就是强调财务合规,高利润不再能掩盖一些小瑕疵,而合规性的地位被抬高了。“发审委问得很细,有点刨根问底的意思,不给企业一点点存在瑕疵或者怀疑空间的机会。”
高利润不再是企业过会的护身符,首届“大发审委”关注的重点是业绩的真实性,以及持续盈利能力、内控管理水平和规范程度、募投项目合理性等核心问题。
2017年11月20日,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63名委员举行集体履职仪式,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讲话中透露出了必须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的信息,他强调:“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严格专业履职、依法审核,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
与此同时,发审委监察委的设立也受到市场各方关注,这意味着发审委委员在行使表决权时将更加审慎。
在9月26日德勤IPO第三季度回顾与展望发布会上,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A股资本巿场华东区合伙人赵海舟说,IPO审核态势比较严,被否决的企业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业务经营不合规;二是内控有效性存在缺陷,内控的重要性也一直在被拔高、重视,如果申报的企业包含此类问题,通过的概率就会降低,内控是一个企业经营有效、良性发展的基础;三是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四是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五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IPO“堰塞湖”渐退,从严审核的趋势不会变
新华社在2017年11月28日发文称,备受市场关注的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IPO通过率降低明显。与此同时,随着IPO常态化发行的持续,“堰塞湖”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从中止、终止审查IPO企业的数量上也可见一斑。
赵海舟说,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等候上市的正常审核状态企业数量为257家,较2017年同期等候上市的476家减少219家,另有31家企业因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中止审核,将在更新财务数据后恢复审核,“堰塞湖”问题已大大改善。
等候证监会上市审核企业数量。数据来源:德勤
“而且在等候的这200多家企业中,证监会大部分都已经看了,把一些问题和反馈给到了企业,而企业要么正在回答,要么已经更新回答,以前的‘堰塞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现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即报即审的状态。”赵海舟说。
终止审查的IPO企业名单中,也并非全部属于不达标、不合规的企业,对于如此偏高的IPO终止审查率,一方面来自于企业主动退出的因素,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部分本已达标的企业却存在财务资料过期、相关资料需要补充完善等问题。
首届“大发审委”的审核给市场留下的印象多为严格。那么发审委换届,新一届的发审委带来的审核氛围又将是怎样?
赵海舟认为,接下来从严审核的趋势不会改变,从发行新股的行业来看,估计消费业在第四季度会维持第三季度的节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审核的态势和标准上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华东区主管合伙人牟正非也在上述三季度IPO发布会上说,A股新股发行减缓,从保持股市稳定和流动性,以及送审企业和新股的质量,从长远角度来看,将会使A股市场有更光明的前景。
“新经济企业一直在协助中国经济转型,并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独角兽’将会为未来资本巿场形成一股新动力。”他说。
鉴于对市场稳定性与新股质量的持续性关注,德勤预计2018年内地的新股数量与融资额两者都将低于2017年的水平,并预测全年大约会有110-130家企业上市融资约1400亿-1700亿元。在最后一个季度,中小型制造、科技和零售企业将会在A股市场的新股数量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