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控股沦为仙股背后:创始人减持做市商退出实控人易主_新三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新三板 >> 文章正文

华盛控股沦为仙股背后:创始人减持做市商退出实控人易主

加入日期:2017-6-14 9:23:19

  6月14日消息,新三板公司华盛控股(430686)近年来持续扩张却连续亏损,生存维艰背后是大量收不回的应收账款、紧张的流动资金以及纠结的偿债风险。

  在二级市场,华盛控股创始人在市场看好公司之际大量减持。公司股价随后一路下跌,跌至目前,已经不到1元/股。

  最终,因实控人借款后未如期还钱,股权被质押导致实控人易主,创始人和多名高管也相继离职。对此,新管理团队表示,华盛控股亏损是因为内部治理有问题,未来要转型。

  创始人减持

  华盛控股(430686)成立至今已有12年历史,2014年4月挂牌新三板,是一家基础层公司。

  挂牌之初,公司股东仅有盛义良和董秀华两位,二人系夫妻关系,也是公司的创始人。

  2015年3月13日,公司股票转让方式由协议转为做市。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资料显示,公司新增股东均为挂牌后股票定向发行与二级市场做市转让形成。统计发现,到2015年7月24日,该公司股东总户数从做市当日的48户增长至638户,仅4个月时间,股东净增长590户。

  挖贝网注意到,与市场看好华盛控股不同,在这期间,华盛控股实际控制人开始大量减持。从持股数来看,挂牌之初,盛义良和董秀华二人分别持有3900万股和900万股,截至2015年7月30日,盛义良持股数变为2650万股。

  实控人减持期间,华盛控股的股价也发生了波动。

  做市当天,盛控股收盘价为4.41元/股,随后股价连续上涨,2015年4月3日,华盛控股达到做市阶段的最高收盘价11.96元/股。从4月9日起,华盛控股股价就开始持续下跌,至2016年10月17日已跌至0.98元/股。

  经历过一年多时间,6月13日收盘后,华盛控股公司股价为0.78元/股,已是名副其实的“仙股”。

  做市商退出

  华盛控股做市当初,共引入长江证券(行情000783,诊股)、东莞证券、广州证券、国都证券、华安证券(行情600909,诊股)、华融证券6家做市商。

  2014年年报显示,华盛控股前十名股东中,上述6家做市商全部在内。其中,长江证券、国都证券、华安证券、华融证券分别持有100万股;广州证券、东莞证券分别持有50万股和30万股。

  挖贝网发现,截至2015年上半年,华盛控股前十名股东中一名做市商也未包含。其中,自然人冯志平作为华盛控股的第十大股东,当时持股28.4万股。如此计算,6家做市商共计减持309.6万股。

  2015年,做市商同样未能现身前十大股东。其中,宁波鼎锋海川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鼎锋新三板做市一期证券投资基金作为华盛控股的第十大股东,当时持股35万股。如按此计算,除东莞证券外,上述5名做市商也至少减持275万股。

  随着首批做市商的退出和新增做市商的加入,华盛控股最高共有10家做市商,目前只剩5家券商为其做市。

  实控人易主

  资料显示,华盛控股主要负责研发生产实验室成套装备和提供实验室规划设计、工程、装修装饰、系统安装、维护等服务。

  近年来,该公司业绩下滑,连续亏损。财报显示,2015年华盛控股收入9578.63元,亏损516.31万元;2016年,收入2674.91万元,净利润亏损2008.39万元,亏损幅度较上年扩大288.99%。

  不仅如此,华盛控股还存在大量应收账款。2013年、2014年、2015年,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净额合计金额分别为3443.23万元,4042.82万元、5728.46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7.58%,23.62%、25.81%。

  该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为补充流动资金,盛义良质押1700万股股权申请贷款1700万元。2017年3月8日,由于未能完全偿还借款,1700万股股权被拍卖。

  华盛控股实控人易主,上海璞心资产管理中心成为新的控股股东,李江、钱文鑫和黄景锟和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紧接着,华盛控股多位高管陆续辞职,盛义良也辞去了其董事长及总经理职位。

  挖贝网查阅发现,华盛控股新董事长钱文鑫在《致投资者的信》中称,“2016年,对于华盛成立14年以来,是最艰难的一年,有人说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但我觉得企业内部治理是根本的原因,毕竟同行的企业都实现了高收入和高利润。”

  华盛控股新管理团队认为,公司连续两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治理不完善,流动资金不足,销售业绩下降。目前,随着华盛新管理团队进入,公司经已作出较大调整。

  该公司的战略规划显示,华盛将从一个传统的实验室装备制造商和建筑装修公司转型,争取2017年实现扭亏为盈。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