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9-10 14:38:20讯: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沪深港通已经日渐成熟、A股纳入MSCI指数已经成型后,沪伦通不久就将与投资者见面。届时,部分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将以CDR的方式到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国内的投资者也可以在上交所买到以CDR的方式挂牌交易的英国上市公司股票。
近期,中国证监会就《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试行)》(以下称《监管规定》)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意在规范沪伦通存托凭证业务中发行上市、交易、跨境转换、监管规定、投资者保护等事宜。
这意味着沪伦通相关对外准备工作开始进入全面启动阶段,未来上交所和中国结算还将发布具体操作细则,进一步推进沪伦通制度框架的搭建。市场预计,沪伦通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前开通。
不同于“沪港通”
沪伦通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称上交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以下称伦交所)互联互通机制,是指符合条件的两地上市公司,依照对方市场的法律法规,发行存托凭证(简称DR)并在对方市场上市交易。
沪伦通包括东、西两个业务方向。东向业务是指伦交所上市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中国存托凭证(以下称CDR)。西向业务是指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在伦交所挂牌全球存托凭证(以下称GDR)。为稳妥起见,短期内DR的基础证券仅限于股票,东向业务暂不允许伦交所上市公司在上交所通过新增股份发行CDR的方式直接融资。
与已经推出的沪深港通相比,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形象地描述为,沪深港通是两地的投资者互相到对方市场直接买卖股票,“投资者”跨境,但产品仍在对方市场;而沪伦通是将对方市场的股票转换成DR到本地市场挂牌交易,“产品”跨境,但投资者仍在本地市场。
英国作为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中心之一,伦敦交易所的投资者结构以外国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为主。伦交所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三大交易所,其承销业务的三分之二都来源于海外的上市企业。在伦敦股票市场交易的投资者中,超过50%是来自英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中信建投证券的观点认为,总体来看,伦交所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具备四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设置较为宽松的上市条件,吸引各类企业进行上市融资;二是通过行业单列增设新的市场板块,简化新设程序;三是引入差异化的交易机制和目标投资人群,以适应不同板块的特征;四是认可多种会计准则,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转板机制。
不同的CDR
值得注意的是,沪伦通下的CDR与此前出台的创新企业境内上市方法中的CDR有着很明显的区别。符合创新企业试点要求的已经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可以发行CDR在境内上市,在相应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核定属于试点范围后,企业将向中国证监会提交CDR发行申请,由发审委审核通过后,中国证监会给予批文进行上市。同时,监管层明确规定首批此类CDR必须是以新增证券发行,即具备融资功能。
与创新企业发行CDR不同,沪伦通的《监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沪伦通下的东向CDR业务中,在伦交所上市的公司只能以非新增基础股票发行CDR,即东向CDR必须以存量股票发行,不具备新股的融资功能。发行东向CDR的公司需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由上交所对其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进行审核,由中国证监会最终核定公司的发行资质,沪伦通下发行东向CDR的公司无需经由发审委审核。对于东向CDR业务的参与公司,监管层将对其上市年限以及市值规模等资质进行严格把控,符合条件的公司一般为伦交所主板高级上市公司。
东向CDR在存续期内应按照证监会规定遵守相应的核准数量上限,即沪伦通下,伦交所上市公司发行的东向CDR将有数量上限。根据《监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若伦交所上市公司因送股、股份分拆或者合并行为导致基础股票增加或减少,相应的数量上限会进行调整。
此外,与创新企业境内上市管理办法中CDR的不同点还有,沪伦通下的东向业务涉及的CDR以及西向业务涉及的GDR可以与其对应的基础证券实现相互转换,DR与基础证券的转换将影响两地市场的流动性,且可能产生价格联动。
对于今年3月提出的创新企业境内上市办法,创新企业以CDR形式回归A股,相应管理办法规定此类CDR不能够与基础证券进行转换,即相应CDR一旦发行,将与其基础证券所在市场割裂,无法进行转换,可能产生价差。
但沪伦通双向业务允许存托凭证进行转换,即对东向CDR而言,其跨境转换机构可以申请对已经发行的CDR进行兑回,将基础股份回流至伦交所;对西向GDR而言,沪市A股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在上市后6个月进行存托凭证的兑回。沪伦通下存在的转换机制将会影响两地市场的流动性,也可能因为兑回行为的存在使得两地市场的证券价格存在联动。
国盛证券认为,沪伦通的推出实质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建立了互通机制,本身而言是中性的。具体影响要取决于两个市场的上市公司质量及管理制度的成熟度,就这一方面而言,显然A股市场是处于劣势的。但从长远来看,正是得益于外来压力,才会促使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旧有体制的问题,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