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目前券商各种各样的资管计划很多,由于信息不够透明公开,市场很难明晰一个资管计划背后的资金来自何方,以及有何特殊的运作目的。日前,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券商资管计划——海通海瑞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海通海瑞1号”),该产品来自海通证券(600837)旗下的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资管”),其在官网上给自己贴的标签是“目前国内注册资本金最大的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
海通海瑞1号,一个股票型产品,却只持有一只股票——东阳光科(600673);
海通海瑞1号,实收规模高达7.1亿元,却仅仅进行了两笔大宗交易的操作就完成了建仓并且近乎满仓;
海通海瑞1号,在东阳光科股价创出历史最高价的第二天受让了控股股东的减持股,受让价格11.53元,较如今下跌了约44%;
海通海瑞1号,从2015年6月建仓到最新的2016年一季报,其持有的东阳光科股数一股未少,即使其曾有机会获利了解或少亏出局;
海通海瑞1号,这个分级资管计划,它的优先:风险(劣后)比例不是通常的N:1,而是让人匪夷所思的1:10;
海通海瑞1号,在其单位净值触及0.81元“提前终止条款”的情况下,海通资管竟没有履行合同规定,一直让该资管计划涉嫌“非法”存续,导致亏损加大。
……
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资管计划,该资管计划的成立初衷是什么?它背后的巨额风险级资金又是谁提供的?它满仓一只股票是如何通过层层风控审核的?海通资管为何在该资管计划长期满足提前终止条款时仍允许其存在?这样一个产品,它敢于在东阳光科历史高位附近接盘控股股东的减持,它的操盘者到底是谁呢?
就在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想弄清楚这些疑团,向海通证券和海通资管发去了采访提纲后,海通资管官网的产品专区突然间就不允许非产品持有人查看了!
5月25日下午,海通证券方面就《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的采访内容回复了落款为“海通资管”的《海通海瑞1号集合资产管理情况介绍》。在该回复中,海通资管表示海通海瑞1号为“主动管理”型集合计划,“该产品的投资管理和运作未违反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的要求”,“该产品符合合同约定的存续条件”。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现象篇
7亿元高位接盘控股股东减持 海通海瑞1号缘何全仓死守东阳光科?
每经记者 赵笛
近日,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资管计划--海通海瑞1号。
之所以说它奇怪,是因为该资管计划近乎满仓持有一只股票--东阳光科(600673,SH)。记者发现,海通海瑞1号是在该股接近历史最高位时(2015年6月11日),通过受让东阳光科控股股东的大宗减持而实现瞬间满仓的。随后A股开启暴跌模式,东阳光科股价也曾一度腰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东阳光科股价此后曾有反弹,由于是大宗交易折价受让股权,海通海瑞1号本有机会少亏出局,但它却一直坚守东阳光科。
净值巨亏已逾四成
如果不是巨亏逾四成且排名众多券商资管计划倒数位置,记者或许不会关注到这样一个奇怪的资管计划。
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18日,海通海瑞1号以2016年-27.93%的净值增幅排名可统计的4571家券商资管计划的第4450位。成立以来,该产品净值累计跌幅为43.17%,净值仅有0.5683元。
(图片来源于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5月24日白天,记者在上海海通证券资管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资管)的官网上浏览到,截至5月20日,海通海瑞1号的单位净值为0.5705元,成立以来亏损了42.93%。海通海瑞1号的分级产品,海通海瑞1号风险级的单位净值为0.5251元,成立以来亏损了47.49%。
众所周知,去年6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波动剧烈,因此股票型的券商资管计划出现亏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不过,海通海瑞1号巨亏到业内垫底,却也与该资管计划近乎全仓一只股票不无关系。
根据海通海瑞1号2015年三季度的资产负债表,该计划资产总计为32597.75134万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全部为股票投资,金额为31134.408万元,银行存款为1417.781594万元。也就是说,至去年9月底,海通海瑞1号这个资管产品的持仓比例高达95.51%--几乎满仓。
而据海通海瑞1号2016年一季度的资产负债表,该计划资产总计为52884.383798万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全部为股票投资,金额为51649.328万元,银行存款为1234.784142万元。也就是说,截至今年3月的最后一天,海通海瑞1号的持仓比例高达97.66%--同样几乎满仓。
(海通海瑞1号资管计划2016年一季报资产管理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
不过,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一直满仓的海通海瑞1号并不是持有一揽子股票。
2015年三季报显示,海通海瑞1号持有东阳光科6033.8万股,由于该股当期的股票市值(31134.408万元)与海通海瑞1号当期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数据完全相同,这表明,海通海瑞仅持有这一只股票。不过记者注意到,上述市值数据与经过东阳光科2015年9月30日收盘价计算所得数据(30953.394万元)略有出入。
据记者查证,东阳光科2015年中报、2015年三季报、2015年年报、2016年一季报均显示,海通海瑞1号一直持有东阳光科6033.8万股,位列公司第四大股东,持股数没有任何变动。
此外,结合海通海瑞1号资管计划各季度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交易费用期末金额均为23.047055万元可知,该资管计划持股东阳光科后,可能再也没有交易过。
全部持仓来自大宗交易
这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海通海瑞1号偏偏选中了东阳光科?
