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评:一板块是大盘的生死命脉 问股:暴风科技能否持有?
海通证券(行情600837,买入)现任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或将从海通离职、并赴任中泰证券的传言,在业界飘来飘去,磨灭了很多关注者的兴趣。但近日峰回路转,李迅雷离职消息又见新动向。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方核实,李迅雷确将赴任中泰证券任副总裁,分管证券研究业务,并将获得中泰证券的股权激励。而中泰证券的上市申请已在上周末获得证监会受理。
此外,曾追随李迅雷从国泰君安(行情601211,买入)跳槽到海通证券的姜超,此次或将先行一步,率先赴任中泰证券。
历任国君、海通首席经济学家
对于离职传闻,李迅雷如何回应?
今日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电话采访时,李迅雷表示,“目前本人潜心宏观研究,不论人事变动。若有人事变动,会通过海通证券的信息披露和董秘的相关回应,进行表态。”
在问及其“得意门生”姜超是否同往中泰证券,李迅雷不予否认。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海通证券董秘多日未接听电话。
根据履历,李迅雷除了早年在上海财经大学研究所工作外,长期从事金融研究,仅供职过两家券商,分别是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
谈起国泰君安的工作经历,还要追溯到1996年。
1996年7月,李迅雷加盟君安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前身)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8年至2011年,先后任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其中,2005年起,李迅雷兼任国泰君安销售交易总部总经理、总裁助理;随后任职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
2011年10月,李迅雷从国泰君安离职,赴任海通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享受副总裁待遇。2012年起,李迅雷任职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加盟海通证券后,研究所在2013年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比中获得“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一名。此外,研究所盈利能力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2013年实现机构分仓收入2.6亿元,在排名上超过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老牌大型券商,升至第二位,仅低于第一名中信证券(行情600030,买入)的2.9亿元;而2011年,海通证券机构分仓收入为1.8亿元,仅排在第六位。
李迅雷个人公众账号每日更新,堪称勤奋
券商中国记者留意到,今年春节后,李迅雷的个人公众账号变化显著,每日进行更新,李迅雷笔耕不辍,文章亦颇显研究水平。其中,不乏涉及当下热点话题的深度研究报告。李迅雷研究文章颇有深度和逻辑性,也受到业内的关注和媒体的转发。
作为我国最早提出转型卖方研究的探路者(行情300005,买入)和实践者,李迅雷提出的卖方研究模式,迄今仍被业内所采用。李迅雷是最早从事国内证券市场研究的人士之一,在业内颇具影响力。
2004年,李迅雷曾被World Financial Lab、《世界经理人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声望的100位证券分析师”(名列第三);2006年被《新财富》评为年度券商研究机构“杰出研究领袖”。
姜超继续追随李迅雷
值得一提的是,李迅雷曾在加盟海通证券以后,将他在国泰君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框架应用到了海通证券。与此同时,也从其他券商引进了不少明星分析师,其中就包括姜超。
同在李迅雷去海通任职的2011年10月,姜超一路跟随任职海通证券。
据了解,海通证券现任首席宏观分析师、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姜超于2006年进入国泰君安研究所时,时任所长就是李迅雷,姜超便是在李迅雷麾下。后来,姜超跟着“老领导”李迅雷到海通证券,李迅雷任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负责宏观债券研究。
去年2月,曾有报道称李迅雷和姜超有意从海通证券离职,并加入中山证券。今年2月份,姜超在社交软件群里称,其已正式从海通证券辞职,还有一个月时间交接,接下来将去国内另一家中等规模券商,从头开始,挑战新的职业生涯。
业内素有“宏观看姜超”这一说法,虽然此前在连续两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冠军后,去年不敌国泰君安任泽平,但是其去年在固定收益领域研究蝉联冠军。
姜超于2月25日凌晨发表研究报告时,在文末声明称,“本人目前依然代表海通工作,未来一段时间也会继续以海通证券的名义发布报告,感谢大家的八卦和对我们的关心,未来不管在哪里,我们都会继续做好研究这份有意义的工作。”
据海通证券内部的知情人士透露,姜超离职和即将前往中泰证券的消息属实。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他再次跟随李迅雷前往中泰证券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李迅雷近期研究观点
当今股市出现的五个预期差
一、美元加息和升值的预期差。 二、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差。三、货币政策预测差。四、经济增速的预期差。五、资本市场政策的预期差。不过,市场的波动往往在于“预期差”,即股市上涨或下行的趋势是由于往往是由于预期一致性而促成的,所谓的群体动力学原理。那么,要进一步强化或者改变这一趋势,则需要在预期上作出调整或改变。
A股不是被经济牵着的那条狗
教科书里对于股市的传统描述: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过去国内老股民通常抱怨,经济增长那么快,股市的表现却如此差。意思是股市没管好。不过,股市与经济或多或少总是相关的,如果无关,那么为何投资者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宏观经济。因此,还有一种能够广为认可的说法:股市与经济关系,就像狗与牵狗人之间关系,狗有时可以跑在人的前面,有时也可以落在人的后面,但终究是被人牵着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资本市场的价格都是远远脱离基本面。尤其对于A股来说,它们与经济基本面的距离更远。
扩大股权融资:20年的悖论如今能否破解
对于一个全球市值第二、交易量第一、估值水平偏高的中国股市而言,从来不愁股票发不出去,而是供给不足,股市没有“库存”。而今后中国股市融资规模达到全球第一是必然的。尽管目前的注册制被延后,战略性新兴板也没有列入十三五规划(还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但只要目前的核准制下不要过于纠结于指数涨跌,则股票发行规模一样可以非常大,并购重组的速度也可以非常快。
房价泡沫破灭真的会来吗?
就目前来讲,我觉得房价涨幅过大,尤其是一线城市,泡沫化程度比较明显。既然说股市有泡沫,债市有泡沫,而资金是无孔不入,即便有管制的墙来阻隔,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我觉得房地产肯定面临泡沫破灭的风险。但在目前这样一个经济通缩的格局下,它还不至于马上就要消退。
房价如何看——从人口现象到货币现象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持续了16年的繁荣,但也是从全面繁荣过渡到局部繁荣,从人口推动到资金推动,从大涨到小涨再到有涨有跌,今后必然会有滞涨和普跌的过程。既然房价已经成为货币现象,而货币的流动性要远远高于人口的流动性,货币说走就走,是很难控制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