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大发审委”再显威力,新发审委履职后IPO过会率达到去年新股重启以来的最低点。发审趋严之下,壳资源或将再次受到重视。
“6家企业上会5家被否,16.67%的通过率”,昨天(11月7日),发审委的新股审核结果再次再次震惊市场。“大发审委”的威力也在履职之后逾加显现。
证监会于9月30日正式公布第十七届发审委委员名单,总计63人。由于从本次发审委开始,不再有创业板和主板发审委之分,市场将这届发审委称为首届“大发审委”。
履职之初,新发审委的审核重点,便备受市场关注。
有投行人士分析称,首届“大发审委”的特点是增加了专职发审委员人数,而且多来自监管层,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出监管层对IPO从严审核的态度。“从紧审核”也成为不少人的担心。
10月17日,“大发审委”首秀,5家首发申请公司4家过会,首周整体情况“审8过6”,从首周过会情况来看,对于IPO申请的审核依然延续“加快发行、严审核”的态势。
随后,10月31日,“大发审委”第一次给市场带来震惊,当天共有6家企业的IPO申请接受审核,3家企业被否,1家暂缓表决,2家获得通过,33%的首发通过率。
11月7日再次用16.67%的通过率刷新市场认知。至此,本届“大发审委”履职以来,共有37家企业首发申请上会,21家成功过会,通过率仅为56.76%,达到去年新股重启以来的最低点。
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投行质控总部陈思远称,新一届发审委破除了所谓“一俊遮百丑”的逻辑,即之前净利润3000万是生死门槛的观点,并指出项目规范性、真实性是前提,而利润是第二位。券商中国也分析称,发审委关注重点“外延”扩大,上会项目持续盈利能力、内控管理水平和规范程度、财务和业务收入是否异常、募投项目合理性成为发审委关注重点。
面对新发审委的“铁面”审核,没有人知道过会率将走向何方,不少投行人士表示,对上会企业而言,关键还是要做练好内功,不要心存侥幸。
另一方面,在发审趋严之下,A股“壳资源”或再次受到关注。借壳上市在A股并不鲜见,而且A股一直有“炒壳”传统,而且“壳资源”价值往往受政策性因素比较大。
尤其在A股IPO曾经被按下暂停键之时,公司想要在国内上市只能寻求借壳,“壳资源”价值也水涨船高。就近期来说,2016年两会上,注册制、战兴板双双搁浅,也曾让A股市场上的“壳”公司再度成为稀罕物。
但伴随着2016年下半年以来IPO发行节奏加快,以及被称为“史上最严借壳新规”的出台,“壳资源”虽仍然受到关注,但价值远不如前,“炒壳”现象也有所降温。
“如果IPO增量减少成常态,壳资源价值衰减的趋势或将会有所减弱”, 诚朴资产董事长马北雁表示,近期360借壳再次成为热点,而发审委的审核又更加严厉,短期内对A股的“壳资源”公司会有一定的刺激。
但马北雁也表示,“今后借壳在A股将更多的成为个案,对真正需要借壳上市的实体企业还是支持的”,目前IPO的节奏并没有太大变化,目前新发审委连续两次较低过会率还并不能视为今后的常态,但对借壳的严监管以及退市机制,常态化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虽说“壳资源”公司在贬值,但不得不说它依然具有吸引力和价值,顺丰控股(行情002352,诊股)便是借壳上市,而近日360借壳也备受关注。对于哪些公司具备“壳”潜质,光大证券曾在“借壳新规”后称,借助“股权转让”可规避部分借壳认定标准,并分析了125家实行股权转让的公司,总结出“一小两低两高”的特征。
根据光大证券的总结,这些发生股权转让的公司具备以下特征,市值小,多数在70亿以下,主要集中在30—50亿区间;股权分散,大部分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在40%以下;另外,EPS较低,2016年平均EPS为-0.11元;资产负债率较高,平均为43%。
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的壳公司筛选标准为:市值小于30亿;ROE三年平均<;6%,近两年连续<;5%;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50%。
记者综合两家券商选取潜在壳资源公司的股东和财务指标,选取市值小于50亿、ROE近两年连续<;5%、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0%、EPS小于0、资产负债率>;30%等几项指标作为参考,同时为非创业板公司,遴选出A股公司中的潜在壳资源公司标的。
虽然,随着IPO企业过会率屡创新低,壳资源或将成为不少企业上市的另一选择。但是,随着监管趋严,上市公司重组的过会率是否也将进一步降低?这是投资者在买入壳资源股时所要面临的一大风险。
wind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00家公司终止重组。其中包括13家ST公司。从终止重组的原因上看,交易双方对标的估值、业绩承诺等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等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