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进一步研究发现,海通海瑞1号持有的东阳光科股份全部是高位承接于东阳光科控股股东的大宗交易减持。
2015年6月5日和6月12日,东阳光科分别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深圳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东阳光)及其下属子公司东莞市东阳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东阳光)分别通过大宗交易进行了减持。这其中,东莞东阳光于6月4日减持了4545.2万股、6月10日减持了1311万股、6月11日减持了3583.8万股;深圳东阳光于6月11日减持了2450万股。
根据上交所大宗交易数据,东莞东阳光6月4日和6月10日的两笔减持都被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非营业场所)收入囊中。此外,深圳东阳光和东莞东阳光6月11日合计减持的6033.8万股则全部被海通证券资产管理部接走,成交价为11.53元,成交金额为69569.71万元。
记者注意到,海通证券资产管理部接走的6033.8万股东阳光科股份,与东阳光科2015年中报股东名单中显示的海通资管旗下产品海通海瑞1号持有的东阳光科股票数量完全一致。
此外,根据海通海瑞1号的净值数据,该产品2015年6月15日的单位净值突然从此前的1元猛升至1.0712元,考虑到东阳光科2015年6月12日下跌了2.91%,6月15日微涨了0.24%且下影线很短,而6月13日~14日为周末。这表明,海通海瑞1号对东阳光科的持仓不可能是这段时间通过二级市场买进的。
综合来看,诸多证据都指向了一个事实--海通海瑞1号是2015年6月11日通过大宗交易受让了东阳光科控股股东的减持股份,并实现瞬间满仓。
股价见顶次日接盘
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注意到,海通海瑞1号不但充当了东阳光科控股股东的接盘侠,而且直接买在了股价见顶次日。
2015年6月10日,东阳光科股价在经历了前期大幅拉升后冲高13.33元回落,该价格(前复权)是东阳光科截至目前的历史最高价。2015年6月11日,也就是海通海瑞1号接盘日,东阳光科股价最高冲至13.27元回落,并收出了一根长上影线。根据当日收盘价12.71元计算,海通海瑞1号在大宗交易上的接盘价格(11.53元)相当于当日收盘价的90.72%。
2015年6月12日,就在海通海瑞1号接盘的次日,东阳光科的股价便开始一路向下。有意思的是,2015年的股灾便始于下一个交易日(6月15日)。
东阳光科控股股东的减持时点非常精准,而海通海瑞1号的接盘买在了山顶上,则成了冤大头。
有减持机会也不走
和绝大多数股票一样,东阳光科股价也在股灾的日子里出现了腰斩现象。然而,东阳光科不是没给海通海瑞1号少亏甚至是获利出局的机会。首先,在下跌初期6月12日~16日这三个交易日里,东阳光科股价波动区间为11.17~12.75元,合计成交额为47.9亿元。由于海通海瑞1号接盘价是11.53元,其仍然有获利减持空间。然而,海通海瑞1号选择了持股不动。其次,在2015年12月14日~31日的14个交易日里,东阳光科的股价多次运行在10元上方,这对于海通海瑞1号来说是个不错的少亏出局机会。然而,海通海瑞1号还是没有进行任何操作。
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查阅海通海瑞1号相关资料发现,海通海瑞1号合同有本集合计划存续期内,风险级份额经管理人同意后可以退出的条款。
也就是说,除了海通海瑞1号的投资经理没打算减持,海通海瑞1号资管计划的持有人同样没有通过赎回而倒逼资管计划减持的想法--考虑到海通海瑞1号几乎是满仓操作,份额持有人一旦退出规模超过其银行存款(2015年三季度末为1417.781594万元),海通海瑞1号就必须被动减持东阳光科。但实际情况是,海通海瑞1号一直坚守东阳光科。从目前的净值数据来看,海通海瑞1号的净值波动与东阳光科的股价走势极为吻合,也就是说,截至目前海通海瑞1号继续持股不动的可能性很大。
海通海瑞1号的投资经理以及计划份额持有人,如此坚定看好东阳光科的理由是什么呢?
