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此前安排,今日(5月1日)是沪港通和深港通每日额度正式扩容第一天。不过,由于正值劳动节假期,内地股市和港股市场均休市,扩容政策实际落地时间是5月2日。
沪港通和深港通扩容明天落地!北上额度将扩至超千亿元
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此前发布联合公告,将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自2018年5月1日起生效。
也就是说,调整以后,“陆股通”(含沪股通和深股通)单日额度将扩至1040亿元人民币,而港股通的合计单日额度也将扩至840亿元。相对于目前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日成交金额而言,此次大扩容可在较长时间里完全满足两地市场需求。
据WInd数据,自实际开通以来,沪港通累计交易总金额8.03万亿元人民币,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为2.41万亿元,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双向合计成交金额高达10.04万亿元人民币。
在上述互联互通的总成交额中,北向的沪股通和深股通合计成交6.09万元人民币,南向的港股通(含沪市港股通和深市港股通)合计成交4.35万亿元人民币,北向资金的参与力度略高于南向资金的参与力度。
为何要扩容?
统计数据显示,互联互通机制建立以后,不管是北向的沪股通和深股通,还是南向的港股通,都很少出现当日额度使用完毕的现象,那为何还要在此基础上大幅扩容呢?
还是以沪港通为例,统计表明,自开通以后,只是在2014年11月17日开通当日完全用完,每日使用额度超过65亿人民币(即使用每日额度的一半)的交易日也只有8个。沪市港股通也仅在2015年4月8日和2015年4月9日将105亿人民币的额度使用完。深港通下的双方向每日使用额度则从未有全部用完的情况。
证监会此前在宣布扩容时表示,这一举措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A股的需求,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同时对两地资本市场的发展、现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A股纳入MSCI指数的平稳实施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际上,除了对沪港通和深港通大幅扩容,在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举措方面,证券监管部门还在做其他更多努力。如证监会表示,将积极推进“沪伦通”准备工作,将与英方共同努力,争取2018年内开通沪伦通。
官方声明中,明确提到沪深港通扩容目的之一,就是为了A股平稳纳入MSCI做准备。
2017年6月21日,明晟MSCI指数公司正式宣布将A股纳入MSCI,将中国A股纳入指数,而其正式纳入的时间将是一个月后,即今年6月份。
值得注意的是,坊间所称的A股加入的MSCI指数,是MSCI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按照MSCI上下级指数间的关系,A股将同时加入到MSCI亚洲市场(除日本)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全球指数。
在去年MSCI宣布纳入A股后,监管层就曾表态,将根据A股纳入MSCI指数以后投资者投资A股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改变,本次扩大额度有利于提升交易的流畅度和确定性。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互联互通和纳入MSCI都能吸引外资进入A股,两者某种程度上或有一定的冲抵作用。
国联证券的研究就指出,短期来看,加入MSCI指数带来的新增资金预计约为152亿美元(约960亿元),对A股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考虑到跟踪MSCI指数的基金包括部分主动管理型基金,可能低配甚至不配A股的情况,实际新增资金可能低于这一数值。 另一方面,目前陆港互联互通机制下,北向交易的累计净买入额已经超过4000亿元,外资对A股的兴趣边际力度有所减弱。换言之,正式加入时的资金流入规模可能会存在预期差风险。
对A股将会有啥影响:谁最受益?如何面对?
互联互通机制建立以后,对A股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一方面,体现在对总体成交的贡献上。还是以沪港通为例,统计数据显示,自开通以来,沪股通累计成交4.50万亿元,同期沪市成交总额为263.2万亿元,沪股通成交额仅占同期沪市成交总额的1.71%。这表明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以后,两地资金虽在逐步参与对方市场,但从参与资金的绝对规模和力度来看,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却也在逐步改变A股的投资风格。据时报君统计,当前陆股通持股数占流通A股比例超过5%的股票共有36只,超过10%的股票有12只。粗略来看,这些股票多有一个显著特征,即业绩增长非常稳定,绝大对数股票最近三个年度扣非净利润都出现连续增长,可见北上的陆股通资金的投资思路主要以业绩为标杆,坚持价值投资为主。另据时报君观察,陆股通资金对这些股票的持股也比较稳定,换手率并不高,在此影响下,A股投资者以往长期存在不重视价值投资、崇尚短炒投机的现象有望得到一定扭转。
实际上,近年来上述陆股通青睐股票表现也相当不错,多数显著跑赢市场,即便在近期绩优股出现调整的情况下,很多股票价格仍保持相对稳定。
由此可见,在每日额度大幅扩容后,上述变化将大概率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