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将处在一个为
时不会太短的“L”型走势过程中。用晴雨表的理论来看问题,同经济“L”型相对应的,绝无可能是什么异军突起的大牛市,而只能是也必然是建立在逐步回归自身功能定位基础上的“自我恢复和自我调节”行情。
近期最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莫过于权威人士关于股市、汇市、楼市回归各自的功能定位的说法。尽管中国股市或还说不上是不是将从此而不复政策市,不过,市场未来的取向,将更多地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再简单地作为保增长的政策性手段。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这无疑是政策导向的一种最重要的根本性转变。
当前的中国经济,将处在一个为时不会太短的“L”型走势过程中。这一判断,打破的不仅是急病乱投医式的经济拯救模式一再被复制的幻想,而且,无疑也是对某些人所习以为常并正在高调重弹的“牛市论”一记无情的当头棒喝。“牛市论”最大的荒谬之处,与其说是把政策市的炒作视同于对经济保增长的支持,还不如说是对经济增长预期的投机性价值透支。这种投机性透支炒作犹如巨大的泡沫发生器,它不仅一再给股市带来泡沫破裂的严重危机,同时,由于它将本应支持实体经济的资本运作更多地引向了“脱实向虚”的邪路,对实体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极大的伤害。用晴雨表的理论来看问题,同经济“L”型相对应的,也绝无可能是什么异军突起的大牛市,而只能是也必然是建立在逐步回归自身功能定位基础上的“自我恢复和自我调节”行情。舍此之外,无论是经济还是股市,都没有也不应该对各自的对方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当然,对于一个误入了所谓政策市轨道且早已习以为常的市场来说,离开了拨乱反正也就谈不上返璞归真。这就难怪证监会新主席接任以来的一系列拨乱反正,总是在市场引起一波不小的震动。在笔者看来,这正是政策导向转变的大势所趋,也是回归股市功能定位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不仅一级市场存在圈钱讲故事的现象,二级市场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也有很多都是纯粹的讲故事。大讲跨界转型故事的公司、TMT等新兴产业中的高估值股票不过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典型。虽然证监会13日表示跨界定增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的政策目前还没有变化,但我们要明白,即使以后真的有所修改和从严调整,短期而言,这将有利于引导市场的投资倾向适度回归基本面;长远来看,不妨也可以说是监管层试图回归股市功能定位,防止资本脱实就虚的具体表现。在这方面,严审跨界虚拟产业并购和限制中概股借壳回归一样,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证监会近期打击虚假信息披露、市场操纵、股价操纵和内幕交易监管力度的加大,在有些人看来似乎也不免有点“太不市场化了”。其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频繁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交易的全球化,一再使得中产阶层与底层人士成为埋单者。而正是在这种美其名曰市场化的潮流推动下,美国的金融创新被不分青红皂白地拿过来就用,杠杆化和高频交易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一边在杠杆化融资融券和场外配资,一边利用期指高频交易做空。假如听任市场操纵者和股价操作者借着这样那样的金融创新的名义为所欲为,试问:中国股市还有以中小散户为主体的普通投资者的活路吗?就此而言,证监会坚持去杠杆和打击形形色色的虚假信息披露、市场操纵、股价操纵和内幕交易行为,同样也决不是什么“太不市场化”,而正是回归股市功能定位的表现。没有对投资者保护的落到实处,回归股市功能定位就是一句空话。
回归股市功能定位,并不是短期的监管行为,而是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已经进入议事日程的注册制改革之所以不会在近期之内马上就推出,一方面固然有待于《证券法》完成其修法,另一方面也是与拨乱反正的艰难分不开的。而造成中国股市乱象纷呈的原因,则不仅有伪市场化名义下的过度杠杆化和过度金融创新,何尝又没有那种明里打着政策市旗号暗底里却“各取所需,为我所用”的各种各样的非市场化或反市场化的市场操纵股价操纵和内幕交易呢?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无论是作为脱胎换骨的根本性变革,还是划时代的革故鼎新,回归股市功能定位,毕竟是很不容易的。在时间上,与其准备得短些,不如更长些;在难度上,与其想得太容易,也不如做好历经更多艰难困苦的心理准备和具体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