乱象篇
投资策略与实际操作南辕北辙 海通海瑞1号劣后规模是优先的10倍
几乎全仓高位接盘东阳光科已经让人捉摸不透了,但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海通海瑞1号这个资管计划,还有着众多违背常理和法规的怪相。
比如,作为一只股票型产品,海通海瑞1号投资报告书中阐述的投资策略与实际操作可谓是南辕北辙;再比如,作为一只分级产品,海通海瑞1号的风险(劣后)规模是优先规模的10倍。
“如果没有明确有投资顾问,那就应该是个主动投资型产品啊!”有投资经理如是表示。不过,让该投资经理无法理解的是,主动投资型产品怎么可以无个股仓位限制,怎么可以违背投资策略,难道没有监管吗?
●满仓东阳光科与“轻仓运行”相悖
一般来说,全仓持有一只股票的资管计划的成立,往往带有一定的特殊目的,其常见于员工持股计划、企业年金、大股东增持等。比如,东阳光科在2015年底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对应的就是“平安证券-融耀阳光1号员工持股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然而,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海通海瑞1号几乎全仓持有东阳光科的理由,不但无法从其资管计划报告中体现出来,其实际操作更是与资管计划的投资理念大相径庭。
比如,海通海瑞1号产品说明中的“投资目标”包括“积极的个股精选策略,投资于二级市场优质股票”。然而,海通海瑞1号自始至终只持有东阳光科一只股票,这如何体现其“个股精选”理念呢?此外,东阳光科2015年度每股收益仅0.04元,对应11.53元大宗交易接盘价的市盈率高达288倍,这又如何算是“优质股票”呢?
再比如,海通海瑞1号产品说明中给出的“投资策略”包括“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力求获取较高的收益”。然而,满仓一只股票岿然不动,这符合“风险控制”要求吗?
再进一步来看,海通海瑞1号的实际操作情况与其两任投资经理的理念也是南辕北辙。在海通海瑞1号2015年四季报和年报中,时任投资经理的刘佳,一个有着“9年证券从业经验,丰富的证券投资管理和投融资项目管理经验”的东南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在投资经理工作报告中谈宏观经济时,表示对2016年的投资机会不甚乐观。
刘佳表示,“2016年的A股投资,择时更为重要……2016年,我们会保持低仓位运作,同时积极关注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包括可穿越周期的传统消费公司,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兴消费公司高速成长的投资机会。”刘佳指出“在操作上将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对各标的股票,做好周密的调研和谨慎的判断,严格控制风险。”
(来源于海通海瑞1号2015年四季报)
(图来源于海通海瑞1号2015年年报)
海通海瑞1号2016年一季报显示,新任投资经理为李天舒(于2016年1月12日开始任职)。李天舒“曾任安永(Ernst&Young)中国咨询顾问、海通证券广东分公司投行部经理,具有两年财务咨询专业经验、五年投资银行专业经验。曾参与的中国南车H股、宏昌电子A股、易事特IPO及多个并购重组项目。”李天舒给出的投资策略是“CPI持续上涨的概率较大,除一季度涨幅较大的农林牧渔板块外,饲料、印染、维生素等涨价概念可持续关注。”
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在证监会行业分类目录中,东阳光科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而东阳光科的主营业务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化工产品合计贡献了公司逾90%的主营收入。
显然,东阳光科与海通海瑞1号两任投资经理看好的“消费公司”、“涨价概念”实则风马牛不相及。此外,投资经理给出的投资策略是要“保持低仓位运作”,这与实际操作始终满仓更是南辕北辙。
●是通道产品,还是主动型产品?
