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宝亮 唐山、北京报道
唐山谋变
7年前的滦县,是一个连旅游局都没有的地方,但如今,公布年接待游客700万次的滦州古城已经占唐山市2015年接待游客总数的20%,滦州古城已是唐山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样板工程。
挤出拥堵的北京驶入京哈高速,向东行驶200公里,在支付2小时以及100元过路费之后,抵达唐山市的滦县——一个曾经被乾隆题诗“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但消逝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的古迹,又在近年来被逐渐修复还原的“滦州古城”。
7年前的滦县,是一个连旅游局都没有的地方,在上世纪80年代滦县政府决定建设新城区之后,滦县老城只留下了一些几乎没有什么基础设施的村落。但如今,公布年接待游客700万次的滦州古城已经占唐山市2015年接待游客总数的20%。
在这个“全球钢铁产量第五”的重工业城市,滦州古城是其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样板工程。
古城生命力
2009年,滦县政府投资10亿元启动拆迁工程建设了30多栋回迁安置楼,腾出500多亩用地用于旅游开发。被吸引而来的,是曾经在云南开发“彝人古镇”的运营团队——伟光汇通,其2005年在云南投资30多亿元建设的“彝人古镇”在2014年的游客数量已经突破700万人次,此外,伟光汇通在云南、广西、山东、河北等地共开发十多个文化旅游古镇。
2010年4月,规划总投资52亿滦州古城开工建设,目前,核心旅游区已基本完成,且于2014年获选国家4A级景区。项目总投资已经完成25亿,且三期工程业已启动,不过,整个投资规划还需要6年完成,以旅游为龙头,带动文化、商业、地产、保养等一整条产业。
华北第二大河流、全长900公里的滦河有200公里流经唐山,滦县传承了至汉朝以来的各朝代文化,且有十八帝王巡滦走马的历史底蕴支撑。而且,滦县正好位于北京、天津、东北的交通节点,诸多因素作用下,滦县的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据唐山滦州古镇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仲辉介绍,2015年,滦州古城游客人数突破700万人次,其中150万是来自京、津地区的自驾游,以及500多万唐山周边地区游客。“2010年开始建设时,我们就开始跟北京、天津、东北的大量旅行社开始签约,150万的自驾游客都是游览时间长,消费能力强的客户。”
对于整个滦县而言,滦州古城也不只是旅游项目,更在于民生工程。2009年的拆迁涉及8个村、4000多户居民,在回迁安置之后,旅游业成为回迁镇主要的配套产业。
2015年,滦州古城内入住商家总数已经超过400户,而以滦州古城为龙头带动的整个滦河风景区则还带动了周边60多个农家院。“入住商户、农家院,基本都是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15年,受客流量增长的影响,一些到期的商铺均计划大幅提高租金。
2011年至今,滦县投资接近200亿元建设滦河文化产业园区,其中24个文化项目投资过亿。目前建成滦州古城、衡山景区等12个主要项目。2010-2015年,滦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62.2亿元增加至433.7亿元,年均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由80.6亿元增加到324.7亿元,年均增长3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2亿元增加到14.3亿元,年均增长18.1%。滦县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130多个县中排名上升至第9位。
事实上,2009年以来,整个河北省都在侧重于旅游产业转型。2009年至今,河北省旅游产业每年投资额从120亿增长至400多亿,旅游业收入从700亿增长至3400亿,已经与旅游大省云南持平。
近年来,多个数十亿的旅游项目已经落地唐山,且唐山在2016年举办世园会,计划年客流量超过1000万。2009年以来,唐山市旅游开发投资额从2009年的14.5亿增长至每年110多亿,旅游业收入从61亿增长至2015年的310亿。根据唐山市的“倍增计划”,到2020年,唐山市旅游客流量、收入要比2015年翻一倍。
能源城市转型负担
但是,几十年能源城市的发展给唐山的旅游产业留下了诸多负担。
以滦县为例,这个被称为“河北钢铁粮仓”的城市,亚洲第二大铁矿、储量23亿吨的司家营铁矿就位于滦县。
几年前的滦县,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地泥”。2000年前的滦河,还是一个重工业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重地,每年需投入巨资治理。滦州古城以及沿线虽然风景秀丽,但距离滦州古城不远的公路上,大型运输车辆依然每天带起尘土。
