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26 13:39:15讯:
2017年11月7日,过会企业“审6否5”的低通过率,让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感受到“严监管”的威力。而进入2018年后,拟上市公司更险遭“团灭”。1月23日,有传闻称当日7家过会企业可能全部被否,所幸临近午夜时,最后一家公司成功“闯关”,但14.29%的通过率仍创下新低。
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IPO审核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但IPO数量减少是大概率事件。
两日闯关公司“12过2”
2018年,IPO审核延续了2017年从严、低通过率的常态。继1月23日“7过1”后,1月24日又只有一家公司成功过会。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审核结果,在当日上会的5家企业中,3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仅1家通过。
据统计,截至1月25日,今年以来发审委共审核39家IPO企业,过会14家,19家被否,3家取消审核,3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仅35.9%。
“从去年新发审委成立以来,IPO过会率直线下降,说明监管层对IPO的审核力度明显加强。按照目前的审核力度,今年IPO家数大概率低于去年。”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
从发审委的提问情况看,持续盈利能力、财务规范、合规风险、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是审核关注点。
东北证券分析师付立春表示,新一届发审委对IPO的要求,包括企业规范性、持续经营能力等,门槛都较之前高很多,导致否决率很高。无论对于中介机构,还是拟IPO的企业来说,这都是很大的挑战。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IPO申请被否的公司中,不乏净利润表现靓丽的企业。例如,根据预披露文件,2014年至2016年,安佑生物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4亿元、1.51亿元和2.85亿元。但由于股东出资瑕疵、业务资质和环保等问题,仍未能过会。
IPO审核从严净化市场环境
“被否率这么高,包括新三板在内的拟IPO企业预期正在改变,是否去排队可能要打个问号。”付立春表示,“接下来,新三板企业转板数量也会有所减少。理智的公司和中介机构应会等到业务比较规范、持续盈利能力比较稳健时,再去申报IPO。”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的严审态势,能够有效防止一些绩差公司和问题公司上市。让符合条件的新股上市,切实贯彻落实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方针,也能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审核趋严将提高上市企业质量,资本市场也将因此更加健康,若该态势得以保持,今年IPO家数减少是大概率事件。”不过,宋清辉也指出,从中长期来看,审核趋严无疑利好资本市场,但也有可能造成新的IPO堰塞湖。
宋清辉建议,对于IPO门槛,应更具有针对性地推进改革,“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有不少,如近期香港联交所改革了主板上市规则,容许尚未盈利、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产业企业,在作出额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后在主板上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