对于海通海瑞1号全仓持有一只股票的行为,一位曾在某上市券商资管部门任职的投资经理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这种情况在我们这边是绝对不允许的。”
该投资经理指出,为了杜绝“老鼠仓”和利益输送等问题,券商资管有着严格的风控体系,股票型产品对个股持仓比例有着严格的规定。“我们这边的规定是:单只股票的持仓上限是不能超过总资产的10%;前10只股票的持仓不能超过总资产的50%。而像这个产品这样只持有一只股票的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
上述投资经理表示,目前券商资管计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的券商主动管理型的资管计划,是由券商资管和任命的投资经理来运作的。“如果是我的产品,我在报告书中阐述的观点肯定会和我的操作一致,不可能出现一边看空,一边做多的情况。”
而另一种资管计划被称之为通道产品。上述投资经理指出,有私募或大户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给予券商一定的通道费用来发产品,而自己充当该资管计划的投资顾问。这类通道产品虽然也挂靠在券商资管名下,也会挂着一位券商资管的投资经理,但实际操作则是由投资顾问来完成。
既然海通海瑞1号的资管报告书中所呈现的投资理念与实际操作完全不同,这是否意味着海通海瑞1号是一个通道产品呢?
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查阅海通海瑞1号的合同后发现,该资管计划“不提取业绩报酬”,这也更符合通道业务的情况。
然而,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查阅了海通海瑞1号所有的公开资料,包括《计划说明书》、《资产管理合同》等,均没有发现该计划存在“投资顾问”的说法,也没有发现该计划存在第三方机构参与管理的情况。
“如果没有明确有投资顾问,那就应该是个主动投资型产品啊!”上述投资经理如是表示。不过,让该投资经理无法理解的是,主动投资型产品怎么可以无个股仓位限制,怎么可以违背投资策略,难道没有监管吗?
●优先:风险级近乎1:10
如果说海通海瑞1号的实际操作与投资理念的格格不入,还与投资经理的风格及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关的话,海通海瑞1号的分级结构则表明该产品从根上都让人难以捉摸。
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2015年6月8日发布的《海通海瑞1号集合资产管理优先级第二期开放参与公告》显示,优先级资金约定年化预期收益率为7%(不承诺保本或最低收益),杠杆倍数为优先级:风险级不超过1.67:1。这些都是合理的。
然而,现实的状况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5年6月3日成立时,海通海瑞1号资管计划的优先级1期为6000万份(元),风险级为15000万份(元)。然而,在截至6月11日海通海瑞1号完成满仓的这最多9天时间里,海通海瑞1号却频繁地出现申购赎回。
首先,海通海瑞1号在6月3日成立时存在的优先级1期6000万份,不知何故出现了全部赎回。
其次,在开放两期优先级申购的情况下,海通海瑞1号增加了优先级2期411.1788万份,优先级3期6000万份——这6000万与赎回的优先级1期6000万有无关系不得而知。
再次,海通海瑞1期的风险级份额这段时间里,在赎回1800万份的同时,也出现了大笔申购,申购份额高达45441.152922万份。
从2015年三季报开始(官方披露的海通海瑞1号最早的定期报告就是三季报,无2015年中报),海通海瑞1号的实收计划就是71052.331722万元,计划总份额就是71052.331722万份,其中优先级份额为6411.1788万份,风险级为64641.152922万份。由此计算,海通海瑞1号的优先级:风险级近乎为1:10。
(来源于海通海瑞1号2015年审计报告)
“这种分级结构真是闻所未闻。”针对海通海瑞1号这样不合理的分级结构,一位曾参与运作多只信托分级产品的私募基金经理向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如此表示。他指出,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分级基金或分级产品的设计理念都是为了以小博大。即劣后级投资人投资相对少的资金充当劣后(风险级),然后向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信托等)寻求更大金额的优先级资金配资。比如,如果是1:2配资,劣后资金是1亿元的话,优先资金就应该是2亿元,合计运作资金将达到3亿元。类似海通海瑞1号这样的分级结构,他是从来未曾遇到过的。
