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姜超:供给冲击到底有多大?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海通证券姜超:供给冲击到底有多大?

加入日期:2016-4-15 11:10:00

(原标题:姜超谈1季度债券发行分析与2、3季度展望:供给冲击到底有多大?)

供给冲击到底有多大?——1季度债券发行分析与23季度展望

摘要:

供给大放量,配置需求对冲

一季度供给大增,存单独占鳌头。一季度债券发行量高达8.2万亿,同比增加5万亿,无论是考虑同比、环比发行量,还是净融资额,同业存单均位列第一。另外,地方债、公司债、政策银行债和短融的净供给明显增加。

配置需求仍在,对冲“天量”供给。一级招投标结果分化,短端情绪走弱。广义基金仍是配置主力;而地方债主要由全国性银行增持,城商行和农商行小幅增持。因此配置需求对冲“天量”供给,使得一季度债券收益率大多下行。

各类债券放量的原因?

存单:同业存款的良好替代。供给方面,存款流失背景下,银行通过存单补充负债,且存单较同业存款标准化优势明显,发行门槛较低并有所放宽,因此存单尤其受到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青睐。需求方面,存单可质押可二级交易,且二级市场流动性不断提升,带动广义基金和银行增持。

地方债:债务置换推进,大行股份行持有。地方债发行量大增源于地方债务置换推进,一季度增量主要由全国性银行持有(约85%),其次为城商行(约7%)。

公司债:政策推动+存量置换。3月公司债(一般公司债和私募债)发行量达4200多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地产债占比依旧最高。公司债持续增加主因政策放松(公司债新规)及置换存量债务需求。

政金债:与基建和稳增长有关。政策银行债增加主因国开债和农发债放量。一季度国开行发放棚改、扶贫、水利等贷款等共计3984亿元,其中棚改贷款同比增加71%。今年以来农发债发行提速,或反映粮棉油收储、农村基建等贷款投放增加。

短融:债务短期化。短融扩张与债务短期化趋势相关,尤其是过剩行业的债务久期不断缩短,债券平均期限从11年的2.03年缩小到16年初的1.5年左右。

二三季度压力大,警惕供需逆转

记账式国债发行期数和单只金额同比均增加,预计年净供给约1.2万亿。预计2季度发行量约7700~7900亿元,净融资额4600~4700亿;3季度发行量在8000~8200亿之间,净融资额3900~4100亿。

地方债:继续扩容,符合预期。一季度,地方债已发行9500多亿,因此剩余三季度平均每季供给或达1.7~2.1万亿,即平均月供给在5800-7000亿左右。

政金债:同样增加,2季度为发行高点。预计16年政金债净融资额为1.5万亿元,较15年增加4600亿元左右。二季度发行量或在1~1.1万亿之间,净供给约4600多亿;三季度发行量或在7000~8000亿,净融资额可能在3400亿元左右。

信用债:融资需求仍在,供给在路上。高杠杆使得企业部门有硬性的融资需求,近期发行计划取消只会延后供给,而非减少供给。而稳增长和宽松审批的影响下,城投债料将平稳增长。2、3季度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平均每月到期量近4500亿,即使保守估计,月均发行量也在8000亿~1万亿。

警惕供需逆转。二三季度利率债供给放量,预计记账式国债+地方债+政金债的月均发行额或在1.1~1.3万亿元左右,再加上信用债和专项金融债的供给放量,债市供给压力不容忽视。虽然配置需求对冲了1季度大量新增供给,但进入4月后,随着“早配置早收益”的资金逐步到位,债市供需关系或逆转。

市场对债券天量供给固然已经有所预期,但这是在债市处于震荡或是上涨期形成的判断。当债市处于上涨阶段,供给放量对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当债市进入下跌通道,供给冲击可谓雪上加霜。当前市场预期经济复苏及通胀回升,债市加速调整,供给冲击对市场影响也会相应加大,需有所警惕。

正文:

一季度债券发行量高达8.2万亿,较去年同期增加5万亿。那么,哪些债券品种大增?放量的原因又是什么?新增的供给由谁来消化?我们逐一分析以上问题,并对二三季度债券供给做出判断。

1.供给大放量,配置需求对冲

1.1.一季度供给大增,存单独占鳌头

一季度债券发行量高达8.2万亿,其中同业存单、短融、政策银行债和地方债发行量最大。1季度债券发行规模为8.2万亿元,同比增加5万亿,环比增加8700亿,其中发行量前五位的是同业存单、短融、政策银行债、地方债和国债,占比分别为36%、12%、12%、12%和5%。

增量债券中,同业存单同比环比均大增,地方债同比大增,政策银行债环比大增。与15年一季度相比,同业存单和地方债增量最大,分别增加2.2万亿和9500多亿,占新增量的44%和19%。与15年四季度相比,同业存单、政策银行债和公司债增量最大,占总增量的比重分别为106%、50%和20%,而地方债、国债、中票、ABS增量均环比下滑。

