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股首次发行(IPO)审核通过率继续走低。
1月17日,7家公司IPO申请上会,审核的结果显示,仅有3家获得通过,另外有3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统计显示,截至1月18日,今年共有27家拟IPO企业申请上会,其中仅有12家通过,审核通过率降至44.44%。
实际上,从严审核的趋势早已在各方预期之中。在去年11月20日的第十七届发审委就职仪式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发审委委员必须严把质量关,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要坚决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严格专业履职、依法审核,防止问题企业带病申报、蒙混过关。
业内人士表示,发审委作为股票发行审核的最后一个环节,肩负着维护资本市场公平正义、把好资本市场入门关的重要职责。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需要从源头上把好准入关。当前新股发行审核低通过率的现象,正是从严审核、严把入口的具体体现,这一趋势未来不会改变。
低通过率渐成常态
尽管开年至今,仅有十几个交易日,但新股发行审核通过率的逐步走低,还是在业内广受关注。
从IPO上会节奏上看,发审委保持了高效的审核速度,延续每周两次的上会节奏。具体而言,2018年第一周上会数量为6家,第二周8家,第三周13家。但审核通过率却不断走低,第一周通过率为66.7%,第二周则大幅降至37.5%,第三周通过率为38.5%。至此,今年以来的IPO审核通过率仅约4成多。
这一低通过率,延续了去年四季度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后的趋势。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发审委共审核498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有380家通过审核,全年IPO审核通过率为79.33%,这相比于此前年均九成的过会率有所下滑。尤其是去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之后,新股发行审核通过率显著下降至六成以下。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2017年IPO数量远高于2016年,反映IPO审核效率提升,特别是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一共审核90家公司,平均审核周期较前几年大幅缩短。不过,与2016年相比,2017年审核通过率有所降低,“大发审委”任职以来的通过率不足60%,表明新一届发审委在简化流程提升审核效率的同时,对新股发审把关趋于严格。
随着新股发行常态化,一直受到各方关注的“IPO堰塞湖”现象得到缓解。根据中国证监会最新披露,截至2018年1月11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487家。其中,已过会27家,未过会460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55家,中止审查企业5家。IPO在审企业项目在高峰期的数量接近900家。对此,市场人士表示,2017年A股IPO发行速度趋向稳定,平均在每月30~40宗左右,这大大提高了新股发行的效率,随着排队企业数量的下降,此前备受诟病的“堰塞湖”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从严审核是趋势
新股发行正常化、审核效率提高,同时低通过率成常态,都意味着IPO从严审核成为趋势。
2017年7月,证监会对发审委制度进行了完善和修订,不仅将主板发审委与创业板发审委合并,成立“大发审委”,还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发审委制度运行的监督管理,通过公示、筛选等方式谨慎选拔发审委委员。
市场观察人士注意到,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审核从严,发审更侧重询问细节,每一家上会企业的问询问题都在4个至5个大类,大部分问题还需保荐机构发表核查意见。由此可见,新一届发审委延续和加强了监管从严的审核风格,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谨防上会企业带病过关。
去年6月证监会曾指出,未通过发审会的拟IPO企业共存在五类问题,分别是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及会计基础的规范性存疑,经营状况或财务状况异常,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关联交易及关联关系存疑,申请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存疑。其中,盈利能力、内控制度、财务规范、信息披露等问题依然是企业被否的主要原因。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今年至今12家IPO被否企业的原因看,发审委关注的细节重点比较清晰,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即可持续盈利、关联交易、财务真实性,其中对异常的毛利率水平尤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至今27家上会企业中,新三板企业就占据了7家。但过会结果却不理想,其中有3家未通过审核,1家暂缓表决,1家取消审核,仅有两家通过,通过率不足三成。如此低的过会率,对于新三板申请转板的企业无疑影响较大。
此前不久,市场持续关注的存在“三类股东”拟IPO公司的审核政策得以明确。2016年以来,新三板挂牌企业申请IPO的数量逐步增多,部分企业出现了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等“三类股东”。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鉴于“三类股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能存在层层嵌套和高杠杆以及股东身份不透明、无法穿透等问题,证监会在IPO发行审核过程中,对此进行了重点关注。监管部门将从源头上防范利益输送行为,防控潜在风险,从严监管高杠杆结构化产品和层层嵌套的投资主体。
把好“关口”提高质量
“我们有信心解决所谓的‘堰塞湖’问题,新股发行不在家数多一点、少一点,关键是企业质量。”刘士余在一年前就曾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如珍珠,质量要好、数量要够、监管要严。
的确,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源头活水,要想激活市场,既要从源头上给市场引入活水,也要以更高的要求把好“关口”。
联讯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凤华表示,长期以来,股票IPO发行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哪些企业能上市融资、获得发展所需资金是由资本市场的守门人发审委做最后的审核的。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上市公司的质量如何,微观上影响着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在宏观方面关系着资本市场中的资金是否能流向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关系着资本市场能否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发审委作为股票发行审核的最后一个环节,肩负着维护资本市场公平正义、把好资本市场入门关的重要职责。
新股发行审核通过率下降,审核从严,正是我国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具体要求。上交所副理事长张冬科近日在介绍2018年上交所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时称,要积极拥抱,下一步要逐步把上交所市场建设成为具有多层次、包容性的新蓝筹市场。通过实施“新蓝筹行动”,支持一批新一代的BAT企业成长,成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蓝筹企业。深交所副总经理彭明则表示,要推动优胜劣汰,一方面,推动已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坚决推动退市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