那么,会不会是因为行情不好,海通方面刻意降低了配资比例呢?“这应该不可能,市场上愿意充当优先的钱多得是。”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如果该产品(海通海瑞1号)的劣后只配了其资金规模约十分之一的优先,这么少的优先级资金对于劣后及整个产品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同时,劣后还需要承担优先级固定的利息支出,这种分级产品显然是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的。
真相篇
海通海瑞1号触及终止条款却不执行 风险级资金来源成重大悬疑
相对于南辕北辙的投资策略、有悖常理的分级结构、近乎缺失的持仓监管,海通海瑞1号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其违背合同约定——在净值长期低于0.81元的情况下始终不履行终止条款,导致该产品涉嫌“非法”存续。
对于海通海瑞1号资管计划的一连串怪相,业内人士直呼看不懂。记者总结各方观点发现,要最终厘清海通海瑞1号的乱象,其核心是弄清楚三个问题:海通海瑞1号成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海通海瑞1号风险级资金的出资人是谁?海通海瑞1号的风险级出资人与东阳光科控股股东有无关联?
●违约拒不执行“终止条款”
随着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调查的深入,海通海瑞1号及其管理人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资管)更严重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海通海瑞1号竟然在违反合同的情况下,从去年6月底开始就违约运行。
在海通海瑞1号的《计划说明书》、《资产管理合同》和《风险揭示书》中,都清晰写明了“风险级份额的追加资金”条款。
海通海瑞1号合同规定,在任何一个工作日核定计划净值低于0.9400元的情况下,海通海瑞1号的风险级份额持有人应在三个工作日内追加资金使核定单位净值至少回升至0.9400元。若风险级份额委托人未能履行上述追加义务,则管理人有权自T+4日强行降低风险资产仓位直至单位净值回升至0.9400元。
然而,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发现,实际上早在2015年6月19日开始,海通海瑞1号的净值就开始低于0.9400元。虽然2015年6月24日该计划的单位净值反弹至0.9368元,2015年12月25日反弹至0.8976元,但始终没有再超过0.9400元。
此外,通过海通海瑞1号各季度的资产管理报告也可以发现,其各季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计划”金额始终为71052.331722万元,这表明始终没有资金对海通海瑞1号进行补仓。而海通海瑞1号净值变化和东阳光科股价变化的高度重合也表明,海通海瑞1号的管理人没有实施任何措施使得净值回归至0.9400元。
更需关注的是,海通海瑞1号的合同中还存在“提前终止”条款。即“(4)计划存续期内,任何一个工作日(T日)的核定计划单位参考净值低于0.8100元时,风险级委托人未依据本合同约定履行追加责任,管理人有权立即强行变现计划资产。若T+4日,核定计划单位参考净值(按T+日估算)仍未回升至0.8100元,则本集合计划提前终止。”
5月24日,记者查阅海通资管官网产品净值数据时发现,海通海瑞1号首次出现单位净值跌破0.8100元是在2015年6月26日,当日该产品的单位净值为0.8034元。而2015年7月3日开始,海通海瑞1号的单位净值低于0.8100元的情况超过了4个工作日。根据合同“提前终止条款”,由于没有任何资金对海通海瑞1号进行补仓,海通资管理应根据合同对海通海瑞1号“强行变现”并“提前终止”。
然而,海通资管始终没有对海通海瑞1号采取干预措施。
5月24日,记者查阅海通资管官网产品专区,没有看到海通海瑞1号发布任何关于该资产计划的净值风险提示或终止公告,该资产计划的净值一直都在更新。
上海李国机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爱文告诉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根据合同约定,4个工作日后如果净值低于0.81元,则计划提前终止。我认为那就应该要终止。”
周爱文律师表示,上述行为违背了合同约定,违背了契约,于法律规定不符。周律师认为,可以说海通海瑞1号计划在该提前终止的情况下不提前终止,是一直“非法”存续。
●三个核心问题无法解释
针对海通海瑞1号众多不合常理的情况,记者咨询了多位业内人士,包括私募基金经理、券商资管投资经理、证券律师等,但他们均无法给出海通海瑞1号上述问题完整且合理的解释。