1.2.配置需求仍在,对冲“天量”供给

虽然一季度(尤其是三月)债券供给大增,但由于配置需求对冲债券供给,一二级市场反应平淡,其中长期政策性银行债小幅上行,但理财户偏爱的信用债收益率反而持续下行。

从一级利率债投标倍数来看,招投标结果分化,短端情绪走弱。1年国债和国开债、5年国开和10年的国债认购倍数出现明显下滑,其中一年期国债和国开债的认购倍数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然而,7年期国债认购倍数反季节上涨,长期国开认购倍数波动加大。

配置需求仍在,二级市场收益率大多下行。广义基金仍是债券的配置主力,持续增持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和各类信用债,一季度增持量占总量的43%左右;而全国性银行配置大量地方债,地方债增持量约占全国性银行三月新增托管量的90%左右,城商行和农商行也同样出现增持地方债的迹象。因此配置需求的带动下,一季度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仅7年期和10年期政金债等上行。

2.各类债券放量的原因?

从一季度净供给增量来看,前六位依次为同业存单、地方政府债、一般公司债、私募债、政策银行债和短融(含超短融),分别为1.06万亿、9500亿、4100亿、3500亿、2400亿和1600亿。我们逐一分析以上券种放量原因。

2.1.存单:同业存款的良好替代

无论是考虑同比、环比发行量,还是净融资额,同业存单均位列第一。14年以来,存单的发行人数和发行量不断增加,从14年一季度的15家348亿元,迅速增加到16年一季度213家2.9万亿元。那么为何同业存单持续高增?

供给方面,存款流失背景下,银行通过存单补充负债,且存单较同业存款标准化优势明显,发行门槛较低并有所放宽,因此尤其受到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青睐。

首先,同业存单相对于同业存款更加标准化和市场化,无需一对一询价和制定合同,且避免了同业存款提前支取的风险。

其次,相对于金融债,同业存单发行门槛较低,且15年12月外汇交易中心扩大了同业存单的发行主体范围——由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核心成员与基础成员,扩大至观察成员,机构数由479家扩大至643家。

最后,城市行和农商行等相较于大行,吸储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方式拓展资金来源。因此,同业存单对中小型银行吸引力更高,1季度存单发行人中,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发行量最大,占比分别为55%、32%和11%,而城商行发行只数最多、占比44%。

需求方面,存单可质押可二级交易,且二级市场流动性不断提升,并被纳入货基投资范围,带动广义基金和银行增持。

同业存单主要由广义基金和各类银行持有,其中广义基金持有量最大,占比34%,或因存单作为同业存款的替代品,具有标准化、可质押、可二级交易等优势。

15年下半年以来,同业存单成交量大增,16年3月成交量为1.2万亿元,排名从15年初的第七位提升到第3位,仅次于政金债和中票。另外,《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将同业存单纳入货基的投资范围,并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或增加存单的需求。

2.2.地方债:债务置换推进,大行股份行持有

地方债发行量大增源于地方债务置换的推进。16年新增地方债额度1.18万亿,其中一般地方债额度为7800亿,专项地方债额度为4000亿,分别较15年增加2800亿和3000亿。地方债发行在春节后启动,于三月放量,一季度共发行9500多亿。

新增地方债主要由全国性商业银行持有(约85%),其次为城商行(约7%)。中债网并未公布各类机构的地方债持有情况,但由于新增中债其他券种(包括地方债、政府支持机构债、资产支持证券和央票)中绝大多数为地方债(3月占比98%),因此我们可根据其他券种项目来代替新增地方债的持有者情况。据我们统计,3月全国性商行和城商行分别持有85%和7%左右的新增地方债。

2.3.公司债:政策推动+存量置换

公司债(包括一般公司债和私募债)发行量持续快速增加,其中3月发行量达4200多亿元,创历史新高。从发行行业来看,地产债占比依旧最高,一季度发行量占总量的35%,综合类、制造业和建筑业位列二至四位。

公司债持续增加,一方面缘于公司债新规扩大了公司债的发行主体,且增加了公司债发行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因为债券收益率下行和理财基金等配置需求支持下,企业有动力置换存量债务,用低成本的公司债替换成本相对更高的银行贷款和境外债券。

2.4.政金债:与基建和稳增长有关

政策银行债增加主因国开债和农发债放量。一季度国开债净供给2600多亿元,创11年2月以来新高;农发债净供给2400多亿元,创历史新高;而口行债净供给较去年同期下滑。

国开债募集资金多以贷款等形式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根据国开行一季报披露,国开行一季度发放棚改、扶贫、水利、铁路、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贷款等共计3984亿元,其中棚改贷款2200多亿元,同比增加71%,另外发放国际合作业务贷款118亿美元。贷款总量与4970多亿债券发行量相匹配。

