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24 17:35:07讯:
点击查看>>最新鲜的新股资讯 新股申购表 新股上会情况一览表
据券商中国报道,今日5家企业上会,仅1家通过。
【延伸阅读】
IPO审核尺度全年趋严
2017年IPO发行已然处于常态化,“堰塞湖”压力得到明显缓解。截至12月24日,证监会累计向398家公司下发IPO批文,总融资规模不超2176亿元,核准发行公司数量超过2010年347家的历史最高水平。
而这背后审核逻辑已发生变化。在今年前三季度,业内分析IPO审核方向多为业绩真实性、净利润3000万隐形红线、独立性,而随着IPO上会被否率骤升甚至出现单日IPO审核零过会现象,发审委新审核逻辑再度引发业内讨论。有券商投行人士认为,新任发审委在关注申请材料真实性、业绩可持续性、独立性等基础上,强化了内控规范性的审查,进行全方位严格审核。
随着IPO审核趋严,今年11月份开始,证监会下发IPO批文数量也由此前的每批次9家左右下降至5家左右。“每周被否数量增加,过会的库存减少。”有业内人士同时称,目前监管层希望问题IPO公司能主动撤回材料,中介机构需要把好首道关口。
对于2018年的IPO展望,多方业内人士认为,明年将会继续贯彻全面从严的审核逻辑,预计2018年A股市场新股发行将会适度放缓。
IPO上会被否率上升贯穿2017年始终,而在今年下半年显得尤为明显,频频出现单日IPO上会被否率高的现象,这背后折射的是发审委审核尺度趋严。
在今年前三季度,市场关注IPO被否率上升问题时,解读的发审委审核方向多集中于IPO申请材料真实性、利润规模、独立性等方面。但是今年10月17日新一任发审委开审之后,出现过“6进1”、“4进1”以及全否的审核结果,市场开始重新解读“大发审委”的审核逻辑。
一位券商投行高管表示,内部控制一直是发行条件之一,但新任发审委上台之后强化了此方面的审核,当前的发审委审核逻辑是不仅需要申请材料真实性、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续性、独立性等,还需要内控完善、规范及有效性,审核尺度全面从严。
根据数据,今年以来至12月24日,证监会发审委今年审核的首发公司共有478家,其中375家通过首发审核,81家被否,22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为78.45%,被否率为16.95%,另有9家取消审核。而2016年全年,发审委审核的首发公司共有270家,其中247家通过首发审核,18家被否,被否率不到7%。
这其中,“大发审委”自10月17号开审至12月24日,共审核了81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闯关成功的公司有47家,28家被否,另有6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为58%,被否率则逾3成。
在发审委的从严监管下,拟IPO企业则压力颇大。一家拟上市的公司负责人称,目前IPO的严审环境下,对于业绩的要求较高,对自家公司IPO的成功率并无十足把握。
相较8、9月份,近3个月终止IPO审查的企业激增,共有39家企业撤回IPO申请材料,其中,截至12月21日,12月份有14家公司终止IPO审查。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从严监管的环境下,有些企业可能因此萌生退意,预计未来终止审查的企业会逐步增加。
有消息称,12月20日证监会发行部召开券商通报会提出,保荐机构推荐企业要慎之又慎,对于业绩不佳、业绩不稳定、报告期存在违法违规的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再申报,拒绝盲目申报卡位,并要求全面梳理在审项目,对于目前不符合要求的申报企业应在2018年元旦前撤回,今后对发现问题企业的保荐机构也将重点关注。
上述投行高管确认了上述消息的真实性。但他透露,目前从合理的商业逻辑上看,保荐机构该申报的还是会继续申报,否则可能出现项目流失的情况,除非后续有中介机构因为IPO项目被处罚才会有威慑力。
“今年的IPO打破了市场一跌,IPO就暂停的‘魔咒’,IPO的常态化,是对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够把市场上的有效资金陆续引导至实体建设、新建项目和技术创业的领域中,这是非常大的收获。”渤海证券投行人士表示,目前IPO“堰塞湖”现象得到明显缓解。
今年以来至12月24日,证监会累计向398家公司下发IPO批文,总融资规模不超2176亿元,相较去年全年累计有280家公司获得IPO批文、融资规模不超1843.2亿元,分别增长42.14%、18.06%。
根据数据,截至12月24日,今年已有429只新股发行上市,累计融资2255.72亿元,相较2016年227只新股融资1496.08亿元,上市数量和融资总额分别增长89%、51%。
根据证监会数据,截至2017年12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08家,其中,已过会27家,未过会481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71家,中止审查企业10家。
审核周期大幅缩短,市场预期较以前更加明确。宣昌能表示,2017年,IPO企业从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为1年3个月左右,之前的审核周期则在3年以上。
鉴于监管机构对新股审批力度加大,以及最近的上市申请过会被否的个案,德勤预计2018年A股市场新股发行将会适度放缓。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中小制造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在新上市企业数量仍将会是主导A股新股市场的趋势,2018年将有约320只~380只新股发行,融资额达1700亿元~2000亿元。
新股发行的背后,总有一批资金随时准备着参与打新游戏,以收获“无风险套利”带来的收益,这在2016年表现的尤为明显。然而2017年IPO常态化下,新股稀缺性降低,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并不如以往,网下打新收益率也大幅缩水。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新股发行加速后,事实上已经逐渐接近“注册制”,一方面,新股发行加速更加有利于实体企业通过证券化而不是通过提升负债来获得资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新股发行将会导致一二级市场的资产价格逐渐接近,套利空间在缩小。
今年上市的429只新股未开板平均涨停板数量为9个,而2016年上市的227只新股这一数据为13个。以新股上市后5日、10日的涨跌幅看,今年上市的股票平均涨幅为44.72%和103.14%,去年上市的股票同期平均涨幅46.16%和124.21%。
具体从今年上市个股的涨跌幅来看,有36只股票上市以来处于跌势,其中1月6日上市的赛托生物跌幅最大,为31.7%;11月份上市的新股中就有5只股票上市后处于跌势,恒林股份、山东出版跌幅逾15%。而去年上市的股票中,在当年处于跌势的只有上海银行1只股票,跌幅也未超10%。
再以今年以来次新股指数行情来看,数据显示,去年次新股指数涨势不俗,尤其去年二季度陡坡式拉升,全年累计上涨138.92%;而今年次新股指数一路震荡走低,近期还创出阶段性新低,年初至12月24日,次新股指数累计下跌44.22%。
监管层也多次表态要坚决打击炒作次新股等恶性操纵,其中提到“稽查部门坚决查处次新股交易中的各类违法不当行为,旨在引导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理性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次新股的价格已经低于上市首日发行价格,也就是说已经“破发”。在今年3月份上市的道道全最新股价相较首发价格已经跌去14.38元,今年3月30日上市的得邦照明和今年1月6日上市的赛托生物也均处于“破发”状态。(来源:金葵花资本)
通过率大降>>>
昨日IPO申请审核“7过1” 今年以来通过率仅为41.9%
转板不易>>>
大发审委以来 新三板转板IPO到底有多惨?
投行紧张>>>
IPO审核高压倒逼保代 “净利三千万以下”不报
审核细节>>>
首月IPO审核新意频现:从严从细 节奏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