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创新层标准临变 企业中介机构急盼落地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新三板创新层标准临变 企业中介机构急盼落地

加入日期:2016-3-17 5:57:33

  本报记者 常亮 上海报道

  临行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距离新三板内部分层正式落地仅有不到一个半月,紧锣密鼓筹备登陆创新层的企业及中介机构却愈发感到不安。迟迟未能落地的分层方案正式稿,令形形色色的传言发酵扩散。

  “我们正在帮助客户实施定增,目的很单纯,就是因为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满足不了交易日占比要求,因此只能采取融资的方式满足标准。”北京某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不过我听说最近的分层方案修改意见,可能会增加发行融资额最少1000万元的要求,那就被动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前众多企业和中介机构人士正在为政策预期能否保持稳定而感到焦虑,接近股转系统人士表示,分层方案一定会有所修改,方向直指“标准三”。

  政策博弈罗生门

  新三板市场与生俱来的“顶层设计”特点,不断刺激着市场的监管套利冲动,令监管层颇感头痛。然而,成长的烦恼不可回避,个中焦点就在于“标准三”。

  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显示,标准三为“(1)最近3个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2)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000万元;(3)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被市场公认为最易达到的指标。

  此外,所有三条标准尚有维持须满足最近3个月内实际成交天数占可成交天数的比例不低于 50%,或者挂牌以来(包括挂牌同时)完成过融资的要求,并符合公司治理、公司运营规范性等共同标准。

  为满足做市商家数和发行融资等标准,诸多三板企业开始在全市场寻找外援,但并非所有企业都一帆风顺。

  “只有那些大股东带头砸钱,并且愿意给新股东甜头的企业,才能把股价做上去,人气随之而起;至于那些资源投入太少的,反倒因为股东积极性不高,没人给抬轿子。”上海某私募投资经理李铭表示,“所以企业并不是接近标准就一定能成功冲击创新层。”

  中泰证券张帆团队统计,截至3月11日收盘,参照标准三,按照最近三个月日均市值不少于 6 亿和做市商家数不少于 6 家的标准,暂不考虑股本指标,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企业为268 家。

  “先前市场认为标准三最易达到,会有不少企业冲刺标准三以期进入创新层,但从这一数据看,市值参照日已经到来,不少企业已放弃努力。”张帆团队指出。

  分层后,股转系统将对不同层级挂牌公司实施差异化服务和监管。创新层市场将以提高市场效率为核心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优先进行融资制度、交易制度的创新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投资者对分层后配套政策的推出要更加重视,创新层能否打破新三板现有的交易困境,完善定价功能,成为市场焦点。

  “首先要让市场看见监管层有动作,才会让市场有信心,市场从来不缺少资金,但信心永远比黄金更珍贵。”南山投资执行董事周运南表示。

  标准临变“想上创新层的新三板企业,还必须满足最近60个交易日(每年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为截止日)内,实际成交天数占可成交天数的比例不低于50%,且挂牌以来(含挂牌同时)完成过1000万元融资,并符合公司治理、公司运营规范性等共同标准。”这样一则创新层修改信息在三板圈内流传。

  “这个修改有一定可能性,1000万以上的发行才算有点意思,要不然给实际控制人发个几百万,条件就形同虚设了。但这两个条件应该是或的关系,而不是且的关系。”天风证券人士表示,“否则刚挂牌的企业无论如何也进不了创新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传闻所指信源国信证券投行部人士,亦表示对该标准并不知情,光大、安信、中信建投人士表示类似消息很多,但无一能够核实,政策空窗期正在催生形形色色的传言。

  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显示,以预案公告日为基准,今年2月份,公告融资额小于1000万的发行方案共83份;3月份以来,融资额小于1000万发行方案共49份。其中,2月份公告预案当前实施完成3起,正在实施60起。

  “分层标准一定要改。现在最有可能的目标是修改标准三,当前正在商讨是否加入股东人数标准。”接近股转系统人士告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2015年报逐步披露,公司经营数据逐渐明确,股转系统也从春节前后试运行采集交易数据,符合条件的创新层公司数量是能够被估计的。”

  “年初股转系统曾专门召开会议,邀请中介机构和企业代表参会,讨论分层标准问题。”上海某三板公司董事长表示,“会上企业有代表站出来,呼吁针对创新层企业降低投资者门槛或试行竞价交易。现在能预期的是,针对创新层企业将有更严格的监管措施,而交易、融资制度创新至今仍不明确。”

  “等到4月中旬年报披露接近完毕,三板市场符合三个标准的企业数量将基本可以确定,现在满足分层条件的企业数量可能会超出股转预期,不排除在最后一个月临时修改部分标准以控制初次分层的风险。三板市场发展的关键一步,是市场各方都输不起的。”李铭表示。(编辑 郑世凤)

  作者:常亮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