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华联控股推荐评级_投资评级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投资评级 >> 文章正文

中泰证券:华联控股推荐评级

加入日期:2016-1-8 8:36:54

【中泰证券:华联控股推荐评级】考虑到公司 2016-2017 年的现金回流, 集团资源的扶持,以及 2018 年的第三次解锁, 我们认为公司产业升级转型的信号将在 2017-2018 年出现。届时,市场对华联控股转型的预期溢价将逐渐被市场认知。

  安全边际高,每股 RNAV 11.66 元:

  根据我们的测算,公司重估净资产 132.88 亿元,目前华联控股总市值 95.1 亿,折价 28.4%。其中, 用贴现率 10%计算,地产项目净利润贴现 70.29 亿元,自持出租物业重估增值 30.44 亿元,长期股权投资重估增值 19.19 亿元。预计华联控股 2016-2017 年的 EPS 为 0.92/1.37,相应的 P/E 是 8.8/5.9,相比 A股地产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前十大平均 P/E 21 倍,前 20 大平均 23 倍)有显着的上升空间。

  2016-2018 年现金回流充足, 为产业升级和转型奠定基础:

  华联控股未来会有大笔项目结算发生在 2016-2018 年,我们预计 2016/2017/2018 年房地产开发带来的净利润达到 10 亿/11 亿/23 亿,而 2014 年租金和物业部分的现金收入就有 1.64 亿,带来可观的现金回流。 届时,公司会有充足的现金进行转型、拿地、或是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 对于转型, 目前公司还在探索阶段,例如出资 5000 万元参与投资设立深圳市腾邦梧桐在线旅游投资企业。 根据公司的发展脉络, 我们认为, 公司未来的第一步是进行产业升级。例如,通过“半岛小镇”和“星光大道”项目往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方向拓展。 事实上, 产业升级或转型是中小市值地产公司存续下去的必要途径。 在目前货币政策宽松,多重政策利好的刺激下,中小型地产企业仍然只能靠过去的土地红利维持运营,而一线和核心城市的土地几乎被龙头房企完全把控,中小型地产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在一线城市竞得一席之地。 中小型房企借债成本高,在土地招拍挂价格持续走高,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资金面承受很大压力。 未来几年,一旦货币政策收紧,土地红利消耗殆尽,公司将很难存续。因此,华联控股的转型升级紧迫而必要。 华联控股从上市以来,一向通过原始资源积累进行产业升级转型。 公司主营业务由原来的单一化纤业变更为纺织服装业,再转向石化新材料(PTA), 2009 年, 在 PTA 等化工原材料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 公司利用厂房和土地资源进行二级开发。 我们认为公司的管理层对于企业转型较为熟悉,也有足够的才能和市场嗅觉,懂得合理利用资源。 结合以上几点,我们认为未来两到三年公司进行产业升级或转型几乎是必然趋势。

  未来股东可能进行资产注入或资产托管:

  2015 年 7 月,华联集团公告承诺,在 2015 年底“星光大道”项目二期工程项目竣工、开业运营后的两年内,将该项目以定向增发或现金收购等方式注入上市公司。 该项目总投资 10 亿美金,商业面积 18 万方左右。 2013 年 9 月, 华联控股通过现金出资方式收购了华联集团所持有的千岛湖“半岛小镇”项目, 预计能带来 20 亿左右的收入,华联控股占有该项目 70%的权益。 多年来, 集团对华联控股的产业转型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公司未来转型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进行产业链延伸、完善及转型升级又提供了坚实后盾。 同时,华联集团承诺在五年内解决与华联控股之间将面临的同业竞争事宜,若未能在该承诺限期内避免同业竞争的,拟通过资产托管等方式进行解决,以避免与华联控股之间发生直接或间接同业竞争的情形。 实际上, 未来几年行业下行是必然趋势,中小型房企将面临整合、重组、或者主动实施转型。 华联控股目前享有深圳工业用地的土地红利, 暂没有拿地计划。随着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土地摘牌挂价格越来越高,华联控股未来的竞地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房企龙头,如万科、保利等,融资成本低, 2014 年发债的利率只有 4.5-5%左右,而华联控股的关联方资金拆借利率达到 8-10%,借债成本 10%左右。 未来如遇货币政策收紧,资金面压力更大。 我们认为在工业用地的红利之后,集团很可能会通过注资、转托管等各种方式保证公司存续发展,这已经在公司公告中体现,我们认为这部分潜在利好将是未来股价的催化剂之一。

  为了维护三次行权时的股价, 公司转型溢价或于 2017-2018 年体现:

  根据新的股权激励设计方案,限制型股权激励的方案可以调整,即公司可以根据实际销售情况把解锁业绩考核的指标提升。 根据我们的测算,公司有充足的项目储备来完成解锁指标。 我们预计公司 2016/2017 年的净利润达到 10.4 亿、 15.4 亿,远高于业绩指标所限定的 2 亿、 4 亿的考核标准。从管理层激励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业绩超预期、转型等信号将会在第三次行权时集中体现出来。

  考虑到公司 2016-2017 年的现金回流, 集团资源的扶持,以及 2018 年的第三次解锁, 我们认为公司产业升级转型的信号将在 2017-2018 年出现。届时,市场对华联控股转型的预期溢价将逐渐被市场认知。

  风险提示: 项目进度低于预期。销售情况低于预期。

(责任编辑:DF159)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