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中国证券报头版:提升监管效能走稳金融开放路

加入日期:2017-8-7 4:18:3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8-7 4:18:35讯: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研究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扩大对外开放问题。业内专家表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空间较大,但开放顺序和速度需要综合考量。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处理好监管与开放节奏的平衡,避免在开放过程中出现“盲点”。

  开放仍有较大空间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进展: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陆续开通,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自贸区金融不断创新,“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

  改革和开放进入新阶段,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仍有开放的空间。从股权结构看,银行业外资机构股权的占比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债券市场开放也可以更进一步。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资本市场开放仍然有较大的空间。从长期来看,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加快推进开放。例如,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规模还可以再扩大,尤其是A股确定将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外资对我国资产的配置需求会加大。

  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表示,资本市场开放将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互联互通标的拓展以及限额放开,积极筹备沪伦通;二是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修订《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三是金融衍生业务加速发展;四是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停复牌制度。

  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对于资本项目来说,无论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还是商品市场,在对外开放初期可实行“宽进严出”的管理,但不对称的流动机制会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造成阻碍,因此预计会择机完善双向流动机制。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表示,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开放的基础。金融改革在推进,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在深化,流动性充沛。需要注意的是,实体经济改革速度如果相对较慢,会导致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目前应继续加快实体经济改革。

  合理确定开放节奏

  专家表示,在积极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同时,需合理安排顺序和速度。李迅雷表示,我国金融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较低。如果开放的速度过快,会给金融机构的经营带来压力。外资企业如果进入得过深,可能给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影响。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首先要求市场平稳运行。”连平认为,当内部风险较明显时不宜迅速对外开放,否则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未来对外开放要服从于自身需要,如金融去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等。在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开放。

  关于开放顺序,张明表示,在配套改革未及时推进的情况下,单方面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引发很大风险。因此,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是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形成机制基本市场化,并且内部金融风险基本能得到控制。

  此外,有专家建议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鲁政委表示,虽然风险有传染性,但不能过分强调开放的风险。例如,我国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时需要一个风险分担的金融市场。

  提升监管效能

  国内金融市场吸纳海外投资者将提升其全球影响力,同时监管效能也要跟得上。

  “开放和监管能力如何平衡是很重要的问题。”连平表示,国内金融业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存在监管“空白”、“盲点”或监管太松。在对外开放中,如果监管跟不上,后果也是如此,需要有所平衡。

  谈及其他市场的成功经验,魏伟表示,韩国、新加坡等国金融市场在对外开放初期,对投资品种、投资领域、投资机构和投资比例、程序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后来在金融市场逐渐成熟的基础上,这些国家逐渐放松限制。这种安排确保金融市场有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预期,逐步适应对外开放。

  鲁政委认为,未来在重点开放领域可能有更多针对性政策出台。在开放的同时,要有配套的宏观审慎原则、监管政策、监控方法,才能以开放促改革,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张明表示,我国过去的监管体系是典型的分业监管体系。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混业经营向纵深发展,但监管存在一定“空白”。未来要把对机构的监管变为对功能和行为的监管,无论机构经营何种业务,都要做到监管无“死角”。未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发挥协调作用,消除此前存在的监管“空白”和“死角”。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