农发债资金用于发放粮棉油收储贷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水利建设贷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农村路网建设贷款。2015年农发行新增人民币贷款6097亿元,同比增速21.54%,而今年以来农发债发行金额明显扩容,或反映了农发行贷款投放增加。

2.5.短融:债务短期化

短融扩张与企业债务短期化趋势相关,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近几年产能过剩行业短融发行占比逐年提升,从11年的26.54%增加到15年的63.29%,并进一步增加到16年初的82%;债务久期不断缩短,债券平均期限从11年的2.03年缩小到16年初的1.5年左右。

另外,交易商协会实施分层分类管理,一类企业可以将短融中票统一注册,自主发行,增加了债券发行的便利程度。

3.二三季度压力大,警惕供需逆转

3.1.记账式国债:期数金额双增,年净供给约1.2万亿

预计全年国债净发行量1.4万亿。16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为3%,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这意味着今年国债净发行量将达到1.4万亿,较15年增加2800亿。

发行期数增加。从发行期数来看,16年关键期限国债共60期,较15年的49期增加22%,另外还将发行6期30年和2期50年超长期国债,超长期数较15年(仅2期50年国债)大幅增加。

单只金额趋增。从单只发行金额来看,1季度贴现国债每期均为100亿,关键期限国债每期发行额为200亿。但到了4月,1年期国债单只金额增加到260亿元,5年和10年国债扩大至330亿元,较15年同期分别增加40和30亿元。

根据财政部关键期限国债发行计划和已发行国债情况,我们估算2016年国债发行额为3万亿左右,净发行量约1.39万亿,与中央财政1.4万亿赤字相匹配。

其中记账式国债发行2.67万亿,到期约1.44万亿,净发行量约1.2万亿,净融资额的高点可能在5月。从季度供给来看,我们预计2季度记账式国债发行量总额约7700~7900亿元,净融资额4600~4700亿;3季度发行量在8000~8200亿之间,净融资额3900~4100亿。

3.2.地方债:继续扩容,符合预期

地方债继续扩容,二至四季度平均季度供给或为1.7~2.1万亿。地方政府一般新发债额度为7800亿,专项新发债额度为4000亿,加上5-6万亿的地方置换债和2400多亿到期量,那么16年地方债总计发行量可能在6.2-7.2万亿左右。一季度,地方债已发行9500多亿,因此今剩余三季度平均每季供给或达1.7~2.1万亿,即平均月供给或为5800-7000亿左右。

3.3.政金债:同样增加,2季度为发行高点

考虑到近五年政金债净融资额的季节性规律和16年一季度发行情况,我们预计16年政金债净融资额约1.5万亿元,较15年增加4600亿元左右,总发行量在3.3~3.4万亿左右,较15年增加约8000亿元。

从季度供给量来看,二季度发行量或在1~1.1万亿之间,净供给约4600多亿;三季度发行量或在7000~8000亿,净融资额可能在3400亿元左右。

3.4.信用债:融资需求仍在,供给在路上

4月初信用风险频发和资金面紧张导致融资成本趋升,大量债券发行计划取消。但企业发债需求仍在,发行计划取消只会延后债券供给,而非减少供给。例如,据媒体报道,3月62家企业取消了近450亿元债券发行计划、同比增加3倍,但发行计划的取消依然不改3月信用债发行量创新高的事实。

企业部门高杠杆率的背景下,企业有新债还旧账的硬性需求,且盈利无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债务负担越滚越大;而稳增长和宽松审批(如发改委建立部分地区企业债“直通车”机制)的影响下,城投债料将平稳增长。2、3季度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平均每月到期量近4500亿,即使保守估计,月均发行量也在8000亿~1万亿,因此信用债供给仍在路上。

3.5.总结:警惕供需逆转

二三季度利率债供给放量,记账式国债+地方债+政策银行债的月均发行额或在1.1~1.3万亿元左右,再加上信用债供给放量,而专项金融债虽大多定向发行,但仍对债市造成边际上的资金分流影响。因此二三季度债市供给压力不容忽视。

虽然配置需求对冲1季度大量供给,但进入4月后,随着“早配置早收益”的资金逐步到位,债市供需关系或逆转。我们看到,4月上旬一级情绪明显走弱,体现为利率债招标利率高于二级市场利率,其中1年国债高于二级市场1BP,3年口行债高于二级市场1bp,10年国开高于二级市场水平3bp。

市场对债券天量供给固然已经有所预期,但这是在债市处于震荡或是上涨期形成的判断。当债市处于上涨阶段,供给放量对市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当债市进入下跌通道,供给冲击可谓雪上加霜。当前市场预期经济复苏及通胀回升,债市加速调整,供给冲击对市场影响也会相应加大,需有所警惕。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