上海某券商资管投资经理指出,由于资管计划背后很复杂,资金来源这种核心资料是不会公开的,所以想弄清楚资管计划背后的问题,通过公开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综合他们提出的疑问,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总结发现,要想弄明白海通海瑞1号乱象背后的真实情况,实际上就是要弄清楚三个核心问题:海通海瑞1号成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海通海瑞1号风险级资金的出资人到底是谁?海通海瑞1号的风险级出资人与东阳光科控股股东有无关联?
对于第一个问题——海通海瑞1号成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调查已发现,海通海瑞1号并不像其公开资料中宣称的是一个普通的股票型产品,其迅速满仓持有一只个股的行为表明了其具有特殊性。但海通海瑞1号大举买入东阳光科的真实目的则无从知晓;
对于第二个问题——海通海瑞1号风险级资金的出资人到底是谁?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风险级资金出资人绝对不会是普通投资者,而是特定的投资者。
在目前可查的公开资料中,记者仅能看到,海通海瑞1号的优先级资金是对外开放募集的。其募集途径包括“海通证券营业网点及海通证券资产管理直销”。
不过,对于风险级资金,《海通海瑞1号开放参与公告》给出的内容是“管理人仅接受指定的投资者参与风险级份额”。
由此看来,海通海瑞1号的风险级资金出资人不会是普通投资者,至于是谁,显然只有当事人和海通资管清楚。
对于第三个问题——海通海瑞1号的风险级出资人与东阳光科控股股东有无关联?
从目前大宗交易的运作模式来看,一笔大额大宗交易的完成,一定是交易双方在事前已经约定好的。所以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海通海瑞1号在大宗交易上接盘东阳光科控股股东的减持股,是有过接触和沟通的。
但这并不能证明,海通海瑞1号的风险级出资人与东阳光科及其控股股东有何关联关系。
不过,资本市场一直存在着“过桥减持”的情况。上述资管投资经理指出,“有时候上市公司股东为了避税会在低位减持给关联账户,最后待股价上涨后再在高位卖出。”
综合目前能够掌握的所有信息,上述三大疑问依旧无法完整且准确地解答。实际上,上述三个问题的无法解答,反映的正是当前券商资管计划背后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主要投资者隐藏在资管计划背后,这使得一些违规操作、内幕交易能够躲避市场的目光,甚至是逃避监管。
目前,能够解答上述三大疑问的只可能是整个事件的当事人——海通资管和风险级份额的出资人。
●突然被关闭的浏览权限
为了进一步了解海通海瑞1号的情况,并寻求当事方解释上述疑问,5月23日,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海通资管的客户服务热线。对于记者的疑问,客户服务人员表示无法解答,并告知了当地营业部的咨询电话,表示营业部的相关人员应该会更清楚。
随后,记者致电了当地营业部,但营业部工作人员要记者提供客户号才能查询和解答。
5月24日,记者致电海通证券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若要采访应联系公共关系部对接媒体的陈黎女士。随后,记者联系上了陈黎,并根据其要求将采访提纲传递至陈黎的海通邮箱。陈黎随后回邮件表示采访提纲已经收到,已转给资管公司处理,后续有消息随时回复。
此后,记者将采访提纲发往了海通证券官方邮箱(haitong@htsec.com)以及海通资管的官方邮箱(htam@htsec.com)。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5月24日晚间,当记者再次打开海通资管的官网想查看海通海瑞1号的最新净值信息时,该网站的“产品专区”栏目突然需要“持有人登录”才能查看,而就在5月24日白天,在每经投资宝(微信公众号:mjtzb2)向海通证券、和海通资管发去采访提纲之前,“产品专区”的内容以及海通海瑞1号的详细信息是可以自由查看的。
4、海瑞1号是“主动管理”型产品?海通资管回复疑点重重
5月25日下午,海通证券陈黎通过邮件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传来了海通资管方面的回复。回复原文内容如下:
海通海瑞1号集合资产管理情况介绍
海通海瑞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为我司主动管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本集合计划于2015年6月3日成立并备案。因本集合计划成立时证券市场环境及资金紧张、利率上升,导致优先级份额未能足额募集。最终本集合计划优先级份额与风险级份额比例约1:10,该杠杆比例已获委托人认可,且未违反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产品合同的约定。
