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符 深圳报道
监管层对通道业务的治理预期正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
日前,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内部培训会上表示,“一些机构大量从事通道业务、非标融资类业务,拉长交易链条、提高融资成本。部分机构还设计了比较复杂、不透明的产品,进行监管套利、政策套利,未真正创造社会价值,反而主导了金融扭曲。”
而这一监管方向,正对银行与证券机构开展的通道业务带来一定的冲击预期。
“无论监管升级后能不能做,监管升级必然会让券商、基金子公司端的通道成本进一步提高,相应地给表外业务带来难度。”北京一家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
而另一方面,日前征求意见的《基金公司专户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下称《净资本办法》)和业已下发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下称《资管规定》)则对资管计划的资本占用和杠杆率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银行人士看来,杠杆率的约束也在给目前收益逐渐走低的委外业务雪上加霜。而在通道、委外业务双双面临阻碍的情况下,银行及理财资金的配置投向所遭遇的“资产荒”困境或将进一步加剧。
“资管类通道”承压
银行与证券类机构的通道业务正在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接近监管层的机构人士处获悉,监管层正在考虑对银行理财通过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专项计划投资非标的模式加以更多限制。
“一种讨论是限制理财资金对接资管计划,而只让走信托来投资非标或融资类业务,但是监管部门也会评估这些政策的可行性。”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分析师表示,“比如新老划断、整改过渡期等问题,但目前来看还只是意向,目前还没有成文的说法。”
而在多位银行业务人士看来,直接切断银行理财资金同资管计划的关联并不现实,但最终抬高银行从事此类业务的成本仍然是有可能的结果。
除银监系统外,作为通道方监管部门的证监体系也在对通道业务施加压力。李超日前在一次券商风控培训会上提出,券商应当适当地压缩“不该干的业务”。
“各家证券经营机构梳理业务体系;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业务要重新定位,比如类似信托的业务,不该干的业务要压缩。”李超在讲话中对包括类信托融资在内的业务提出了警示和相关要求,“对证券基金机构来讲,要真正着重资产管理的实质,提高核心竞争力。通道业务风险责任也说不清楚,虽然合同里约定原状返还,但实际运作中风险并未完全规避。”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银行在非标资产转标、私募ABS等业务上对资管计划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
“目前银行不良资产出表和私募ABS,很多都离不开资管计划的参与,因为资管计划可以在交易所和地方OTC挂牌,经过沟通被核算成标准化资产,节省非标额度。”深圳一家基金子公司高管表示,“还有是通过引入评级机构来减少风险资本占用,或者把一些资产隐藏着集合计划里,通过过桥挂牌,再回购实现风险的出表。”
在前述高管人士看来,一旦非标资产禁止通过资管计划对接,那么信托通道的价值将会进一步提高,但信托和资管相比更差的灵活性,可能会对一些固有的业务模式带来障碍。但也有银行人士指出,由于当前资产缺乏,其通过资管计划对接非标的需求也在下降。
“目前看混业通道的成本必然会提高,但目前银行理财其实还是存在更大的结构性问题,那就是在经济下滑周期,资产荒可能要变成一个长周期现状。”前述股份行人士称,“如果底层资产缺乏,通道其实只是小事了。”
资产荒或升级
除了通道业务外,另一项被银行视为缓释“资产荒”方法的委外业务也在承受更大的监管压力。
其原因在于日前《资管规定》的下发,压缩了资管计划的杠杆率,而这将让主要投向债市的委外专户承受更大的收益率压力。
“平层委外不受影响,但是结构化委外是会受到冲击的,杠杆率的收紧会让收益预期下降,加上债市风险开始暴露,对于管理人来说越来越难操作。”曾以投顾身份参与委外管理的灯卓投资业务董事姚剑锋表示。
“一个影响是收益率上的,另一个影响则是规模上的,理论上规模越大,管理难度也越高。”姚剑锋坦言。
除了杠杆率受限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监管层或将在委外业务上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而有关措施可能包括额度管控、投向限制等多种方式。
“目前一端是专户上的收紧,但银行的资金端可能也要收紧。”前述基金子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委外的规模不断上升,而投资范围也过于灵活,一些针对私人理财的委外甚至是可以投资私募基金、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这其实就变相让银行资金入市了,构成了跨业风险的交叉。”
对此,多位银行业务人士认为,在通道业务和委外模式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后,银行体系内的资产荒问题将更加严重。
“非标其实已经资产荒了,如果委外的价值不大,那么以后不能发那么多理财产品了。”前述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因为如果资产端覆盖不了收益,银行业绩就会受到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资产荒加剧,或让财富管理需求向公募基金或互联网金融等转移。
“银行资产荒主要是实体经济下滑带来的信用风险的暴露所致,而这种趋势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华南一家大型券商金融分析师指出,“一旦银行体系无法满足市场的理财需求,更多资金可能会转投公募基金,甚至互联网金融,当然投资类型偏好的转移也需要一个过程。”
作者:尚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