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塑料:迅速,应用领域广阔,空间仍大。改性塑料市场需求巨大,2017年估计已达1361万吨,消费增长迅速,2004至今CAGR为14.3%,高于塑料整体9.6%。其广泛应用于汽车(23.5%)、家电(37.0%)等众多行业,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国内改性塑料占比(10%)低于国际水平(20%),国内企业起步晚,市占率低;伴随汽车轻量化与家电消费升级,改性塑料需求高增长可持续,替代市场空间广阔。
新材料:投产放量,利润增长多点开花。公司新材料研发强劲,已投产放量:(1)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领域,公司开发出符合2018年法国法令要求的40%生物基材料,为欧洲外唯一供应;公司目前为完全生物降解薄膜类原料全球前三,亚洲最大的供应商;公司又参与了阿里巴巴“绿动计划”和京东“清流计划”,市场前景广阔,16年销量同比增长41.5%。(2)在特种工程塑料领域,公司拥有万吨级聚合装置和专用精密改性车间,为了满足国内外民用领域日渐增长的需求,公司产能持续扩增。(3)在碳纤维领域,公司进一步丰富了复合材料产品线,得益于汽车、无人机等市场应用大幅增长,公司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德国生产线投产扩充产能至15000吨。(4)在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领域,公司拥有多层次产品线,尽管受到“国门利剑”等环保行动影响,但公司充分利用国内外再生资源,扩充原材料来源,实现销量增长,2017年H1销量达3.8万吨。
亮点:产能执牛耳,创新急先锋,盈利现拐点。(1)公司160万吨改性塑料产能占据20%市场份额,国内第一、亚洲第三,优势难以撼动。(2)公司研发投入和研究人员占比均居行业之首,高端材料逐步投产、达产业绩贡献加速。(3)原材料的成本占比达91%,因今年原料平均涨幅20%+,拖累毛利。当前,原料价格单边上涨趋势已结束,加之行业供需格局优化,公司高端订单比例提升,毛利率回升确定性强;同时持续的产能扩张带来营收向好,预计2018年公司大概率出现毛利改善和盈利拐点。
风险因素。汽车、家电产业低迷,销量下滑;全球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公司多年深耕改性塑料领域,实现了从改性塑料到新材料全覆盖的升级,在背景下,我们看好其高产能、强创新和极强的盈利能力。伴随着政策推动,公司改性塑料业务增长迅速,新材料业务增长多点开花,加上原料高位回落,我们相信公司盈利拐点将在2018年到来。我们预测公司2017/18/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1.64亿/259.92亿/285.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6亿/10.09亿/12.6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5/0.37/0.47元/股。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2018年25倍的PE,对应目标价9.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