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报精选:8股成饕餮盛宴_市场传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传闻 >> 文章正文

最新研报精选:8股成饕餮盛宴

加入日期:2015-8-19 9:28:27

  长海股份:向复材商转型战略非常明晰,大股东认购定增彰显信心

  公司8月17日晚公布15年中报与非公开发行预案。上半年收入6.7亿元(+26.53%),净利润9262万元(+46.35%),EPS为0.48元。拟向包括第一大股东杨鹏威在内的不超过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净额不超8亿元。

  投资要点:

  玻纤行业景气背景叠加新产品放量与子公司并表,盈利能力继续提升。公司上半年收入与利润均稳定增长,收入增26.5%源于玻纤景气+天马集团二季度并表。利润增长46%反映盈利能力的提升:毛利率与净利率29.2%与13.8%,较去年上升2.2与0.6个百分点。盈利提升主要有三:一是玻纤粗纱与短切毡价格提升,二是新产品放量,三是化工类盈利有所提升。不过单季看,因天马集团树脂毛利率较低,导致Q2的毛利率为28.8%,较Q1的29.8%有所下降,随着公司业务从玻纤扩大至化工,总体利润率会有一定拉低。但下半年看,玻纤纱价格将高位维持,而新产品放量将持续,总体盈利增长仍保持较快速度。

  玻纤+化工两业务协同发展,向复材商转型战略非常清晰。公司过去几年以扩大玻纤纱与优势制品产能的方式发展,近两年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逐步明晰。公司一方面不断推出创新性的玻纤制品来寻找新的增长点,如电子薄毡与涂层毡上半年持续放量,就是在传统薄毡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新推出的;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天马集团进入精细化工行业。因玻纤+化工是玻纤复合材料两大重要材料,公司此举为进入下游复材环节做足了准备。作为国内玻纤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公司有望成为国内版的“欧文斯科宁”。

  定增为产能扩张与产品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大股东认购显示长期发展信心。本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500万股,募集净额不超过8亿元,用于扩大池窑生产线、新增连续毡复合材料生产线、扩大树脂产能与补充流动资金。因公司原有3万吨池窑到期需冷修,借此机会进行池窑的产能与技术升级,是为后续的制品与复材研发提供材料的保证,本次将新增4万吨粗纱产能。同时树脂也将增加4万吨产能。更值得注意的是,7200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材属于目前仍依赖进口的较高端产品,若成功量产,将标志着公司正式切入复材领域。我们认为本次定增项目将为未来几年的持续成长提供保障。而大股东将认购不低于15%的股份,显示了长期的发展信心。

  资本开支明显上升,财务风险不大。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9与2.66,较去年同期的5.12与3.22有所下降。经营性现金流1.4亿元,去年同期为0.3亿元。资本开支0.5亿元,同比上升62%,结束了过去两年的下降,表示新一轮扩张开始。负债率39.6%,在定增后有望下降。总体财务风险不大。

  投资建议:上半年的业绩略低于我们原有预期,主要与天马集团的盈利恢复有关,我们因此调整了盈利预测。但从长期看,长海一向以稳扎稳打的战略扩张,向复材商转型已初见迹象,看好其长期发展。预计15 -17年EPS为1.09/1.4/1.84元,继续强烈推荐。

  风险提示:新产品放量不达预期,粗纱提价不达预期。

  中投证券




  招商证券2015年中报点评:综合收益高增377%,归于经纪、自营收入增长

  业绩:综合收益高增377%,归于经纪、自营和资本中介业务增长

  从15H1证券行业经营环境来看,整体而言要显著好于去年同期,主要归于上半年经纪、自营、投行、两融等业务的外部环境同比均大幅增长。截止15H1末,市场股票日均成交金额11,646亿元,同比增长543%;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上涨27%、96%;股权融资金额6,763亿元,同比增长107%,两融余额20,494亿元,同比增长404%。从15H1公司经营数据来看,归母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77.7亿元、7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7%、436%,每股综合收益、净利润分别为1.34、1.26元,综合收益增长377%主因归于经纪、自营、利息收入等业务贡献。

  收入端:经纪、自营收入持续增长,资本中介业务大幅扩张

  1)自营:收入同比高增290%,归于报告期内股债市场双双上涨等因素影响。15H1公司实现自营收入52.4亿元,同比高增290%,主要归于报告期内,公司自营规模大幅提升及股、债市场双双上涨影响。15H1公司自营资产规模为744.7亿元,较年初增长34%;自营资产收益率达8.1%(未年化),较去年同期的4.2%出现较大提升。

  2)经纪:收入同比增长478%,归于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等影响。15H1公司经纪业务收入74.0亿元,同比478%,归于15H1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及公司佣金率趋稳影响。截至15H1末,公司折股交易佣金率0.056%,同比提升5.1%,公司经纪业务折股份额4.33%,同比小幅上涨2.9%。