至于唐山,根据统计局数据,2013年,唐山市达到国家二级质量空气标准的天数只有104天,2014年略微增长至133天,但重度污染天气仍然超过70天。2015年,唐山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天数有156天,重度污染天气40天。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为城镇居民空气标准,而对于针对景区制定的国家一级空气质量标准,唐山统计局并未公布具体天数。以空气质量为主的环境治理,始终是困扰河北旅游行业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唐山淘汰的燃煤熔炉数千台,淘汰车辆以十万计。
而对任何一个能源城市来说,淘汰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都需要大量的安置资金,从紧张的预算中拨出巨额资金投入到一个需要多年之后才能见效的旅游产业,更是难上加难。
“2009年的滦县,旅游业是零,连旅游局都没有,没有任何的旅游规划,没有交通,旅游大巴都开不进来”,梁仲辉回忆,“在当时,来滦县投资是很有风险的。”
“滦州古城项目投资是52亿,但为了给整个滦州古城提供支撑,政府自己的出资可能要超过100亿元。”梁仲辉表示,这些政府出资的配套支出,用于基础配套建设、回迁安置、项目补贴基金、滦河加固、宣传投资等各方面,而滦县一年的财政收入才不过10多亿元。
除此之外,河北省诸多的新兴旅游产业都需要与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实现差异化,三大旅游重地一直是整个河北省旅游收入最高、接待游客数量最大的地区。
“滦县,位于天津、北京、秦皇岛的中间位置。历史文化,是我们的差异化。”梁仲辉表示:“不过,河北很多地方都在做旅游产业,我们最担心出现的就是这些新兴区域的同质化。”毕竟,在河北省,历史文化遗迹并不稀缺,滦河流经区域,也不只是滦县,河北省需要整体的旅游产业规划。
城市思维转型
不过,从河北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官网上,很难找到对全省产业规划、管理的痕迹,其公共服务、政府公开等信息基本停留在2012年。至于各地旅游知识、旅行社信息、导游信息、投诉通道、路线规划、知识介绍等等建设内容,也均未呈现。而这些内容,在北京、广州、云南等地区的旅游委员会官网上均以各种形式呈现。
“事实上,我们省距离旅游产业转型还有一段路要走”,在一次旅游行业会议上,一位河北某市旅游局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最近几年开始做旅游产业,但整个城市的运营思维,还是停留在能源城市的层面。大部分人的思维是,旅游业挣钱,那赶紧出政策、拉投资、做成产业,表面上看产业起来了,但政府的思路变化有限。”
在吸引企业投资的过程中,滦县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过来投资文化产业的公司,所有的工商、税务、国土等审批手续,各种材料,不需要企业自己去跑了,我们服务中心去帮你跑,都是一站式服务”,滦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卫梅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现在,我们又扩大了服务中心规模,对文化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每个项目都对接一个负责人,你需要的所有行政手续,都有负责人去跑流程,我们就是企业的保姆。”这是河北省首个行政服务中心。
事实上,新兴的文化产业,会带动一大批的服务类企业诞生,繁琐的政府流程对企业、政府本身都是极大的负担。成立行政服务中心之外,政府更需要不断简化审批流程。
除此之外,由于人们对旅游品质诉求不断提高,新的需求和新的旅游业态不断涌现,诸多成熟的旅游城市都在面临旅游投资、创新、监管等方面的难题。例如,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在自媒体上曝光旅游行业的不公平现象,这往往给当地城市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也倒逼监管机构,陆续进行信息公开,对违规的服务单位进行公告,尽量消除旅游产业的信息不对称,并不断扩大投诉渠道以维护消费者利益。
对于河北而言,在产业发展之初健全监管机制尤为重要。但记者遍寻河北旅游委员会官网以及多个地方旅游局官网,极少能发现投诉监督部门电话,而投诉形式只能通过网上提交申请单由旅游局审核的方式。
同时,旅游产业需要配套的公共管理、社会组织投入,但2014、2015年,河北省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投资却呈下降趋势,2015年,全省三个领域投资106.8亿元,同比下降42%。
在前述旅游局人士看来,“发展旅游产业,所需要的思路、政策、投资、运营理念应该跟能源型城市完全不同,需要政府职能的变化,说实话,我们也不清楚具体该怎么变,只能不断探索。”
作者:陈宝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