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安
日本总务省在9月25日发布了最新的物价指标,剔除波幅较大的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在不考虑消费税率提升直接影响实际同比下跌0.1%,该指标出现同比下跌是时隔2年4个月的大事。之所以说是大事,是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日本经济再次陷入通缩,而两年多来安倍经济学首要任务就是消灭通缩,他亲自选任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为此在2013年4月大举发动量与质的双宽松货币政策,宣称2年内要将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推上2%。
物价低迷的一个原因是高龄人口的消费欲望减少开始明显拖内需的后腿,消费税率的提升和年金实际领取金额减少的担忧让老年人开始缩紧腰包。但恐怕更为糟糕的是其他消费者也处在不安中: 安倍经济学和日本央行现在的首脑层奉行通胀目标论,实际上在2015年已经推升能源项目之外的消费者物价水平,但工资水平一点也没跟上。这意味着日本央行如果一味拘泥于2%的政策目标,那么工薪阶层生活成本上扬或许会加速。然而在连续两年加薪后,企业以全球经济走势不明朗为由开始对进一步提升工资表现出踌躇,因此日本家庭部门开始显现出加强“生活防卫”的举动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日本央行对此反而沾沾自喜,黑田本人对外强调,核心CPI如果不考虑能源价格影响,在8月实际同比上扬1.1%,而且家庭部门的一年后物价预期已经提高,提前消费如果发生,就会继续推动物价上扬。至此,政策当局的立场和居民生活的立场开始出现明显差别。前者关心的是公约的政策目标,而居民关心的是对生活带来的实际影响。正如很多学者批评的那样,政策目标本身和政策所期待的效果哪一个更重要才是当局应该强调的。
但由于日本央行公开的通胀目标实现期限是2016财年上期,而目前的低通胀带来的基数降低要明年秋季才能显现,黑田固若磐石的意志传递给市场的信息就只剩下一个,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不过日本央行目前的国债购买额度已经占到GDP的60%,远远超过美联储(不到15%)和欧洲央行(不到10%),进一步扩大宽松的力度实际上越来越难。因为很多国债品种现在变得流动性稀少,银行因为需要国债作为抵押品也不可能将所有持仓都卖给央行。
有人建议黑田将购买国债的品种扩大,多买入更长期限的国债。现在日本央行的平均国债持有期限为7-9年,可以延长到9-12年,那么央行可买入的国债将增加。但现实问题在于,这必然需要财务省改变发债结构,多发20年期等超长期国债,甚至开始购买地方债和财政投融资机构债。且不论地方债由于评级问题带来的不公平性或者财政投融资机构债的流动性风险,至此日本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露骨地被编入到日本国债管理政策框架里这个事实就已经够资本市场咀嚼一阵了。(编辑 张立伟)
作者: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