  3)资本中介:利息收入同比高增154%,归于两融等业务规模增长影响。15H1公司利息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154%,主要归于报告期内两融等资本中介业务规模大幅提升。15H1公司两融余额达到1155亿元,较年初增长70%,股票质押回购余额107亿元,较年初增长106%。6月,H股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11.79亿股的方案得到国资委批准。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公司营运资金,推动境内外业务发展。

  4)投行:收入同比增加115%,股、债承销业务表现突出。15H1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8.8亿元,同比增加115%,主要受益于报告期内股、债承销业务规模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承销家数位居行业第三位,债券承销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居于行业第二位。

  成本端:业务及管理费增228%,成本增长仍处于可控范围

  15H1公司业务及管理费56.0亿元,同比增长228%,低于同期新营业收入303%的同比增速,成本增长仍处于可控范围。

  投资建议:具备互金、国改、H股IPO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行业层面,近期公告的股票回购、股东增持、参与汇金投资等举措有望进一步增加券商弹性,预计具有先发优势的优秀互联网券商、及具备较强综合实力优势的大型券商将各自在中低端、中高端客户领域获得差异化发展。公司层面,1)公司作为招商局旗下上市券商,有望受益于集团丰富的产业资源和综合金融发展战略,集团“产融结合”战略初见成效;2)公司综合实力突出,互金、国企改革预期值得关注;3)H股发行已获得股东大会和国资委通过,募资有助于公司推进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及提升产品开发能力。预计招商证券2015-16年每股综合收益为1.89、1.69元,2015末BVPS为8.79元,对应2015-16年PE(综合收益口径)为12、13倍,15末PB为2.49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降杠杆导致成交金额萎缩、自营收益不确定性提升等

  广发证券




  泰格医药:增长动力强劲,并购成就跨越式发展

  上半年营收增长84.94%,净利润增长40.03%公司发布中报,上半年营收4.27亿元(+84.9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592万元(+40.03%),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净利润与营收增长不成比例是由于新并入的方达医药营业成本较高,拉低了整体毛利率。营业收入中,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占比31%,数据统计分析服务占比20%,其他服务占比49%。按地区划分,境外收入占比59%,境内收入占比41%。

  并购扩张立竿见影,营收和净利润双跨越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14%,若扣除新并入的方达医药营收1.36亿元影响,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5.94%,可见并购对业绩的拉动效果明显,公司体量由此实现快速扩张。今年7月,公司收购韩国CRO龙头企业DreamCIS,是泰格拓展亚太布局的重要战略,进一步抢占亚太地区CRO资源,逐步实现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战略定位。

  业务布局多元化,优化CRO生态圈公司为完善服务产业链,不断开拓新业务模块,如中心影像、EDC、NIS研究、药物警戒等。此外公司还开发了专注于慢病管理的智慧医疗体系,目前该项目已经在上海、南京等地区开展试点,用于乙肝孕妇与医生的在线互动以及数据采集。预计智慧医疗体系的启动将成为公司临床试验服务发展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并为现有业务创造协同附加的增值服务。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15-17年EPS为0.43/0.56/0.7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6/74/60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药品审评的政策风险,并购进度低于预期。

  广发证券




  海能达公司动态点评:业绩拐点来临

  投资建议

  公司经历过漫长的投入期后终于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而言,公司2015-2016年有很有可能释放出业绩的时间点。我们维持公司2015-2017年EPS为0.31元、0.58元及0.78元,对应目前股价PE为65x、35x及26x,维持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投资要点

  公司经历过漫长的投入期后终于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而言,公司2015-2016年是很有可能释放出业绩的时间点。主观条件:

  公司2014年股权激励承诺业绩未达标,将以2015年业绩为兑现依据,公司2015年股权激励承诺业绩为2015年扣非后净利润不低于1.6亿元、营业收入不低于23亿元。目前已经授予且未行权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7.18元,员工及公司均有较强达成2015年业绩并行权的意愿。公司900名员工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于7月24日完成,公司一共从二级市场购买了2115万股股票共计2.89亿元人民币,单价为13.66元。员工、大股东及银行按照1:2:1出资,大股东为员工本金及银行本金和利息兜底。

  公司6月24日公布了共计30亿人民币的非公开发行预案,预计发行1.66亿股,发行底价为18.13元。

  客观条件:

  现在的海能达,当年的华为,中国公司的崛起,欧美公司的衰落:从荷兰项目能看出,国际专网市场上能和公司竞争的基本就是Motosolution,作为一个老牌IT企业,Moto存在产品升级慢服务跟不上等诸多问题,近三年在欧洲、非洲、中东、亚太Moto的收入均呈现下滑趋势。经历了近三年的业绩下滑后,Moto2015年开始谋求转型,后续可能逐步退出专网硬件市场,Moto占据全球专网市场60%的份额,一旦退出,将留给公司巨大的舞台。

