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2-4 23:12:06讯:
沪伦通箭在弦上。第一财经记者从参与“沪伦通”的金融机构人士处获悉,沪伦通揭牌仪式将于12月14日在伦敦举办,届时或将公布相关中、英企业名单。
12月4日傍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根据相关规定,上交所对中国国际金融(英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英国”)予以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GDR)英国跨境转换机构备案。
第一财经记者也从相关券商人士处获悉,券商近期都已开始了针对“沪伦通”业务的人员培训以及经纪业务测试。目前,沪伦通已经确定了双方上市公司将以存托凭证的方式跨市场上市。东向业务是指伦交所上市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中国存托凭证(CDR),西向业务是指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在伦交所挂牌GDR。
今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6月1日,全球第一大指数公司明晟公司(MSCI)正式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9月26日,MSCI宣布,在明年的审议通过后,有望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增加到20%,幅度提升之大超出市场预期;9月27日,全球第二大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FTSERussell)宣布将A股纳入其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将于2019年6月开始实施,一阶段初步占比为5.5%。此外,中国债市也大概率于明年被纳入主流国际指数。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近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外资普遍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具备长期的投资价值,当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且随着A股纳入MSCI、富时罗素的节奏加快,A股将成为全球基金管理人不可忽略的市场。我们预计,MSCI全部纳入A股需要约5年时间,富时罗素纳入A股则在9个月内全部完成。乐观情境下,未来十年外资在A股的市值占比将接近10%。”
沪伦通箭在弦上
近期,中英两大交易所、各大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都进入了密集准备阶段。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沪伦通”将在不突破中国境内资本管控的前提下,实现存托凭证和基础证券之间的转换。上交所此前也表示,“沪伦通”东西双向业务都允许DR与基础股票按既定比例互相转换,这是实现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市场自主调节DR供需,保持DR与基础股票的价格联动。
12月4日,上交所对中金英国予以沪伦通GDR英国跨境转换机构备案。中金英国成立于2009年,受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监管,以伦敦为中心辐射欧洲大陆、非洲及中东(EMEA)地区,为该地区客户及中国客户的跨境投融资需求提供服务。
A股上市公司方面,目前仅华泰证券一家披露了发行GDR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意向,并获得了中国证监会核准。根据华泰证券公告,中国证监会核准该公司发行不超过8251.5万份GDR,按照该公司确定的转换比例计算,对应新增A股基础股票不超过8.2515亿股。转换比例调整的,GDR发行数量可相应调整。完成此次发行后,华泰证券可到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华泰证券何时启动发行程序,也成为业内预判沪伦通开通的依据之一。
此外,在相关部门的密集筹备下,有关沪伦通的监管规定、配套规则等也已落地。
10月12日,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监管规定(试行)》,宣告沪伦通的起航号角正式吹响。
11月2日,上交所正式发布沪伦通配套业务规则,明确了业务及交易端的制度细节。与此前沪深港通的业务规则相比,沪伦通业务环节相对复杂,设计有跨境转换、做市交易等创新环节,在具体的交易制度上也与A股存在一定差异,并对个人投资者设置了300万资产门槛。
跨境转换是指境内存托凭证和境外基础股票按既定比例相互转换。以CDR为例,其跨境转换的过程,包括了上市前的初始生成阶段、上市后的持续转换两个阶段;从业务环节来看,跨境转换又包括生成和兑回两个方向。
在交易机制上,沪伦通CDR实行竞价和做市混合交易制度。在竞价交易方面,交易机制总体上与A股保持一致,但也有差异化安排。比如,实行与A股相同的涨跌幅限制,但若上市公司全天休市达到或超过7个自然日的,其后首个交易日的涨跌幅比例放宽至20%;而对于以非新增基础股票为基础证券公开发行上市的CDR,上市首日并不放开涨跌幅限制。
11月8日,中国结算发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登记结算业务投资者问答》称,投资者通过现有A股账户参与沪伦通存托凭证交易结算业务,不需要新开立证券账户;沪伦通业务中国存托凭证的市场交易及相关公司行为涉及的资金均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称,沪伦通是沪港通与深港通的升级版。它在两地股票可直接双向交易的基础上首次推出DR——这是一次全新的跨越,它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沪伦通的开通,尤其是双向挂牌的DR,将开启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新时代。
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提速
沪伦通仅是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缩影。从2014年沪港通推出,到2016年深港通推出,再到A股闯关MSCI成功——中国资本市场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2014年,上交所和香港交易所建立沪港通交易机制,这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第一次与境外资本市场实现交易连通。4年以来,沪港通的交易、登记结算、换汇和公司行为等各项业务处理正常,业务和技术系统运行平稳。
2016年年底,深港通也正式启动。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深港通开通近两年来,累计成交额接近4.11万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获悉,2017年6月,A股闯关MSCI成功,沪/深港通这一“互联互通”机制的平稳运作无疑是大功臣。2016年年初,MSCI推出基于“互联互通机制”纳入A股的新方案,新方案消除了外资机构对于在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安排下存在的对A股赎回限制的担忧。新方案建议,只纳入可以通过沪/深股通买卖的大盘股,剔除了两地联合上市公司中对应H股已是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的A股,以及停牌超过50天的股票。
此外,记者也获悉,早年外资机构对于A股的了解并不充分,甚至存在诸多偏见。因此,上交所国际发展部还成立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服务团队,加强外资机构对内地市场的了解,打消它们的顾虑。
近期,股指期货松绑,A股风险情绪好转,外资进一步流入A股。截至12月3日收盘,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逾126亿元。
多位机构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股指期货的松绑有助于满足外资对于投资A股的风险管理需求。机构也预计,MSCI将纳入因子提升至20%可能带来700亿美元净流入,此外将中盘股纳入预计将额外带来140亿美元净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债市国际化的进程也在今年大幅提速。瑞银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布里斯科(HaydenBrisco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截至2018年10月末,以人民币计算,彭博巴克莱中国综合指数回报率超过7.11%。明年,中国债券纳入该指数后在全球债市中的占比约6%,预计带动约2500亿美元流入中国债市。如果未来不断引入外资评级机构并将中国信用债也纳入相关国际指数,那么上述占比可能将翻倍。
中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最新数据显示,境外机构11月净减持了在该机构托管的183亿元债券,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波动,以及此前大型机构配置盘基数较高。从2017年3月起,外资机构连续20个月呈现净增持态势。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