我司作为本集合计划管理人按照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的要求对该计划持有人及其资金来源进行了必要的调查。但该些资料属于客户信息,未经委托人同意我司无权对外提供。
本集合计划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在对上市公司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投资。我司对该产品的投资管理和运作未违反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的要求。
因该产品为非公开发行产品,该产品净值并不对外公开。通过公开渠道获悉的该产品净值可能并不准确,该产品的实际净值由我司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向委托人提供并获委托人确认。该产品符合合同约定的存续条件。
综上,该产品发行运作均无异常。
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6年5月25日
根据海通方面的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里面依旧是疑点重重。
首先,海通资管称海通海瑞1号“净值并不对外公开”、“通过公开渠道获悉的该产品净值可能并不准确”。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记者向海通证券、海通资管发去了采访提纲之前,海通海瑞1号在海通资管官网上的全部资料是公开的,包括净值数据、各种公告等。难道海通资管官网的数据都有可能是错的?
实际上,海通海瑞1期满仓接盘东阳光科控股股东的大宗交易减持股的行为,以及海通海瑞1号截至目前净值巨亏的情况是有大宗交易数据、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海通海瑞1期各期资产管理报告佐证的。
其次,海通资管在回复中肯定了海通海瑞1号是“主动管理”型产品。
那么,一个“主动管理”型的产品,不收取申购费、不收取退出费也就罢了,连业绩报酬都不收取,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同样是海通资管旗下的分级股票型资管计划,同样是李天舒作为投资经理,海通富腾稳健4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海通富腾4期),就“对风险级份额年化收益率超过0%的部分提取20%”的业绩报酬。
此外,既然海通海瑞1号是“主动管理”型产品,那么为何海通海瑞1号的实际操作——满仓东阳光科,会与该资管计划两任投资经理的投资策略都南辕北辙呢?
其次,海通资管称海通海瑞1号“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该产品的投资管理和运作未违反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的要求”。
那么,作为一家大型券商的资管部门、作为一家金融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海通资管对其“主动管理”型产品到底有没有监管措施和风控体系呢?海通海瑞1号作为股票型产品,几乎满仓持有东阳高科,这到底合不合规?
依旧以海通富腾4期为例,截至2015年报,该资管计划资产净值不过7304.99327万元,其规模还不到同期海通海瑞1号资产净值62190.641365万元的八分之一。然而,截至2015年12月31日,海通富腾4期却不是只持有一只股票,而是持有包括北大医药(000788)、中国太保(601601)在内的众多股票,这与海通海瑞1期满仓一只股票的情况迥然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富腾4期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并没有东阳光科。
既然海通资管声称海通海瑞1号的投资是建立在“对上市公司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海通海瑞1号7亿元扫货东阳光科,想必是海通资管认为东阳光科是一个极好的标的。那么,晚一个月成立的海通富腾4期在其明显能够以更低价位买入东阳光科的情况下,为何不看好这只“优质股”呢?
海通海瑞1号真的如海通资管所说,是一只“主动管理”型产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