  项目制收入结算叠加经销渠道增长为公司带来增长高峰:公司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在国际市场上多点开花,目前已知的有望在今明两年确认收入的部分国际订单有荷兰国家公共安全项目(合同金额6.16亿人民币)、埃塞俄比亚首都警察局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合同金额4481.0万元人民币)和圣地亚哥地铁6号线及3号线项目通信系统供应及维护合同(合同金额7800万元人民币)。目前来看上述合同将在今年(部分在去年)开工,大部分收入将在2016年确认。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项目收入是在公司海外经销渠道正常增长之外的收入。公司海外市场毛利率高于国内,且还在提升:公司在海外知名度逐步提高,销售产品向高端化挺进,一季度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我们一直在报告中提示投资者关注公司海外市场,这是一个毛利更高,竞争更透明的市场。

  公司费用会增长,费用率会下降:公司去年管理加销售费用为7.35亿元,费用率为37.7%,Motosolution为31.7%,公司后续人员仍会增长,费用任会增长,但费用率已经到一个较高的比例,2014年公司管理和销售费用率已经开始下降,随着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提升,预计2015-2016年公司费用率将持续下降,收入费用剪刀差进一步扩大。

  人民币贬值导致公司汇兑损失减少:人民币近期呈现贬值状态,是否一次性到位尚不明了,公司为出口型企业,这对增强公司的海外市场竞争力有利。公司6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公司2014年汇兑损失为3132.6万元,目前来看上半年仍然为损失,但全年有望收获汇兑收益。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拐点来临,公司2015-2016年很有可能进入业绩爆发期,我们预测公司2015-2017年EPS为0.31元、0.58元及0.78元,对应目前股价PE为65x、35x及26x,维持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创业板下跌应发的系统风险,2015年全年模拟终端下滑超过12%,海外诉讼导致合同确认延后,非公开发行受阻。

  长城证券




  中国建筑:新签合同继续负增长,房地产销售持续向上

  结论与建议:

  建筑业务新签合同继续负增长:公司2015年1-7月累计实现新签合同7752亿元,YOY-3.0%,降幅较1-6月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7月单月新签合同701亿,同比下降11.3%。(2)分业务来看,公司1-7月房建、基建、勘察设计业务分别实现新签订单6576亿、1129亿、47亿,YOY分别-4.9%、+11.2%、-16.8%。公司新签合同额增速持续下降主要是由于在库存压力下房地産开发商投资仍较爲谨慎,使得公司建筑业务中占比最大的房建业务新签订单增速下降较爲明显。基建业务订单虽仍持续正增长,但目前在订单总量中的占比仍较小,贡献有限。(3)分区域来看,公司1-7月国内、海外新签订单分别爲7274、478亿元,YOY分别-3.9%、+12.9%。公司国内订单仍爲负增长,海外新签订单增速尚可。公司业务结构的调整仍在持续进行中,预计公司後续新签合同的增长将更多依赖于国内的基建业务以及海外的相关项目。

  新开工降幅扩大,施工面积及竣工面积在惯性的带动下持续增长:公司1-7月累计新开工面积爲12836万平米,YOY下降29.6%,降幅较1-6月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7月单月新开工面积爲1349万平米,YOY下降57.1%;公司1-7月累计施工面积爲88255万平米,YOY增长9.9%,增速较1-6月下降0.4个百分点;公司1-7月累计竣工面积爲4438万平米,YOY增长33.3%。竣工面积在惯性的带动下仍然快速增长,公司2015年业绩的增长仍有保障。公司新开工情况幷未得到改善,施工面积仍惯性增长,但增速已逐步下降,预计将会对公司未来两年建筑业务的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销售持续增长:公司2015年7月单月实现销售面积101万平米,实现销售金额130亿元,YOY分别+60.3%、+120.3%,MOM分别-36.9%、-31.6%,公司7月销售同比大增,一方面是由于目前一、二綫城市的房地産市场仍持续向好,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去年7月基期较低;2015年1-7月,公司累计共实现销售面积681万平米,实现销售金额819亿元,分别YOY+25.8%和+20.1%。

  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施工面积及新签合同额同比继续下降,新开工面积降幅也在扩大,公司2016年的建筑业务业绩将会承压,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016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5年、2016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53亿元、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1.8%;EPS分别爲0.84元、0.94元,对应PE分别爲9倍、8倍,PB爲1倍,公司目前估值较低,继续给予买入的投资建议。

  群益证券(香港)




编辑: 来源:顶尖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