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港资钟爱银行股和保险股,在十大成交活跃股中,有4家银行股和2家保险股,且全部为净买入。其中
招商银行、
工商银行、
浦发银行和
兴业银行分别净买入0.88亿元、2.07亿元、2.31亿元和1.73亿元;
中国平安和
中国人寿分别净买入3.32亿元和0.42亿元。其他呈现净买入的个股还有
上汽集团和
航天电子,分别净买入2.06亿元和2.57亿元。
点击查看>>>沪港通行情 沪港通资金流 AH股比价
前天(2月4日)晚上“央妈”突然降准放水,恒指夜期应声急涨500多点,市场普遍预期第二天A股将高开。但大部分投资者只猜对了开始,却没有猜中结局。尽管沪指昨日如期大幅高开,但全天行情基本呈下行态势,最终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了1.18%和0.46%,恒指也只小幅上涨了0.35%。
尽管昨天A股表现让人大失所望,但港股通资金却在失望情绪中大举加仓。
昨日开盘时,沪股通显示为净卖出,到上午9点48分,沪股通才呈现为净买入,使用额度开始逐步上升,截至上午收盘,沪股通使用额度已达20亿元。下午,沪股通再度上演尾盘突袭,14点44分到45分,使用额度从26亿突然上升到33亿,14点49分到50分,使用额度从33亿上升到37亿。昨日全天沪股通额度使用了38.07亿元。
虽然38.07亿元的使用额度小于2月3号的49.58亿元,但昨日沪股通的活跃度明显更高。昨日沪股通的成交额为72.82亿元,净买入为28.34亿元。本周前三个交易日,沪股通成交额分别为46.45亿元、46.6亿元和31.2亿元。
个股方面,昨日港资钟爱银行股和保险股,在十大成交活跃股中,有4家银行股和2家保险股,且全部为净买入。其中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净买入0.88亿元、2.07亿元、2.31亿元和1.73亿元;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分别净买入3.32亿元和0.42亿元。其他呈现净买入的个股还有上汽集团和航天电子,分别净买入2.06亿元和2.5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出现了较大的净卖出,金额为3.87亿元;大秦铁路被净卖出0.29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信证券是沪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的常客,2月3日其刚刚获得10.4亿元净买入。
在昨日净买入额较大的股票中,工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的A股较H股折价。截至昨日收盘,工商银行A股股价4.4元,H股5.67港元(折合人民币4.57元);中国平安A股股价65.9元,H股83港元 (折合人民币66.95元).
------------
“两融”检查惊走国内违规资金 外资不计成本鲸吞券商股
券商股成为近期左右A股走势的中坚力量:一方面对券商两融的常规检查,惊走了那些涉嫌违规的资金,大盘也随着此类消息震荡;另一方面,以沪股通为通道的境外资金则不计成本地开始抢筹券商股。这两股力量的激烈对撞让近期的股指上蹿下跳。
1月16日,证监会向市场通报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并对相关涉及违规券商进行了处罚。1月29日,证监会新闻办称,根据整体安排,近期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这属日常监管工作,不宜过分解读。
然而,即便监管层及时澄清并明确对融资类业务的现场检查属于日常监管范畴,却也着实令市场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市场上确实存在着违规融资业务,比如伞型信托和其他工具为两融提供的没有受到监管规范的流动性,这些资金在日常监管的震慑下势必会悄悄地溜走。这是近期市场大幅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有融资类违规资金撤出,那么必然会有合规的资金大举进入其看好的价值洼地。这个洼地就是所谓的金融股、蓝筹股,券商股则是王冠上那颗最耀眼的珍珠。
比如,2月3日,沪股通净买入额高达49.58亿元,较上一个交易猛增近一倍。港交所盘后披露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中信证券成为当日最受沪股通追捧的个股,单日获净买入约10.4亿元。其余则为金融股和大盘蓝筹股。
外资为什么会狂追券商股呢?归根结底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券商股进行业务创新的空间巨大,相应的其增收渠道会被显著拓宽,利润增长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派现潜能诱人,这类投资标的正是外资最青睐的。
违规资金的撤离,正好给外资腾出了筹码。自1月下旬以来,沪股通额度的高使用率,预示着外资正在谋划新的布局。而在违规资金被惊走后,国内的合规资金也不会放过分享新牛市的机会。国内外资金将共同推动A股新牛市向纵深发展。(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DF127)